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水到渠成

2018-09-04 14:08陈翔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苏辙赏析

陈翔

摘 要:本文以苏辙的《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为例,对苏辙的公文进行赏析,简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全文以统治者应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为议论核心,立意平允,叙述详实,结构谨严,技巧精妙。对我们当今公文书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典范意义。

关键词:苏辙;《论台谏留中不行状》;赏析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尤擅政论和史论。同时苏辙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流传下来很多值得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的奏议公文。

在古代,台与谏都是官名。宋代开了台谏合一之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会要·职官》四五之四三:“天子耳目,寄与台谏,而台之为制,则有内台,有外台。外台即监司是也。”“台谏”之意如此。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留中不行,留中不下也,指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而《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这篇公文所敘述的核心内容也已在题目中表明,正是苏辙对哲宗将台谏封事留中不出的讽谏,并借此向圣上表达严正朝廷纲纪,使言路畅达之迫切。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后,任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在获召入朝后的七年多时间里,苏辙历任右司谏、中书舍人直至门下侍郎等八个要职。仕途上的大转变,带来创作上的大转变。他投入到兴革朝政的积极建言中,文章创作以奏议公文为多。这期间,他写奏议公文一百五十余篇,将其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辙论事不拘党派私见,不避亲怨嫌疑,不怕得罪皇帝,常常是论一事先后进数状,如论张领不可用,共进七状;请责降韩缤,共进八状。即便是议论新法,苏辙身处新旧党派之争的漩涡之中,也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敢于指出任一方存在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君主广谏员求直言,群下以谏诤显名以言事相高”的朝廷,秉承着这样开放正直之风的朝廷才是苏辙一生所向往的理想王国。这是苏辙的核心主张,也是苏辙奏议公文的核心思想内容。这一点在《论台谏留中不行状》中也体现得尤为典型。

苏辙善于举例用典并将史论结合。《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围绕着“为君者当广开言路、察纳雅言”这个观点展开论述,针砭时弊,古为今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比如苏辙以昔日在位的宋真宗和宋仁宗为例,叙述了前朝君主们广开言路的典范。“昔真宗皇帝临驭群下”,举真宗皇帝任用正直之士,积极采纳臣下谏诤,忠良之士闻风相继而起,朝堂上下一片浩然正气。即使出现“耄期厌事,丁谓乘间,将窃国命”之徒,想要乘机谋国,也能被这朝廷正气之风扼杀在罪恶萌发之时。接着“仁宗皇帝仁厚渊嘿”又举在仁宗皇帝之时,朝堂之上,台谏之中,亦是以言事风气为盛。若有不善之事之人者,自有正直人臣出面相批驳。正是因为朝廷有这样的凛然正气,朝堂百姓才能得以安稳。

宋真宗、宋仁宗这两位皇帝对于宋哲宗来说,是为先祖。历史的见证、教训尤在眼前,甚至触手可及,这样的例论对宋哲宗更真实可感,相信也进一步加深了说服力。有诸位先祖的古例在前,由此引出哲宗如今“台谏封事留中不出”的做法可谓是水到渠成,一以贯之。并且前文铺垫蓄势在前,后文的正面阐述也不会有突兀之嫌,点到为止即可达到劝谏的效果。相比较于开篇直谈君王之失,这样不仅显得礼貌柔和,而且更易让人接受。

若说以上写法能称之为“柔”,那么苏辙的进谏自然是有“柔”亦有“刚”。例如:“然臣闻帝王之治,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中人自勉于善,则人主耳目众多,易与为治,中人自弃于恶,则臣下朋党蕃殖,易以为非。”这样的议论可以看出苏辙很善于使用排比及正反对照。且论述句式整齐对称,音律和谐,文采斐然,读之朗朗上口。对于风俗正败两者的对比议论尤为精彩,既照应现实,又句式对仗;先论述“言当则行,不当则黜”的必要性,再从反面论述“当而不行,不当而不黜”的危害之深,两者鲜明映照,既有穷追猛打不给人留思考余地的气势,又有环环相扣不容质疑的推理。在气势上,逻辑上,都给人以压迫之感,是表现为“刚”。这种“刚”更是源于苏辙身上无所畏惧坚持正义的浩然正气。苏辙将“柔”和“刚”两种手段都处理得刚刚好。

苏辙的叙述从容不迫,语言切实准确,转接通达晓畅;议论排山倒海,逻辑清晰明了,推理丝丝入扣,两者并重,史论结合,缓急兼备,妙趣横生。同时刚柔并济,使得整篇奏状既温和又有力。

这样的谏言,苏辙不是第一个,古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继有魏征谏太宗“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等等。是否虚心纳言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君主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以正朝纪之纲、凛朝廷之气的重要性在苏辙的这篇公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论台谏留中不行状》所表达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是尤为需要的,为官者需要多听听民众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苏辙心怀天下,关切民生,并将其精神渗透到独特的谏议文风中,达至和稳之境。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苏辙写作公文的手法技巧同样也值得现今的公文写作者学习和借鉴。正如《宋史》里评价的那样:“论事精确,修辞简严。”现代公文写作应以苏辙公文为典范,做到表达准确,手法运用流畅到位,形成简朴而严谨的文风。

参考文献:

[1] (宋)苏辙著.曾枣庄 马德富校点.《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谢易利.苏辙政治诗研究[J].西南大学,2017

[3] 徐正英.苏辙史论散文的舒缓平和之美[J].殷都学刊,1988

猜你喜欢
苏辙赏析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妙语连珠
书画作品赏析
苏辙:做苏轼弟弟,累并幸福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