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 筠州时期苏辙佛禅交际诗研究
    【摘要】苏辙曾两度谪居筠州。第一次谪居筠州时,他与洞山克文、黄蘗道全、聪禅师、景福顺长老等人相识,交往甚密,唱和颇多。苏辙接触悟道于“搐鼻因缘”,其更信奉临济宗黄龙派。诗中禅元素较多,多有与佛禅相关的典故和佛典语,使得其诗充满佛禅意味,成为该时期苏辙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苏辙好用“老”“病”“贫”“寒”等词,诗风偏向深沉,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辙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第二次谪居筠州时,苏辙心性已大不如从前,不仅仕途渺茫,彼时好友相继圆寂,此时他以佛道之学作为精神支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2023-12-25

  • 苏轼、苏辙早年的远游及其教育影响
    峰摘 要:苏轼、苏辙早年两度在父亲苏洵陪同下赴京师远游,饱览了终南山、华山、黄河、长江等名山大川及沿途的其他自然景观,游览了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古代遗迹等人文景观,对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有所接触和了解。两次远游对苏轼、苏辙的教育影响呈现在多个方面,其一是儒家入世思想与佛道出世思想的冲击与碰撞,其二是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加深,其三是文学修养的提高。关键词:宋代教育;苏轼;苏辙;远游远游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孔子、孟子均有周游列国的经历,史家司马迁早年曾云游天下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2023-09-07

  • 关于苏辙研究问题的一些思考(中)
    李景新我在《关于苏辙研究问题的一些思考(上)》[1]中对“苏辙的性格善于掩饰,深沉不露,由辙而行”“苏辙一生都比苏轼生活优越,仕途也比苏轼通畅”“苏辙之被贬谪,是受了苏轼的牵连”等关于苏辙研究的几大误区进行了辨析。本文将对“苏辙误区”的话题继续进行一些思考。一人们常有这种印象——苏辙的天资不如父兄,这恐怕是一个很大误会了。我发现,人们在有意无意间加强这一印象时,并没有人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论证。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金国永先生是著名苏辙研究专家,他写《苏辙》一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0

  • 元祐年间苏辙民本实践探析
    01)元祐时期是苏辙从政经历中的关键阶段,早年形成的民本理念被苏辙具体地融入元祐施政之中。在既往研究中,有关元祐年间苏辙的民本思想实践内容或将民生奏议进行简要罗列,或依附于分析苏辙在改废新法时有别于司马光的独立政治立场(1)详参李天保:《苏辙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见《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第43-44页。;也有学者对个别事例进行分析,突出苏辙在元祐年间的民本思想与实践(2)详参罗春娜:《苏辙的民本思想和实践》,见《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0

  • 关于苏辙研究问题的一些思考(上)
    一种感觉,人们对苏辙的了解和理解可能存在着不少误区,这可能是学术界苏辙研究远弱于苏轼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感觉一直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直到近期梳理苏学范畴,才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苏辙误区”是如何造成的?这对苏辙研究有何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对苏辙展开一场新的审视?苏辙研究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大和深入?苏辙研究对苏学研究有何意义?心中有话,不可不说,虽然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尚不够清晰、全面、深刻,然亦不敢不公之于世,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苏辙误区”形成的渊源,我想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6

  • 多病之秋:苏辙的绩溪羁宦与心态转变
    贬监筠州盐酒税的苏辙终于收到朝廷调令,即将离开筠州,往任歙州绩溪令。此次调任在北宋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中,显得无足轻重,但对于苏辙本人及绩溪这座山城小邑而言,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贬谪之因与十年流落苏辙于嘉祐二年(1057)登科,历任商州军事推官、大名府推官等职。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为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命苏辙为属官。后因王安石欲在全国推行青苗法,苏辙上书极力反对。“安石怒,将加以罪,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1](P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2-28

  • 书生议政到官僚治理之路 ——详论苏辙役法思想的演进
    斗争的焦点之一。苏辙有关役法变革内容的若干意见,向来被后世史家反复引用加以论述。但这些引用大多系片段引用,且论述中不乏误读之处。①而专门研究苏辙役法思想的文章反而较少。②已有文献主要并非考察苏辙本人的役法思想,引用及解读苏辙论述的目的是作为论述其他问题的依据,并以此来解读变法各方的观点及政治态度。因此,对苏辙役法思想的有做专门研究的必要。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全面解读和深入挖掘,整体理解苏辙的役法思想,还原其役法思想的本来面目。从苏辙自身政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角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28

