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美学价值

2011-08-15 00:50张英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修身养性太极拳武术

张英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浅谈武术美学价值

张英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武术美学的教育价值、怡情价值等方面论述武术的美学价值。新时期对武术的美学价值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有利于加快武术美学创新的步伐,有利于挖掘中国武术的文化之美。要使武术经久不衰,让武术在国际的舞台上继续发扬光大,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武术,使其在继承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注入新鲜的现代美学的气息,从而使武术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这项国粹。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丰富武术套路的功能,提高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及比赛水平,提高人们对武术美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武术 美学 价值

1 前言

中华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中华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是东方美、古典美的缩影,儒家“仁者爱人”给武术之美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武术与美完美结合,形成传统的“武德”。中国武术已完全浸润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内容,使中国武术显现出古典美的特殊光辉。

中国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它的美表现出含蓄的、模糊的、抽象的、整体和谐的浓郁色彩,没有深厚的内在自我修养很难把握其深刻的内涵,武术中显示的开合,起伏,刚柔,吞吐,伸缩,神韵等审美因素随处可见,在世界林立繁多的技击格斗项目中,中华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更应该从武术蕴涵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2 武术美学的表现形式

2.1 武术形式美

武术的形式美是指武术审美客体(武术运动的参与者)在演练武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体动作姿态、精神神韵等方面的美。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1 形神兼备的和谐美

武术形式中“形神兼备”是其他体育项目所缺少的,也是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形,是武术运动过程中人的外部形态,它包括审美客体在武术运动过程中所有的运动动作形态,可以是审美客体的单个动作造型,如长拳中的虚步亮掌,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等,也可以是组合动作,甚至是成段动作。神,是指审美客体精神、心志、意向、韵致等内在活动。神根据项目不同,存在方式也不同,如太极要求潜藏内隐、含蓄深沉;而南拳则要求阳刚于表,神备于外,即便是同一个套路,对神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形神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器械、肢体与意识、动作与意识的高度统一,而最终达到“形神兼备”和谐美的要求。

2.1.2 动作的矛盾变化美

“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武术运动也是如此,每一个套路无不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变化。武术运动员对套路精心的处理,纯熟的演练,无不让审美主体(观众)产生美感。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所描述的那样:“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种动作的矛盾变化之美,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2.1.3 运动的刚、柔互推、互化的韵律美

《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刚柔相推、八卦相荡”,这些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武术动作的刚柔互推、互化之美正是对它们的体现。如太极拳理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再如明俞大猷《剑经》中谈到的“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等等。因此,演练和实战都要求动作刚柔平衡、互相调和,不至刚不至柔、至刚则至柔,刚后柔、柔后刚,从而达到运动的刚、柔互推、互化的韵律美。

2.1.4 不同拳术、器械的风格美

不同拳术、器械在动作方法、节奏、劲力要求上也有所不同。风格差别也较大,具有不同的风格美。拳术方面。如长拳要求动作舒展大方,身型要求顶平颈直、沉肩、挺胸、收腹、塌腰;太极拳则要求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行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武谚有“刀如猛虎”,“刀走黑,剑走青”之说,说明刀法凶狠、剽悍;动作快速有力,呼呼生风,气势雄厚。剑要求“耀如闪电、舞如长风、气若长虹贯天、形近三尺春水”。棍要求势势紧连、步步紧逼、大开大合、起伏有致,时而声东击西,时而指上打下,刚劲迅猛,势不可挡。枪要求“枪扎一条线”、“出枪如游龙出水,入枪如猛虎入洞”,身法灵活多变,步法轻快、敏捷。

2.2 武术的意蕴美

武术的意境美,已超越了纯自然状态,跨入了文化创造领域,使其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族特色。武术的练习者虽因人而异,在演练过程中会因性格、情节、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更主要的则是从招式之中、眉宇之间,动作的快慢或动静的变换之中,所表达的坚韧顽强、机警勇敢、古朴典雅的艺术形象,以及天高地阔、风情气爽、心旷神怡的意境美感。意境美是武术演练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意境美展示了武术自己的风格和富于想象的内容,从而揭示出武术的创造特征。整体的意境美使武术的本质融于行云流水般的套路演练中,以势夺人,以形娱人,以神感人,以气贯穿始终,如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或奔放的进行曲,使人们在刀光剑影中享受美,品味着醇厚的武术文化。

