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论》改革刍议

2011-08-15 00:45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科理论

李 莉

高师教育应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英语学科教学论》是高师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正如舒尔曼所说:“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确定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知识群,体现了学科内容和教育内容的整合,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师的不同的一个知识领域。”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必须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建构动态的教学体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培养合格中学英语教师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与适应的动态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承担教师职前培养的高师院校却依旧按照原有的培养目标、体制、内容乃至施教方法等培养学生,致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尤其是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步伐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在新课程的理念正在逐渐融入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革的今天,高师教学法课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施课方式上都处于相对静止,原地徘徊的状态中,严重地与当前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相脱节,一届届的师范生都在重复着陈旧、繁琐的内容,经历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落伍,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教研意识都相对淡漠,致使许多师范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因此,作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学法课程,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上都必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如以教什么为例,其本质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如果英语课程改革仅停留在课程标准理念上的解读,而不相应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进行考察梳理、除旧更新,那么再美好的课程目标也将受到制约。同样,怎么教,实质上是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问题。因此,也有存在一个如何把和当前先进的与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引进和发展的问题,比如关于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的教学新方法、任务型教学、探究学习等等。所以,讲授学科论的教师必须具有洞察能力、反思能力、鉴别判断选择能力和很强的前瞻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性与前瞻性。简言之,《英语学科教学论》的改革应体现中学英语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贴近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兼顾职前基础性教育和职后发展性教育,建构一个不断吸纳和借鉴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并举的动态课程内容体系,用这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来保持与时俱进,使师范生具有胜任和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教师基本素质,使他们既能应对现实的挑战,同时又具有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掌握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教学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传统的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照本宣科地讲授书本上的理论、观点,使学生不能直接理解英语教学的过程,不能将所学内化为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教学方法,远离了“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明确英语教学的方向,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增强科研意识。

(一)明确英语教学方向

《英语课程标准》总结了以往英语教学的经验教训,突出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强调了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陶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的人文学科特点。明确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些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英语课程目标。因此,关注人文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语言实践是师范生必须明确的英语教学方向。

(二)加强教育实践,培养英语教学技能,增强科研意识

“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高师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如前所述,《英语学科教学论》必须与时俱进,突出师范性。通过改革,促使学生吸收内化一定的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实践,使其掌握实用的英语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为他们将来步入教师生涯提供必备的专业支持。

目前,大多数的教师教育都是本着“先知而后行”的基本假设,即先学理论,后实践。但事实上学生如果对英语教学理论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体验,就很难深刻的理解那些深奥的教育理念,更谈不上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素质。从我们对本院本科生教学质量的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反映,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上学得的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手段等对他们毕业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作用极为有限。显然,教学法教师们对那些既定教学思想、模式所进行的概念性解说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英语师范生对英语教学这一自然过程的理解,更不会内化为他们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该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探寻一条能够让学生可以感触到的英语教学实际过程的途径,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构一座桥梁,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自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内化,形成教学技能。如广泛融入除学生自主学习和必要的教师讲解、示范之外的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教育调查、现场观摩、合作探究、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这种以多种教育形式、交叉互动的教学情境和教育过程,能够更有效地促成学生英语教学观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建构与生成。学生通过在真实化或仿真化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动手”实践完成学习内容(包括理论与技能的把握),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体系;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引入基础教育的一股活水,里面既有深邃的理论,又有鲜活的实例,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更能帮助学生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理解、内化和运用,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从教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教学科研意识。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单指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而是泛指与学生理论学习活动相对应的、旨在促进学生向专业化教师发展的一切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活动(如: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实习与实习等)。因此如何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进行统筹规划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将之贯穿到四年的学习、见习和实习中去是最大的问题。虽然现行的教学计划把见习、实习纳入本课程之中,但与本课程的学习没有形成一种内在协调性,计划性和指导性,因此效果不理想。如果把知行的关系从学习与观察、实践与体验、评价与反思、调查与研究等多角度多方位协调地开展,使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机的可操作系统,并辅之必要的指导,学生便能从中获得良好的英语教学观念,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一定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与潜能,从而最终达到夯实学生从教综合实力的目标。

当前,国内外教育所依存的社会环境正处于转型时期,因而人们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行为方式等也在新旧碰撞、交叠、更替的动态中。面对新世纪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挑战,高师教育只有自觉转变理念、转换角色、提升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扬四海.教师职前培养与现实需要的对接研究[J].教育探索,2007.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科理论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