  • 苏辙对王安石结构释《诗经》的扬弃
    摘要:苏辙在《诗集传》中对《诗经》进行阐释,在学习王安石解《诗经》方法的基础上,从诗歌复沓叠咏的结构出发,又延伸到句式的具体视角与内容,即关注诗歌结构的重要性的同时,抛弃王安石解诗中的穿凿附会之意,更强调整体意义的一致性与抒情功能的意义,寻求更广阔的韵外之致,达到释《诗经》的目的。鉴于此,文章就苏辙对王安石结构释《诗经》的扬弃展开研究。关键词:苏辙;《诗集传》;王安石;《诗经》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2022-05-30

  • 一试长流百世芳
    这次殿试的苏轼、苏辙兄弟,都是当时翘楚,后世星斗。苏轼的文名,在当时和后世,都超出苏辙。在这次殿试中,他们兄弟双双夺魁,但作为考生被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苏轼,而是乃弟。 殿试有很多科目,他们兄弟参加的科目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显然,该题目要求考生关注政事,陈时弊而述革除之策,为治国理政献计进言。以世俗的眼光观之,献计进言,可以尽展才华,至于给皇上及朝廷提意见的事兒,于出题者,不过是展示展示姿态,而于考生,做这方面的文章,大多是蜻蜓点水,避重就轻,说些建

    杂文月刊 2022年5期2022-05-12

  • 谈《元祐会计录叙》中的财计思想
    , 时任户部侍郎苏辙主要负责编纂了《元祐会计录》, 并留下了一篇重要会计文献《元祐会计录叙》。 在这篇文献中, 苏轍首先高度评价了会计的政治学意义, 强调了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 继而规劝皇帝节俭, 表明了自己对量入为主理财思想的遵奉, 最后概括了中央政府的五项官厅会计职能, 并通过体例创新, 突出了会计分析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 苏辙的财计思想依然有着启示意义, 主要有三: 高度认识会计的政治学意义; 在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同时保持稳健性; 保有足量储备以应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2年1期2022-03-26

  • 论苏轼苏辙诗歌中的兄弟情谊
    5041)苏轼、苏辙之间的兄弟情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宋史·苏辙传》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1]10837纵观他们的诗歌,这种“近古罕见”的兄弟情谊具有丰富内涵,手足亲情是笼罩二人书写兄弟情谊诗歌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不同层面的内涵。一、情感上:手足之爱血浓于水的人伦亲情是苏轼、苏辙兄弟情感的基调,人伦情感令苏轼、苏辙书写兄弟情谊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温情。他们常在诗歌中互相称呼小名,或戏称对方以作调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8

  •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郭明苏辙晚年诗中多次提到“老卢”,如《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云:“自见老卢真面目,平生事业有无中。”(《苏辙集》,中华书局二0一七年版,1158 页)学界对“老卢”所指尚有疑问,如曾枣庄等选注的《三苏选集》中说:“老卢:未详其人,而苏辙晚年屡用之。《早睡》:‘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十月二十九日雪》:‘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得问王江。’王江为苏辙任陈州教授时所认识的‘善养生’者(见《龙川略志》卷二),疑老卢也是类似的人。”(巴蜀书社二0一八年版,

    读书 2022年2期2022-02-10

  • 苏辙改授齐州掌书记考
    076),文学家苏辙曾在齐州做过三年的掌书记,他改授齐州掌书记的具体过程,以及至齐州的日期,在其诗文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所作传记、年表或年谱,或略而不载,或推定日期,尚未十分精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相关记载,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前辈学者研究综述苏辙晚年在其自传《颍滨遗老传》说:“会张文定知淮阳,以学官见辟,从之三年,授齐州掌书记,复三年。”[1]1017熙宁三年(1070年),苏辙应张方平的征辟,在陈州做了