3 武术美学的教育价值

3.1 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着的诸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具体的反映,具有知觉、意志、情感等多种功能,表现出审美意识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形式来支配,而武术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武术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培养。武术运动员对自己参与项目的掌握程度,观众对自己所观赏的武术表演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审美情感。表演者所作出的一个潇洒飘逸的动作,会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受到观众的赞誉,给人以美的享受,观众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无形之中培养了审美意识,起到其他意识形态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3.2 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美的鉴赏过程是一个知觉、了解、认识的过程,这就对鉴赏者提出了一个主观条件的问题。欣赏艺术美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如欣赏音乐要一定的音乐修养,否则很难产生美感,因为音乐创造的形象,是靠高低、快慢、轻重的声音流动来作用于听觉的,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来创造形象、意蕴及时代精神的。

武术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当人们观赏武术比赛或表演时,人们常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欢呼和赞叹,这就是欣赏者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对审美对象的美的一种肯定的判断。在这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中,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特别突出的意义,因为美的欣赏虽然是审美主体有对象感知而引起的视觉性欣赏,但它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有所发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欣赏是创造性的欣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要欣赏美,就必须具备欣赏美的眼睛,用心去领悟美的内涵,从而带来心灵的震撼。在美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对美的鉴赏能力便自然提高了。

4 武术美学的怡情价值

4.1 修身养性

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武术中又以太极拳的修身养性价值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下面就以太极拳为例说明武术的修身养性价值。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岁月和十几代拳家的潜心求索,已在格斗技击、健身养生等多方面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太极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既不用力(暴力、强力)、又强调用意,既健体、又健脑;既能强身、又能护身;既能调动人的体力功能,又能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既能给人健美的体魄,又能给人以高尚气质的高级修炼方法。笔者认为,“神形共养”是它在健身养生方面的本质特征,也是经过太极拳锻炼后,在健身养生方面的最终收获。因此,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使形体得到炼、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拳法演练过程中突出了意识对形体的主使作用,使精神得到调摄,以达到形体健康精力旺盛的锻炼目的。同时进入身体与心理(精神)平衡发展的良好境地,使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状态得到质的提高,并在精神感受方面获得全新的愉悦的内在体验。太极拳内外兼修、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随屈就伸等特有的动作变化规律和思维活动过程,要求太极拳练习者顺乎自然,放松入静,沉着,泰然自若。因为练拳中要表达你的心态,练拳同时又影响你的心态,因此太极拳所内涵的既恬淡虚无、清静无为,又刚柔相济,有所作为,必将影响到练习者日常生活处世的方方面面。以拳论而言,立身中正,做人就要一身正气;刚柔相济,处世就要能屈能伸;开合相寓,要能容能化;轻沉兼备,镇静沉着,遇事不慌,能容能忍,大将风度;练拳有顺缠和逆缠,做人处世也有顺境逆境,顺境时淡然,逆境时坦然;练拳强调凝重而舒展,做人也要沉着稳重,严谨而潇洒。

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升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达到精神上的健康,把个人名利看淡一些,把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看得重一些,多为别人奉献一些。综观练拳之有素者一向言默、举止动静间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太极拳修养所独具的巨大精神力量,这其实就是太极拳修养的外化,亦即太极拳锻炼于修身养性的主要作用。使太极拳的哲理与人生哲理互为影响,交相辉映,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做到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顺应自然,天人相应,道法自然。春夏秋冬,冷暖相适,则心底坦荡,精神高尚。待人大度有理,心平气和,也必定会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机体上的健康。许多太极拳练习者往往重于练拳架的次数,认为多练拳架即可增长功力,结果却过多地消耗了身体的能量,功力反倒没有得到多大的增长。其实,万事万物(包括能量)是在无极中孕育增长的,一动而分阴阳,即在太极中运化抖发。无极是养,是积蓄能量,为功力增长的关键。太极拳的风格本质上表现为平静、单纯、简洁和凝练,这是一种高度的自信,这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家认为最高的审美境界。所谓用意不用力,也是习练太极拳的原则。仔细玩昧,以丹田混元之气浑然周身、螺旋绕行、快慢相间,以意领先,带动肢体肌节,经络作顺道大小、前后、左右、上下缠丝、循序渐进,达到周身的动作与太极之和气的运行,使其无形地融铸为一体,混沌一片。如此练习时,便会对太极拳欲罢不能、难以割舍。每每演练之时,便会沉入一种宁静致远的微妙、神绝之境,感受到一种深沉内在的快乐,所有这些对于修身养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功夫靠练还得会养。不注意养,练出来的功夫也保不住,甚至还损害身体。一是勿泄漏。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五劳七伤都能造成泄漏,因此,要注意日常养生。二是多涵养,在练太极初级阶段,精气神不能全部调动起来,这一阶段如不注意涵养,就会感到明显地力不从心,体乏神倦,好像功越练越差。因此,练拳之前要充分活动,意遍全身,练拳时间和强度要适当,循序渐进,练后要通过多种式进行调整,平息气血,平时要注意休息,起居规律。正确练习到一定时间后,体已柔,气已充,精神气质会发生明显变化。

