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之于教育

2011-08-15 00:43陈威
群文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隐喻思维教育

■陈威

一、隐喻概述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其前缀meta的意思是“超越”,而词根pherein的意思是“传送”,因此,隐喻的基本词义就是把一个对象的诸方面“传送”或“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便第二个对象似乎可以被“说”成是第一个对象。亚里士多德从词语的层面为隐喻所下的定义就是“为一事物借用属于另一事物的名称”。从隐喻这个词的词源看来,“超越传送”我们单从字面上看,就是不仅仅将原来的意思传送至另一目标,并且有所超越。这话语背后的意义和含义究竟是什么?从亚里士多德为隐喻所下的定义我们认为他只是从单一的修辞学的角度来给出的定义。这是一个基础且宽泛的定义。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将隐喻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广义的隐喻即他所说的真正的“基本隐喻”或根本隐喻,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形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神话的以及语言的概念本身得以表述的条件”。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隐喻,在卡西尔看来,即使是最原始的说话也要求有一个从某一认知的或情感的经验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就如最简单的图腾也只有通过使某一印象脱离日常的生活领域,将其抬高至“神性”层次即“神话”。因此从卡西尔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是语言的特性,更是人类本质特性的体现,是人类使世界符号化即文化的创造过程。隐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莱考夫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

从之上的论述看来,隐喻涉及人类感情、思想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不同但相关领域的转换生成。隐喻作为人类固有的自身表达方式,诚如保罗·利科所说:“活生生的存在意味着活生生的表达”。隐喻就是修辞、诗学、语言以及思维诸领域内意义转换生成的功能函数;不仅它具有转换生成的生命形态,存在也具有转换生成的隐喻本质。因此隐喻概念的内涵就是:转换生成。

二、教育隐喻的四个层次

在教育领域中隐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转换生成,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作为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的隐喻必然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讲课的过程中语言的隐喻性以及教材的隐喻性;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隐喻;师生之间的交流上表现出来的隐喻;教育研究中、教育概念、教育思想中体现出的隐喻。正如考恩所言,隐喻“渗透了语言活动的全部领域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历程,它在现代思想中获得了空前的重要性,它从话语的修饰的边缘过渡到了对人类的理解本身进行理解的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隐喻性的,或者说教育有隐喻的性格。本文将隐喻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修辞手段、思维方式、科学方法、文化现象。并针对各个层次意义上的教育隐喻对于教育的价值加以论述。

(一)修辞手段

在日常基础教育阶段和语言文学方面的高等教育中,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早在先秦时期有了‘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文化取向。《诗经》最主要的写作手法就是‘赋、比、兴’。‘比’就是‘比喻’,包括隐喻和明喻”。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就是一种修辞的手段,并不具有其他的价值。在中国元明清三朝,对隐喻的修辞价值的研究和运用算得上是巅峰,恰恰是这个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隐喻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隐喻可以说是诗人强有力的“武器”,缺少了这件“武器”,我们现在也无法拥有它们所创作出来的这些传世经典。

(二)思维方式

我们对于教师的称呼都有类似像“蜡烛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称谓。通过这种隐喻的方式,能看出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隐喻中体现出的横向思维,教师以启迪智慧、传授知识为根本职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蜡烛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光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者有相似之处,同样的工程师的隐喻体现的是按照某种规划对产品进行设计,也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横向迁移。

同时,作为一种横向思维方式的隐喻思维方式和作为自然科学根本思维方式的逻辑思维,两者在教育领域的结合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是运用类比推理宇宙天下至理得典范。在《易经》中无不贯穿着类比、隐喻的思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现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万事万物表面上都有不同,但是都有根本的规则。着话语背后的含义隐喻着天地万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隐喻类比是中国古人认识和阐发事理自觉的思维方式。从此后世的思想家的理论几乎都是建立于“隐喻”的思维基石之上。

(三)科学方法

教育无论立足于启迪人的智慧还是传授知识,无论从教育主体的教育手段的具体实施还是从教育客体接受教育而言,隐喻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方法论的作用,隐喻是一切教育方法的总原则。

虽然作为科学方法的隐喻还并不成熟,但其对科学的发展是具有很重要作用的,那么对于作为教育科学的教育研究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为科学方法的隐喻对教育科学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隐喻具有研究领域之间或学科之间沟通和推广的能力。隐喻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领域的对象的一致性或同一性,这样就起了沟通学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康德最先提出“教育要科学化”,而后的赫尔巴特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们的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各自的原有学科的基础之上,是将自己的理论进行迁移的结果。至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夸美纽斯的“种子”、杜威的“生长”,这些教育学中经典的隐喻无一不出自他们的或是哲学、伦理学的基础之上。其次,隐喻具有科学启发和解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阔人们的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等方面,对于教育的研究我们不能局限于教育内部而不自觉,我们更多的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更高、更开阔的视角进行研究。而且也可以提供一种和原有的认识完全不同的新视角,从而提高了解释的效度。

(四)文化现象

在教育理论“科学化”的背景之下,教育隐喻被许多学者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排斥,他们认为其中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不足以作为明晰地表达教育思想的手段。这是对教育隐喻的偏见和误解。事实上,教育隐喻因其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教学隐喻在建构和发展教学理论方面中体现了突出的认知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在改善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理解隐喻背后的文化,就无法理解隐喻本身及其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对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理解,隐喻都有很强的价值。每一地区的发展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按照传统观点,隐喻仅仅起修饰作用,而不能表达真理。但是实际上,隐喻不仅仅是名称的转用,也不仅仅是反常的命名或对名称的有意误用。隐喻是对语义的不断更新活动。我们既要在词语的层面,也要在句子的层面,更要在话语的层面去解释隐喻。因此,对于教育隐喻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按我们自己的主观去臆断。而要看到这背后的含义,背后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隐喻背后的深层教育含义。

[1]霍克斯.隐喻[M].穆南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第12、13页.

[2]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第105页.

[3]张沛.隐喻的生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第13页.

[4][法]保罗·利科.活的隐喻[M].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 6、8、9页.

[5]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6]赵维森.试论隐喻思维与教育的关系[J].社科纵横,2008,(8).

[7]郭芙蓉.隐喻的科学方法含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

[8]高维,徐文彬.论教学隐喻的价值[J].江苏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隐喻思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爱的隐喻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