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中的旷达闲适风格的成因分析

2011-08-15 00:43饶俊凯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随缘旷达苏辙

■饶俊凯 刘 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提起苏轼的词,人们自然会想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佳句。换而言之,苏轼对“词”的发展与普及产生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词”的内容题材进行了拓展,更主要的是“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展现出了一种“旷达、闲适”的风格情怀。

(一)苏轼词旷达闲适情怀的具体表现

首先,苏轼词中意境的选取具有旷达高远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其中,“卧看翠壁红楼起”一句,取境大胆奇特却又不露显雕琢的痕迹,历来为名家所称赞。词的上阕均为对梦境的描绘,旷达中却也不是闲适趣味,词的下阕方才言情,“云梦”二句却说梦来见我,取意新颖独特。整篇词便是对苏轼旷达高远特色最好的阐释。

其次,苏轼的词中始终透露着一种典雅清丽的闲适情怀,尤其体现在苏轼被贬以后。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的《西江月》(照野浅浪)代表了苏轼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心境情怀。

公自序云: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词桥柱上。

照野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词中描绘了一幅春夜醉不得归的场景,对于常人来说,在寒冷的春夜,醉宿于郊野中,本是十分凄苦的事情。更何况,苏轼当时的处境是被贬于黄州,名为团练副使,实为“谪官罪人”。依照人之常情来说,苏轼本应是憔悴消沉,终日惶恐的。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此词中,苏轼已然忘却了功利得失,以一名“自闲者”的心态静穆地观照着自然、社会以及人生。“自闲者”的心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时间上的空闲和自由,苏轼在被贬期间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支配和消耗;其二则是心情的放松和解放,而后者更为重要。如果把“闲”当作一种心灵境界的话,那么达到生理的“闲”是远远不够的。无事,则身闲;自适,则心闲。只有达到身心两闲,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自闲者”。苏轼曾说,“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鱼虫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由此可见,苏轼是在以审美化的角度来看待苦难的世俗人生。于苦境中找寻出寻常人不能得的乐趣。苏轼是在逆境中求得解脱,将愁苦化为悦达,有此闲适之心态,“安往而不乐”。

(二)苏轼词旷达闲适情怀的形成原因

苏轼词旷达闲适风格形成的具体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寻得知:

一是苏轼所受的教育及由此而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对于苏轼受教育的过程最了解的人莫过于同苏轼一同成长、成才的胞弟苏辙。对于苏轼读书过程,苏辙有这样的记述:“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口,味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由此可见,苏轼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建立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同时渗透着佛教、道教思想的哲学体系上的。而这也是其旷达闲适词作风格形成的根本所在。

面对接踵而来的苦难和迫害苏轼并非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他会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这种人生的不幸,以平常心将一切变化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消解痛苦,旷达闲适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

二是苏轼生活态度的“静而达”和“随缘自适”的积极心态。

正如苏辙对其兄长所评“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苏轼在世界观、人生观中浸染了儒、释、道的思想,然而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他仍然坚持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的准则。生活中,他只兼取“静而达”和“随缘自适”、“因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自己排遣苦闷,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信念。

三是苏轼善于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人生的遭际。

在苏轼的词作之中,体现着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个人人生遭际的理性思考。他善于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人生的遭际。

苏轼自己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进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是。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这是由于苏轼思想的旷达自适才产生其文思的自然畅达。

总之,苏轼词作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闲适的风格则是始终如一的。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探寻到其旷达闲适风格产生的原因。

猜你喜欢
随缘旷达苏辙
不刻意自随缘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画与理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随缘
旷达者
旷达者
旷达者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