总之,太极拳锻炼必须“拳法、功法、养生法”三法结合,从而使体魄得到锻炼,精神得到修炼,形神共养,达到体用兼备,德艺兼备,文武兼备,这正是太极拳修身养性的结果,而关键在于从无极人手,在慢练中细尽体会形与神的合一。如此,不欲修,而修自来;不求养,而养自成,修身养性自然天成,即可领略太极拳修身养性的美妙境界,从而也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武术修身养性的奇特价值。

4.2 陶冶情操

武术的美具有强大的渗透性,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力量。武术美以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在参与及其欣赏中不知不觉被“融化”,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在人们的心中建构起一座真与善的丰碑。借助武术之美所蕴涵的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使人们无形之中摆脱固有的心理定势的束缚和道德说教的局限,乐而忘返地受到陶冶。武术之美是用春风化雨般的柔情感染、熏陶、激发人们发展道德意志的兴趣和能动性,将道德内容内化到心灵深处,将恶的、丑的东西淘汰,推动美在内心深处得到升华。武术运动员或观赏者参与武术的审美实践,通过视觉的冲击,想象与理解,在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武术美的形象里,捕捉或展现着生活的本质内容。美不能单靠外部现象来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能力自动地在自由状态中获得。人们通过与美的事物、美的境界的对话,引发自己的情感体验。人们自身所存在的非社会、非理性的冲动、欲望、情绪更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理性的规范、净化,逐渐转变为渗透理性和社会性的审美情感。人一旦拥有这种纯理性的情感和能力,就能克服那些源于生理本能的非理性的欲望和情绪,才能看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勇敢和自己的创造才能,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美化自己的心灵,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善的自我。

5 结语

中国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骄傲,象征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武术能否被更多的人所接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国武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武术文化、价值的传承。新时期,笔者认为武术之美应该用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一种纯理论上的美,武术之美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该服务于生活,这才是美的本质所在。武术的美学要体现一种和谐、健康、人性化、自然的理念,上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不仅反映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和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武术之美有着深厚的传统美学基础,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因此,必须使武术之美与现代生活之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武术走得更远。

[1]许应荣,王 宏等.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0-101.

[2]赵 铃.民族文化是武术美学的思想沃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296-298.

[3]李远伟,毛占洋.试论武术运动的形式美[J].辽宁体育科技,2004(3):59-60.

[4]陈 凌.八卦掌之美[J].八卦掌集锦,2003(9):24-26.

[5]杨慧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4(6):45-46.

The Aesthetic Value of Wushu

Zhang Ying
(P.E.Schoo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12)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observation,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does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Wushu from education and Wushu building character and aesthetic value.The Aesthetic Value of Wushu in the new period is discussed and reflected,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ing steps of Wushu aesthetic innovation and study the beauty of Wushu culture.For enduring Wushu and let it sh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platform,the study from a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to look at Wushu,can make it have the fresh air of the modern aesthetic in success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so that Wushu has always maintained a boundless vitality and more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it.In addition,the study is beneficial to the creation of Wushu routine,enriching the function of Wushu routine,improving the level of Wushu routine teaching,training and competing,improving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Wushu aethetic.

Wushu aesthetics value

G85

A

1004—5643(2011)06—0025—03

张 英(197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修身养性太极拳武术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修身养性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修身养性的艺术
武术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