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车毅斋武学的影响

2011-08-15 00:50张建勇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形意拳心意儒家思想

张建勇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儒家思想对车毅斋武学的影响

张建勇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文章主要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查法,分析了车氏形意诞生的原因,探析儒家思想在车氏形意诞生的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希望武术界人士秉承意志,在形意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进。

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 车氏形意六法 儒家思想

1 形意源流

“形意”一词,最初诞生于清末民初,由形意名家李洛能和车毅斋所定,但要说到它的源流,则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所创之心意六合拳。据《姬际可自述》记载:“老朽惑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株,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这句话基本可以说明心意六合拳的来历。而据《三晋武术》记载,“姬际可创编的心意六合拳是今日三拳之根,也是三拳之祖”。这里的“三拳”,其中之一就是形意拳。

心意六合拳被创编出来以后,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在被更名为形意以后,众多形意名家终于让形意拳名扬四海,很快传遍整个三晋大地,在国内各省都有人研习。形意拳经过几代武术家的千锤百炼,于精益求精中,形成了各自的流派,主要分为车氏形意、宋氏形意、贺氏形意和戴氏心意。

2 车氏形意源流

姬际可创心意六合拳,后传马学礼、曹继武,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龙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只传戴氏一门。戴氏后人戴文雄传李洛能,李洛能后传车毅斋。车毅斋,俗称车二,字毅斋,名永宏,生于1833年,卒于1914年,从形意拳的发展历程来看,车毅斋先生在形意拳的发展历史上绝对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作为李洛能的开门大弟子,他与师父李洛能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戴氏心意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对心意拳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和探讨,“认为‘心意拳’的‘心’、‘意’本属一理,均成思于内;而‘肢体’,即指‘形’,应属外。因为心意拳是内与外的结合,用心意与肢体两方面的统一来表现的。所以,应以‘形’取代‘心’,‘心意拳’应取名‘形意拳’。”从此,形意拳以新的面貌在神州大地上发展起来。我们不能不感谢老一辈武术家所作的贡献,正是他们不懈地努力,才让“形意”这朵奇葩开遍了祖国神州大地,名列三大内家拳之一。车师成名后,门徒众多,其中有一位叫李发春,俗名连成,山西太原人,多年在车毅斋门下苦心修习,“深得车师赏识,遂授以车氏意拳精髓、搏击对练等多种技击攻防技法,练就一身好功夫,在同门中堪称佼佼者”。李发春后传杨吉生。就这样,车氏形意的一支在太原流传下来。

3 车氏形意六法

杨源,字吉生,号养斋,太原晋源人,生于1913年,卒于2000年。在太原市晋源流传下来的形意一脉,为杨吉生的再传弟子,其中不乏名家好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郑玉恒、苗树林、张青贵、靳改瑞、张继荣(女)、牛贵生、王玉春、阴培富、宋海斌、王培文、杨再兴、王会元、杨润生、朱利生等。杨吉生在世时,将毕生的精力用于形意拳的研究,将自己毕生所学作了整理,出版了《五花炮——山西车派形意拳对练六法》,并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赴京表演车氏形意对练六法,为车氏形意的完善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原山西省形意协会副主席张希贵题词这样称赞:“形虽年迈,意业犹精;名赏三晋,师事中华。”

杨老先生一生致力于形意的修习和钻研,尤其是对车氏形意拳的对练六法颇有心得。所谓六法,指的是在形意对练套路当中需要用到的六种练习方法,分别为:梢节法、拿法、截法、开法、化法和根节法。这六种练习方法又可进一步以刚柔、三节进行再次划分。熟练地掌握这六种方法,可以使形意攻防并重,刚柔相济,实战中达到退则独善其身,进则无敌于天下的目的。

4 “车氏形意”形成之原因

不能否认,车氏形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车毅斋的性格和人品对其后来的武学思想和武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车毅斋的成长过程中,正处于旧中国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时期。车毅斋出身贫寒,靠赶大车养家糊口。车师被生活磨炼和成长的过程,使他最终形成了谦恭、良善、凡事忍让、以和为贵的性格。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为他后来的从艺之路埋下了伏笔。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最高深的境界“当以修德养性为唯一之目的”,最忌好勇斗狠。谦让和善的儒家中庸之道和高尚的名族气节,对车毅斋能创编出对练六法的武学技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形意在内家拳里,一直以霸道、刚猛著称,如火山之喷发,有一泻千里之势,如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其拳力就有这样的劲道。武术界也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形意一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形意可以名列三大内家拳之一,当然不能只看到表面,它也有它的柔化之劲。形意拳师们都知道,形意拳习练的境界是从明劲到暗劲,又从暗劲到化劲,“九柔自成刚”,最后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这一点,和太极、八卦倒可以相互印证。