    社科纵横 2022年3期2022-02-04

  • 宋仁宗为了一个人延期考试
    生非常多。苏轼与苏辙从小博览群书,他们的诗词早已传遍了朝廷。当宰相魏公得知苏轼和苏辙二人今年要赴京考试,对着朝中官员说道:“今年考生有苏轼、苏辙,其余考生皆当陪衬。”考场上,个个奋笔疾书,都希望能在皇榜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光宗耀祖。几日后,榜单出来了,苏辙、苏轼果然位列皇榜之首。二人十分高兴,想着有一天为国奉献,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他们知道还有最后一堂考试,那就是“殿试”。按照当时惯例,殿试会在当年八月中旬进行。不料这时候,苏辙患病,不能参加考试。此消息传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1年12期2021-12-24

  • 宋仁宗为了一个人延期考试
    生非常多。苏轼与苏辙从小博览群书,他们的诗词早已传遍了朝廷。当宰相魏公得知苏轼和苏辙二人今年要赴京考试,对着朝中官员说道:“今年考生有苏轼、苏辙,其余考生皆当陪衬。”考场上,个个奋笔疾书,都希望能在皇榜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光宗耀祖。几日后,榜单出来了,苏辙、苏轼果然位列皇榜之首。二人十分高兴,想着有一天为国奉献,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他们知道还有最后一堂考试,那就是“殿试”。按照当时惯例,殿试会在当年八月中旬进行。不料这时候,苏辙患病,不能参加考试。此消息传

    民间故事选刊 2021年24期2021-11-12

  • 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白云 周志伟说起苏辙(1039—1112),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灵感文才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大力写作古文,提出了“养气说”,集中体现在其著名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他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一

    月读 2021年4期2021-04-16

  • 苏辙: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周志伟说起苏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文采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提出“养气说”,集中体现在其著名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他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有力体现,如不先养气丰

    党员文摘 2021年2期2021-04-14

  •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刘诚龙有 人说苏辙是愤青,常搞激烈猛论,是他太年轻了,说话干活不老成。这么说,好像只有年轻,才那么莽撞,可是,“愤老”也挺多,“老”羞成怒的数不清。有怒则怒,当愤须愤,不关年老与年少,只关正义与奸邪。苏辙20来岁时千里迢迢从四川老家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次考试题目是:试论当下大宋在民生、军事、教育、财政、法制、行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题目好大,叫一个20 来岁的人来写,也是为难。以前科考,都是写一首或几首诗,顶多是写篇议论文,王安石当政后,改了科考内容,由

    廉政瞭望 2020年23期2021-01-16

  •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刘诚龙有人说苏辙是愤青,常搞激烈猛论,是他太年轻了,说话干活不老成。这么说,好像只有年轻,才那么莽撞,可是,“愤老”也挺多,“老”羞成怒的数不清。有怒则怒,当愤须愤,不关年老与年少,只关正义与奸邪。苏辙20来岁时千里迢迢从四川老家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次考试题目是:试论当下大宋在民生、军事、教育、财政、法制、行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题目好大,叫一个20来岁的人来写,也是为难。以前科考,都是写一首或幾首诗,顶多是写篇议论文,王安石当政后,改了科考内容,由作赋转

    廉政瞭望 2020年12期2020-12-31

  • 苏辙《诗集传》中的心性之学
    诗经》学的发展。苏辙的《诗集传》蕴含了丰富的“心性”思想,显示了宋代《诗经》学的义理化特征。一、 《诗集传》解诗所蕴含的心性思想苏辙《诗集传》在对《桧风·鸤鸠》《卫风·淇奥》《小雅·小宛》《大雅·旱麓》等篇的疏释中系统地阐发了他的“心性”思想。首先,苏辙认为“人性”即“仁性”,具有德善具足的特点,是人达到君子理想人格所应具备的条件。苏辙《诗集传》注《淇奥》曰:“君子平居所以自修者亦至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夜去恶迁善,以求全其性。”[1]309此句是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2

  • 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建构方式
    ◇杨一泓苏辙晚年卜居颍昌,作为元祐旧党独自生存于党禁环境之中,思归故乡,寻求内心的安宁,但又并未真正远离朝政,立言反思北宋朝政,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体现出矛盾的晚年心境。在对现实悲感的深刻感受中,苏辙以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为动力建构人生价值:第一,苏辙晚年不断追求孔颜之乐,加深对孔颜之乐的理解,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嗜”,表现出“无假于外”的精神追求;第二,苏辙晚年选择执着于现实,坚持政治立言,以闲居老臣的身份关注朝政,发挥“人能弘道”的主观精神,将“仁以为

