谈《山海经》神话物象的类型

2011-08-15 00:43陈富元
群文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人面神灵山海经

■ 陈富元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这些神话不仅包括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还有大量充满着神奇和怪异色彩的简短神话,其中出现了大批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型的神话物象。

一、接近现实的物象

袁珂等人认为在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旧石器时代的中期),亦即前万物有灵论时期,产生了先民最初的一批神话,并相应出现了首批动植物故事。由于原始思维物我混同的特征,在先民眼里,外在万物都具有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体验,因此,这些动植物物象大都以能言会走为特征。虽然此类神话物象在《山海经》中所占的数量比重不大,但是,也不可忽视这样一些神话片段,如《南山经》“……,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还有很多一笔带过的未予变形的动物,如白猿、犀、象、兕、马、龟之类。这类神话形象形体较为正常,几乎接近现实,很可能属于最早的神话形象。

二、杂拼的怪异物象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怪神异兽物象。按照其中的称谓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一)怪异的“鸟”类

在《山海经》里除了接近现实物象的单体鸟形象之外,确实还有大量多种物象组合的、怪异的“鸟”形象。

1、由鸟和人的部分形体杂组而成的“鸟”。

如,鴸:《南次二经》:“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瞿如:《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交鸟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瞿如鸟》:“瞿如三手,厥状似鵁。”

颙:《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数斯:《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竦斯:《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

其他如凫傒、鵹鹕等,不一一赘述。

2、由鸟、人和兽三种物象的部分形体杂组而成的“鸟”。

如,嚣:《北山经》:“梁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3、由鸟和两种兽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鸟”。

如,鬿雀:《东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4、由鸟与虫(长虫)两种物象的部分形体拼合的“鸟”。

如,酸与:《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5、由某种物象的部分形体重复叠加或减少而成的“鸟”。

如,毕方:“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6、由鸟和兽两种物象的部分形体杂组而成的“鸟”。如大鹗、寓、絜钩、跂踵等。

7、由鸟、人以及两种以上兽的部分形体重组而成的“鸟”。如自号鸟(崦嵫山)等等。

(二)奇异的“兽”类

1、由兽和鸟两种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如蛊雕、獙獙等。

蛊雕:《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兒之音,是食人。”

獙獙:《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见则天下大旱。”

2、由同一种兽物象的部分形体重复叠加或减少而成的异“兽”。

如,九尾狐:《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兒,能食人,食者不蛊。”狐尾部分的叠加。

长右:《南山经》:“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强调“长右”兽的耳朵,常态下,都是一对耳朵,但是它却有四耳,是耳朵这一形体的叠加。

3、由鸟、兽和人三种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

如,孰湖:《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4、由两种兽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

如,鹿蜀:《南山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曰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彘:《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羬羊:《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穷奇:《西山经》:“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还有举父、飞鼠、軨軨、蠪蛭、精精、獦狙、朏朏、蠪蚔、獜、梁渠等。

5、由两种兽和人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

如,窫窳:《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狍鸮:《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兒,名曰狍鸮,是食人。”

还有诸犍、诸怀等。

6、由三种兽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如狡、驳、耳鼠、峳峳等

7、由三种兽物象和人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如足訾等。

8、由兽物象和虫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如蛮蛮、蜚等。

9、由兽和人两种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异“兽”。

如,马腹:《中山经》:“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兒,是食人。”还有“合窳”等等。

10、称为兽,其实不是兽,是名与形组合的物象。如文文(状如蜂)等。

(三)奇特的“鱼”类

1、由鱼物象和人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奇“鱼”。

如,赤鱬:《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2、由鱼物象和鸟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奇“鱼”。

如,蠃鱼:《西山经》“濛水出焉,……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还有文鳐鱼、魮之鱼、鳛鳛鱼、鮯鮯鱼、豪鱼等。

3、由鱼物象和兽物象的部分形体组合的奇“鱼”。如鮨鱼、人鱼、啕父鱼、鳙鳙鱼、飞鱼等。

还有,其名被称为鱼,其形体不是鱼的,实际上是名与形的组合的奇“鱼”。如儵鱼、鱄鱼、鳢鱼、修辟之鱼等等。

(四)奇怪的“虫(长虫)”类

1、由虫物象与人物象或鸟物象或兽物象或鱼物象的部分形体拼合而成的“虫”。如,虎蛟:《南山经》:“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其他如《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海内西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海内北经》:“……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北山神”也都是人首蛇身,化蛇、相柳也是。

2、由虫物象与鸟物象的部分形体拼合而成的“虫”。如玄龟:《南山经》:“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其他还有鸣蛇、旋龟等。

3、由虫物象和兽物象的部分形体杂组而成的“虫”。如长蛇。

三、半人半兽的神灵物象

《山海经》里有许多的神灵形象,神灵们的对立面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而是自然力,是已被神话中形象化了的巨大无比的自然力。人类对此无可奈何,在这种状况下,神话中伟大的神灵们便一个个地出现了,也只有他们的出现,才能战胜自然力。

(一)女性神灵形象

1、女娲的形象

《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女娲,就是母权制氏族社会所创造的一位女性神英雄。

2、西王母的形象

《山海经》关于西王母有三处记载:

《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从《山海经》关于西王母的这三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西王母的转变过程,由“其状如人”,“善啸”,“穴处”的野蛮人形象,到后来成为“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掌管刑法神职的神。

3、其他女性神灵形象

《大荒南经》载羲和生日的故事,《大荒西经》载常羲生月的故事等,也都属开辟神系列中的女神,但彼此形象却各异。

(二)男性神灵形象

1、夸父的形象

在《山海经》里有两处记载夸父: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刑天的形象

《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这则神话里,刑天虽然被斩首了,但是他仍神勇无比,豪壮之气凌然不可侵犯,所以,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夸赞其神勇过人:“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3、凶神“相柳”的形象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从这两处叙述来看相柳本是共工的大臣,长着蛇身,有九颗脑袋的巨大无比的凶神。

4、其他男性神灵形象

为民除害的后羿(《海外南经》和《大荒南经》),平治洪水的鲧禹(《海内经》),黄帝和蚩尤之战(《大荒北经》),此外“有池名曰孟翼之攻颛顼之池”(《大荒西经》),以及“有鲧攻程州之山”(《大荒北经》)。

又《大荒西经》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颛顼死,这是人的特征,死而复苏,又是神的特征。神话的总体特色是故事近现实,形象性格具有人的性格特征。

我们不难看出,《山海经》神话物象有两个明显的转变,即由早期自然神转向以女性神灵为主的英雄神,再由以女性神灵为主转向了后来的以男性神灵为主,而且这些男性神灵又迥然不同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出现过的开辟神系中的形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是幼稚的。自然中的水、火、太阳、月亮、大树、石头等,都是他们描述的内容,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后来出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神话系列中的神灵形象,再后来,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家庭和氏族组织进一步完善,人类的生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家庭内部、氏族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引起了部落和部落、氏族和氏族之间的冲突。这样以来,一批反映这种社会关系的神话也就诞生了,其中的征战英雄,其形象特质,已由神逐渐演变成半神半人,神性在减少,人性在增加。所以,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幻想的形式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不自觉的解释,是原始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

[1]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3]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王增斌,田周旭.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上下).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5]鲁迅.鲁迅全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

猜你喜欢
人面神灵山海经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神奇的人面动物
“人面动物”之谜
人面桃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