有句老话,叫作“穷文富武”。以当时的情况下,车毅斋想要学习武术,并成为一段武术宗师,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机缘巧合,他得以拜在李洛能师傅的门下,并以自己的坚韧,硬是生生地把师傅的绝艺掌握,武艺和人品都深受老师的赞许。后来,车毅斋被推荐到师祖戴家继续深照,并得到了师祖的《心意六合拳》古拳谱。在理论方面,古拳谱进一步完善了车师的武学修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车毅斋得以对心意的名称提出致疑,并最终确立了“形意”这一新的名称。

5 儒家思想对车氏形意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儒、道、释三家理论各领风骚,其中,道家和释家在历史的潮流中,因为信仰等诸方面的原因,互相攻击,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但是,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发现,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和儒家思想相安无事。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这三家理论当中,儒家思想诞生于战国诸子百家时期,门人众多。道家思想虽然也诞生于战国时期。但是因为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出世的人生态度,导致它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释家思想诞生于今印度地区,传到我国来时,儒、道两家思想已经趋于成熟。释家所提出的因果来世的理论思想迎合了当世人们的主流意识。因为有当朝统治者的支持,释教发展很快,其中,有太多儒、道两家优秀的学者贩依佛教,对释教的理论进行了中土化的再创造,也推动了释教的发展。现在的释家思想,已非初入中土时期的印度佛教了,理论体系截然不同。儒教提倡的是入世,道教提倡的是出世,释教提倡的是来世。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三种理论已经水乳交融,无法分隔。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蕴含的仁、义、理、智、信的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直到现在,历久弥新,对于生活在都市化的年轻人来说,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华儿女,对于世界人民来讲,它所提倡和教育所有人类在“善”这一方面所作的努力,其功用是无法估量的。现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我国于2011年在天安门广场树起了孔子雕像,都在表明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之广和儒家思想对国人影响之深。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车毅斋先生,不能不为他这一生秉行的人生之道而啧啧赞叹。我们可以从他身上读懂的是,车师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武学和民族气节诸方面造诣都达到了令后人仰止的高度。

6 结语

为什么车门对练六法在众师兄弟当中能被李发春师傅独得,这个已无从考证。我想是李发春师傅从晋源南峪挑炭到太谷学习的热忱打动了车老先生吧。而他这种精神,也无不闪烁着儒家的思想文化。相似的生活经历,正直朴素的品质,谦恭和善的性格,无不在打动着师傅,使车毅斋先生最终把六法传授给李发春。后来,李发春把六法传授给杨吉生。杨吉生又传授给了自己的徒弟,让车氏对练六法最终得以流传下来。在这些武术名家的身体里面,无不散发着儒家思想浓浓的气息。现在,车毅斋、李发春、杨吉生都早已故去,我们感到庆幸的是,他的众弟子们,如雨后春笋,在晋阳这片沃土上熠熠生辉。他们为了形意的发展,为了武术的发展孜孜以求;而先一辈武术家的宽广的胸襟正一代一代被传承下来。我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真诚地希望,它们可以一代代继续传承下去,越走越好。

[1]赵国庆,张克俭,张淦昌编著.中国武术史话[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定一,宿继光著.三晋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

[3]张希贵,关彬主编.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12).

[4]吴图南著.国术概论[M].北京:中国书店,1983(3).

The Influences of Confucianism on Che Yizhi Wushu

Zhang Jianyong
(Sport and Art Schoo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51)

With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literature and on-spot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birthing reasons of Che Style Wushu,probes the role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he style Wushu formation.The study t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e style Wushu.

Xinyi Liuhequan Xingyiquan Che style Xinyi confucianism

G85

A

1004—5643(2011)06—0039—02

张建勇(197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形意拳心意儒家思想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我的心意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2月,12分心意,12次相遇,万千陪伴
当位即妙
——风、幡之外的心意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