    中国苏轼研究 2020年0期2020-11-17

  • 朱熹对苏辙《春秋》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意说经”的弊端。苏辙撰《春秋集解》,提出了“以史为据”“兼采众家”的解经之法,力革《春秋》学之弊。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苏辙“以史为据”“兼采众家”的解经之法,批判了南宋《春秋》学存在的“逞意说经”及“一字褒贬”的解经弊端。在《春秋》义理学上,朱熹又表现出与苏辙完全不同的立场。他批判了《左传》的权变思想,并主张以理即儒家伦理纲常作为阐发《春秋》经义的依据,不仅推动了宋代《春秋》学义理思想的深入,也促进了宋代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朱熹;苏辙;《春秋》

    江淮论坛 2020年5期2020-11-16

  • 苏辙散文中的生态美学
    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散文中就贯穿着中国古代生态美学思想,他创作的风格追求“天人合一”,写景和叙事水乳交融以阐释自然之道,通篇具有“诗意地栖居”的哲学理念,体现了人类文明和自然元素互为表里的关联。关键词:苏辙;散文;生态美学中图分类号:I262/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8-0151-03苏辙,字子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为人称道。他自幼体弱多病,故幼年便修身养性,与道士游。后贬谪到

    西部学刊 2020年18期2020-11-06

  • 妙语连珠
    人之至情也。——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苏辙《三国论》秋稼登场,社酒盈壶。颓然一醉,终日如愚。——苏辙《自写真赞》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柳宗元《非國语·神降于莘》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王安石 《梅花》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2期2020-08-19

  • 大才子苏轼和老干部苏辙的“反差萌兄弟情”
    ,一个是大才子。苏辙的诗文跟苏轼一比,两个人完全颠倒。弟弟老气横秋,仕途掌舵;哥哥情感丰富,宦海浮沉。苏辙写《诗病五事》,嘲遍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这些人,批李白“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代表了主流文学观。苏轼则认为,写作就像搞经济建设一样。经济建设靠钱来运转流通,写作,靠“意”来统摄。心中怎么想就怎么写,写作主要是表达“我”的真情实意。苏辙追求的是“载道言志”,苏轼讲究的是“抒情达意”。弟弟很正统、很主流,哥哥只在乎真性情,行云流水、手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8期2020-05-03

  • 苏辙《诗集传》中的心性之学
    理学思潮的影响,苏辙《诗集传》蕴含了丰富的“心性”思想。苏辙在《诗集传》中提出了“人性”即“仁性”的观点,即人虽然会在外物的干扰下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行为,但人之“本性”却是善的。而人要保全尽善之人性,则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实践,且这个过程必须以诚心贯穿于始终。苏辙《诗集传》在对“思无邪”的阐释中也融入了他的“心性”思想。苏辙指出,孔子论《诗》所云的“思无邪”应指人之思考的状态,即人在思考之时,其心思不为外物所缚,保持一种纯正的本初状态。换句话说,苏辙认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17

  • 苏辙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们的踪迹前进。而苏辙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对北宋中期政治问题策略的思考相当深刻和具体。因此,研究苏辙的政治思想,可以考察苏辙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思考,也可以考察苏辙与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关系,这对于了解苏辙的思想及内心政治哲学大有裨益。“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它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思想包含着对政治生活中各种政治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的三个方面的思考和见解。”③一个人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思想密切相关,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2期2020-03-13

  • 苏辙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摘    要: 苏辙在《自写真赞》中提出的“道士”“农夫”“官吏”三种形象在诗歌中有着具体的呈现。苏辙在诗歌中通过师法古人塑造自我形象,形象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他的内心冲突。苏辙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诗歌中自我形象的变化推动着其整体诗风由“峭拔”向“淡静”逐步演变。关键词: 苏辙    诗歌    自我形象    诗风苏辙在晚年所作的《自写真赞》中写到自己“心是道士,身是农夫。误入廊庙,还居里闾”[1](1196),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道士”“农夫”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2019-10-20

  • 真朋友
    期,巢谷和苏轼、苏辙的交往堪称典范。他们小时候就是好朋友,长大后,巢谷虽学得一身好武艺,但功名不就,而那时苏轼、苏辙已在朝中做官,如果去找他们谋个一官半职不成问题,但巢谷从来没有去找过。后来,苏轼被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苏辙被贬到广东循州。这个时候,巢谷却当众宣布,要步行万里到广东和海南,探望苏轼兄弟。很多人都说他疯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不过说说而已。但第二年,巢谷硬是独自从四川峨眉山出发,历时一年多,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见到了苏辙,并住了一个多月,两人每天都有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苏辙:做苏轼弟弟,累并幸福
    周公子一提起苏辙,大家的第一反应多半是:苏轼的弟弟嘛!第二反应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嘛!不过同样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对后世的影响力和苏轼完全没法比。老爹苏洵的地位虽然也不及苏轼,但好歹有个典故流传于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而且有一篇《六国论》入选语文教科书。苏辙呢?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其他几乎一片空白,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缺少广为流传的代表作。由于苏轼太厉害了,所以和他同时代的人,可能注定要活在他的阴影里

    百家讲坛 2019年7期2019-08-23

  • 兄弟情深
    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不仅以才华著称于世,也以兄弟情深昭示后人。兄弟俩从小在一起读书,苏辙最崇拜哥哥苏轼,说苏轼既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苏东坡则经常说弟弟的文章胜过自己,总之,这俩兄弟,有同样的才气,同样深厚的感情。1071年,因为得罪王安石,又受到御使诬奏,苏轼请求外任回避,于是到杭州任通判。此时苏辙升官至尚书右丞,连上四札,也请求外任。三年后,因为苏辙在济南任掌书记,苏轼请求去距离济南较近的东州太守未得,后来被批准去了山东密州做太守。两地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9年6期2019-07-26

  • 苏轼&苏辙: 考场作弊兄弟档
    萧家老大苏轼、苏辙兄弟是横跨文坛、政坛的双子星座,在正史、野史中都是光芒万丈,却一不小心被宋人蔡绦抓住把柄,在《铁围山丛谈》-书中留下一段“黑历史”。话说苏轼、苏辙参加四川乡试时被分在同一考场,且恰好坐在形成斜对角的两个座位上。苏轼接过试卷一看,顿时傻眼了——枉他平日号称博学,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完全想不起考题中的文段出自哪本书,而按当时的考试制度,如果说不清考题的出处,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白搭。苏辙见哥哥抓耳挠腮,不时向自己投来求助的眼神,便猜到他是“小渠沟里

    百家讲坛 2019年12期2019-07-14

  • 苏辙:没有哥哥绚烂,却比哥哥温暖
    最萌佛系少年苏辙,字子由,随父兄一同进京,与哥哥一起金榜题名。“三苏”文章一出,便引得“公卿士大夫争传之”,“一门三苏”已然成為大宋现象级国民“网红”!然而苏辙,是“三苏超级天团”里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个。苏辙是相当有才华的,不幸的是,他人生的每一步,前面都有一个才华横溢、光芒万丈的哥哥——苏轼。对他们二人,人们免不了要品评、比较。制科考试作文,苏辙憋了一口气,铆足了劲儿,语不惊人死不休。文中竟然还连用了历史昏君排行榜Top6来比喻皇帝,结论是宋仁宗根本没有执

    读者·校园版 2019年22期2019-06-01

  • 至诚之心,不息之文
    何婧摘要:苏辙在实用性文体尤其是公文方面的成绩十分显著,《乞选用执政状》是其公文的代表之一。《乞选用执政状》中包含着苏辙才德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点,对当时社会以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苏辙善于运用史料进行说理,使其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和表现力,对现代公文写作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苏辙 《乞选用执政状》 赏析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苏辙进士及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入制司指陈变法
    条例司论事状》是苏辙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期间,评价新法、剖析利害的一篇论事状。从遣使八人分行天下,到颁农田水利、论免役、行均输、议青苗诸法,苏辙剖析其中利害,剀切而得当。同时他采用多种写作手法,使整篇文章都表现出晓畅自然、委婉恳切的特点。关键词:苏辙 《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 赏析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人,著有《栾城集》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神宗朝时,苏辙担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立身为民,廉洁为公
    放市易欠钱状》是苏辙公文代表作之一。苏辙在这篇奏状中批判了市易法在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四大弊端,并提出相应对策。奏状反映了苏辙的民本和廉洁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影响。《乞放市易欠钱状》以数据说话,以及运用四言骈体的艺术特色,对现代公文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苏辙 《乞放市易欠钱状》 现实价值苏辙(1039-1112),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政论和史论。嘉祐二年(1057),苏辙进士及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门三父子,苏洵和苏辙对后世的影响力与苏轼完全没法比,其中苏辙的存在感尤其弱。和苏轼同时代的人,注定多多少少都要活在他的阴影里,而越是亲近的人,离阴影的中心也就越近。那么,有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做哥哥,对苏辙来说,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呢?苏辙和哥哥苏轼是同榜进士,虽然当时表现没有哥哥抢眼,但是胜在年龄小。苏轼当时22岁,苏辙只有19岁,少了三年的学习时间也能和哥哥肩并肩,应该说,苏辙的实力并不弱。进士考试后,二人又一起参考难度最高的制举考试。在这次考试中,苏辙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0期2018-11-19

  • 苏辙与苏轼的拒绝艺术
    在北宋元 年间,苏辙身居高位,拜尚书右丞,执掌朝政。苏轼为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身居要职,自然少不了求他们帮忙办事的。有一年,四川眉山老家来了一位他们幼时的同学刘厚盛,刘厚盛是他们所敬重的老师刘臣之子,并且经常有书信来往。刘厚盛千里迢迢从眉山来到京城(今河南开封),求于苏辙门下,并坦言来京的目的是请苏辙帮忙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苏辙当时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每天酒肉热情招待。忙时让仆人陪同他在京城游玩,闲时苏辙陪他叙叙家常,对刘厚盛求职一事只字不提。刘厚盛也是

    火花 2018年10期2018-11-17

  • 宋代文学大家苏辙的诗与远方
    灿烂的宋代文坛,苏辙虽没有其兄苏轼的耀眼夺目,但也位居“唐宋八大家”之中,影响颇大。他一生宦海浮沉,历经坎坷,从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到政和二年逝世的55年间,大部分时间处于贬谪或闲居的境地。然而宋廷优待文人,即使他们处于贬谪的境遇,也不至于有杀身之祸,甚至还有复出之企望,所以宋代文人较前代文人多了一份豁达的心境,如宋初文人王禹俘冉云:“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宦谁知是胜游”。苏辙亦是如此,每次贬官他都能随遇而安,将谪宦的经历看作是人生的磨炼和难得的胜游过程。苏辙每到

    北广人物 2018年44期2018-11-14

  • 春到燕山冰亦消
    轼父子三人,只有苏辙出使辽国。千里驿路,黄河之滨,阡陌田畴,与塞外蔓草绵延,山路曲折,沟壑纵横,林木萧瑟之景迥然不同,走出书斋,别一景象映入苏辙的眼里心里,如滴滴水墨从紫毫之笔端落在宣纸,书写出一幅迷离缥缈的图画。苏辙担任使辽使是1089年8月16日(公历9月22日),“刑部侍郎赵君锡、翰林学士苏辙为贺辽国生辰使”,行前,他去拜见他的哥哥苏轼。中秋节菊花开,庭下芳香袅娜,美酒再醇厚浓郁,也难以掩饰苏辙内心的波澜起伏的情绪,此去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百余日的行

    四川文学 2018年12期2018-11-13

  • 《栾城集》、《栾城后集》和《栾城三集》中的偈颂
    文摘 要:本文对苏辙的《栾城集》、《栾城后集》和《栾城三集》中的偈颂作梳理,根据作偈者进行了分类。关键词:《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苏辙;偈颂[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4苏辙一生著作颇丰,有《诗集传》二十卷、《春秋集解》十二卷、《古史》六十卷、《龙川略志》十卷、《龙川别志》二卷、《老子解》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还有《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刚柔并济,水到渠成
    翔摘 要:本文以苏辙的《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为例,对苏辙的公文进行赏析,简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全文以统治者应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为议论核心,立意平允,叙述详实,结构谨严,技巧精妙。对我们当今公文书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典范意义。关键词:苏辙;《论台谏留中不行状》;赏析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尤擅政论和史论。同时苏辙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流传下来很多值得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的奏议公文。在古代,台与谏都是官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2018-09-04

  • 《乞诛窜吕惠卿状》赏析
    吕惠卿状》一文,苏辙写于元祐元年闰二月十九日,后收录于《栾城集》。全文主要揭露了吕惠卿在政治改革上,选用人才上和军事上的一系列恶行,文章主题明确,内容详略得当,语言精炼,运用了较多艺术手法,是古代公文写作的典范。关键词:苏辙 《乞诛窜吕惠卿状》 赏析一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元丰八年(1085),年幼的哲宗即位,当时高后实行更化政策,重用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罢废新党及新法。之后,旧党内部又分化,彼此之间相互倾轧,造成北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2018-09-02

  • 浅析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谊
    平摘 要:苏轼与苏辙二人一生相亲相敬,自古传为美谈。他们二人的兄弟之情,从早年的共同学习,到中晚年的宦海沉浮,贯穿彼此一生。因其二人既是亲兄弟,又是相携一生的知己好友,所以二人之间的感情不能单从某一方面来了解。我们可以说苏轼和苏辙之间,既有在同一个家庭氛围中熏陶成长、兄友弟恭的血脉亲情,也有在求知过程中相互切磋学问、求仕路途上相互扶持的师友之义,更有深切理解对方、在精神上相互契合的知己之情。关键词:苏轼 苏辙 兄弟情引言《宋史》中称苏轼与苏辙兄弟:“进退出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孙彬茹摘 要:苏辙是宋代极富影响力的古文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当时士风的影响,呈现出议论性、田园化的风格,风格多样。文章作者就苏辙诗歌的创作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①寡淡平静;②温和自然;③意蕴别致,希望广大前辈、专家指正。一、寡淡平静苏辙的诗歌创作具有寡淡平静的特点。对苏辙诗作进行品读,可以发现苏辙诗作的语言非常平实,毫无堆砌辞藻之嫌。诗人的人生经历会对写作特征产生重要影响,苏辙也不例外。苏辙性格沉稳,追名逐利之心寡淡,其诗作并无功利

    求知导刊 2017年24期2018-01-03

  • 周吉群:辙印深深,正道行远
    坡小学校长、眉山苏辙小学校长。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主研了5项省市级课题,其中获省政府二等奖一项丶省政府三等奖三项,省教科所一等奖一项。眉山市第一所以苏辙命名的学校,全国两所以“苏辙”命名的学校之一,成立才一年的新建校,以“苏辙文化”为校园文化特色的学校……这些是眉山市苏辙小学的标签。“苏辙学校”之少,弘“道”之孤;成立时间之短,弘“道”之难。面对困难,眉山市苏辙小学校长周吉群“逆势”而上,矢志做好“苏辙文化”的传承发扬工作。“苏辙文化”的阐释者苏辙小学起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苏轼与苏辙送别诗思情异同研究
    隐居之思;苏轼与苏辙送别诗思情的个性化差异体现在思情表达的内容不同、思情表述方式的不同两个层面。关键词:苏轼;苏辙;送别诗;思情异同作者简介:闫续瑞,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王婷婷,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江苏 徐州 221116)。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7)01-0154-11苏轼、苏辙兄弟志趣相投、兄弟情深。苏辙在《祭亡嫂王氏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22

  • 苏辙与《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
    110136)苏辙与《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王瑞琪(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前者记苏辙平生所历,后者记苏辙平生所闻,二者皆为纪实之作。此二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它们是具有很大文献价值的私人笔记著作,对后人了解研究北宋史事和苏辙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苏辙之所以能在人生困顿时期写成《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其根本在于苏辙本人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0期2017-02-26

  •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
    谭鈳颖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谭鈳颖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湖南 株洲 412007苏辙是宋代极富影响力的古文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当时士风的影响,呈现出议论化、田园化等风格。本文就苏辙诗歌的创作特点展开分析。苏辙;诗歌;创作特点一、引言在中国古代诗坛中,苏辙是独特的存在。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豪迈不羁,这些大诗人在史册上留下足迹,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与他们相比,苏辙虽名气不足,诗作却毫不逊色。苏辙是“唐宋八大家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2017-01-29

  • 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董宝玉摘要: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洵、苏轼合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在苏辙的创作中,散文成就最高。本文主要以苏辙散文中的碑诔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特色。苏辙的碑诔文可分为碑志文和祭文,皆为写人物,按类别分为:亲族、僧释和师友。从艺术特色看,苏辙的碑诔文具有沉静简洁、取材典型鲜明、情感深沉泊远、手段鳞次栉比等特点。关键词:苏辙;碑诔文;艺术特色明代散文家茅坤评论:“苏文定公之文,其巉削之思或不如父,雄杰之气或不如兄”,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2016-12-20

  • 苏辙文风与性情论说
    王艳摘 要: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而“凛然自成一家”。其文风具有复杂性,性情也不拘一格,早期真率可爱、机敏热烈,直至晚年,官场的摸爬滚打以及佛老思想的长期影响使得苏辙的心境逐渐趋向沉静自省。关键词:苏辙;散文;文风;性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号颍滨遗老,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就苏辙的作品来说,数量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而深刻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2016-08-01

  • 子由文章今何在
    是苏教版,都没有苏辙的文章入选,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又询问了初中的语文老师,发现初中教材中也没有苏辙的文章,我不禁发出一声浩叹:子由文章今何在?“一门父子三词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三苏”之名,如雷贯耳。很多人知道苏洵、苏轼的文章,因为教材里有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赤壁赋》等;但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文章到底是何风貌,很多人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为中学教材里没有他的文章入选。那么,为什么中学教材没有入选苏辙的文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2015-01-31

  • 论析苏辙的商业思想
    杨忠伟摘要: 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目前对他经济思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围绕苏辙的商业思想展开论析,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苏辙的重商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早期对商业社会功能的认识还有些局限,后期则有所提升,并丰富了货币在劳动力市场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重要功能;二是苏辙反对官府经商,反对官府过分以法律强制及市场垄断的行为“与民争利”、“与商贾争利”;三是苏辙主张朝廷应适当实行惠商政策,以降低商税及减免商债。关键词:苏辙;商业;货币;官府经商;惠商政

    商业研究 2014年12期2014-12-31

  • 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
    衣抚生[摘 要]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关键词]苏辙;老子;儒家;道家;儒道融合引言《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从问世之初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最早的解释《老子》的专著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2014-12-12

  • 苏辙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730000)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位天赋极高,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古文家。他的散文理论以及散文创作实践,对巩固和推动北宋古文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厘清苏辙散文创作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了解北宋古文运动以及苏辙的散文成就,不无裨益。一苏辙的文学作品,主要分布在其《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栾城应诏集》之中,今人将其合编为《苏辙集》。从苏辙现存作品来看,其文学成就,主要集中于散文和诗歌创作两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其散文创作。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2014-03-25

  • 苏辙两谪筠州考论 ——从生活、艺术、审美角度分析
    212003)苏辙与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两次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甚至可以这样说,筠州是苏辙政治命运、生活态度的转折点,是其艺术创作、学术著述的高峰期和丰收期。对于苏辙的研究,相较于对苏轼的研究,显得相对冷清。而对苏辙与筠州关系的研究,学界关注更少,查“中国知网”,到目前为止论文只有寥寥两篇,如《苏辙两谪筠州的心态与文风》[1]、《苏辙两次赴筠及其诗歌创作》[2],散见于书籍、报纸的则有《苏轼、苏辙在高安遗迹及开发利用》[3]、《苏轼、苏辙兄弟与高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1-05

  • “行针布线”:韩驹、储光羲诗的相似处
    孙明材关键词:苏辙;韩驹;储光羲;曾季狸;行针布线摘要:苏辙曾在《题韩驹秀才诗卷一绝》中评韩驹诗说:“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对苏辙的这句评价,曾有学者不以为然。其实苏辙的评价还是能够成立的。韩驹诗与储光羲诗在“行针布线”——诗意的处理、安排上的确存在一定的相似处:不仅都注重诗意的流畅连贯,且都曾运用对比式描述。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3—0036—03苏辙曾在《题韩驹秀才诗卷一绝》中评韩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