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滇辨治慢性胃炎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经验探析

2011-08-15 00:51崔岩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31000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太子参浅表性胃脘

崔岩飞 吴 滇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0003

慢性胃炎进展过程中,胃腺体细胞可发生形态变化转变成肠腺样,肠腺上皮化生发育异常则形成不典型增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吴滇主任中医师,系杭州市名老中医,从事脾胃病治疗四十余载,治疗慢性胃炎师古法而不泥其方,根据病因病机,将该病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阴亏损四型辨证论治,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略有体会,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经验总结如下。

1 肝胃不和型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说明脾胃之土受到肝胆之木的制约,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唐容川《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怒气伤肝则肝木之气必侵脾土,而胃气受伤致妨饮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肝木横恣侮克脾土,其现病或胁下胀疼,或肢体串疼……”,“戊土不降,甲木失根……胆胃上逆,木土壅迫,此痞闷胀痛之由。”

例1:患者梁某,男,60岁,2008年4月26日初诊。诉胃脘、胸胁胀满不适3月余,嗳气频繁,时有吞酸,舌苔薄白,脉弦。胃镜病理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活动性),伴轻度肠化和异型增生,Hp阳性。证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理气。拟方:炒柴胡、制香附、广郁金、川楝子、当归、煅瓦楞子、杭白芍、炒元胡、九香虫各 10g,白及 15g,甘草 5g,7 剂。二诊:嗳气、吞酸等症改善,上方去郁金、白及、瓦楞子,加猫人参30g,香茶菜、七叶一枝花各15g,继服14剂。前后加减的药物有山慈菇、藤梨根、莪术、太子参、绿萼梅、沉香粬等。服药治疗达半年余。2009年2月复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病理检查提示轻度浅表性胃炎伴灶性肠化,异型增生消失。

按:吴老师认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是该证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原因。疏肝理气当为通用之大法。兼滞者行而调之(如郁金、川楝子、香附之类),兼逆者降而调之(如旋复花、沉香粬之类),兼积者消而调之(如神粬、麦芽之类),兼瘀者化而调之(如莪术、红花之类),兼寒者温而调之(如吴萸、荜拨之类),兼燥者润而调之(如麦冬、沙参之类),兼虚者补而调之(如太子参、黄芪之类)。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肝气不舒,则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胃脘、胸胁胀满不适,嗳气吞酸。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适当加入当归、白芍等养血之品,以免理气药物香燥苦温太过,劫伤肝胃之阴,而致胃失润降,进一步加重病情。该证变证较多,肝气郁结日久容易化热,或耗气伤阴,虚实夹杂,应随证加减,若吞酸明显可加左金丸;郁热太甚加黄连、丹皮、栀子;便秘加生大黄、枳实、白术。

2 脾胃湿热型

六淫皆可犯脾,但以湿邪为最。脾为太阴湿土,湿喜归脾,且最易伤脾。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宣明方论》说:“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湿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得宣通即停滞而生土湿也”。可见湿邪闭郁,阳气阻遏,不得宣通,水火相蒸则生湿热。

例2:患者李某,女,50岁,2008年6月12日初诊。诉胃脘部饱胀、满闷不适2月余,有嘈杂感,口中有异味,夜寐欠安、多梦,舌质略红,苔黄腻,脉弦。2008年6月2日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检查提示:中度肠化,Hp+++。外院予阿莫西林、甲硝唑、潘托拉唑治疗1周。中医辨证:脾胃湿热,治宜清热益胃。拟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g,黄芩、厚朴、当归各10g,黄连、龙胆草各 3g,茯苓、白术、枳实、炒柴胡、制香附各10g,酸枣仁15g。14剂之后饱胀减轻,口中异味消失,夜寐改善。继续加减治疗4月余,加减药物有薏苡仁、猪苓、茯苓、太子参、麦冬、北沙参、玉竹、七叶一枝花、莪术等。2008年11月3日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示轻度肠化,Hp阴性。

按: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证型,湿热阻滞、气机不畅,常见胃脘饱胀、嘈杂。湿热交蒸则可见口中有异味、口疮、口臭,胃不和则寐不安,故患者失眠、多梦。对于湿热证的治疗,《内经》提出的原则是:“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该患者治疗以蒲公英、黄芩、厚朴、白花蛇舌草、龙胆草等药清热化湿为主。酌加柴胡、香附理气,香茶菜、猫人参、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对于胃黏膜肠化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3 脾胃虚弱型

《医贯·发明东垣脾胃论》中说:“夫因饥饱劳倦,损伤脾胃,或专因饮食不调,或专因劳力过度,或饥饱之后,加之劳力,或劳力之后加饥饱,皆为过甚,则脾气受伤矣”。脾的病变多以功能不足的虚损性证候为多,即脾虚证多见。《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少食,食不化”。《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诸病候·脾病候》指出:“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例3:患者邱某,男,61岁,2008年12月31日初诊。诉胃脘胀满不适半年余,时有隐痛,喜温,喜按,食欲减退,面色萎黄,乏力明显,大便稀,舌淡,苔薄白,脉细。2008年12月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示:胃角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局限萎缩。中度肠腺化生及轻度异型增生,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局限性萎缩及重度肠腺化生。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胃。拟方:生晒参9g,白术、当归、茯苓各10g,生黄芪15g,煨葛根、太子参、薏苡仁、猫人参各30g。7剂后,患者胃脘胀满、隐痛明显减轻,纳谷增加,随后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香茶菜、藤梨根、露蜂房、半边莲、半枝莲等巩固治疗半年余未再复发。2010年4月1日复查胃镜:胃窦、胃角黏膜慢性炎;病理检查示:黏膜轻度萎缩,伴腺体轻度肠化生。

按:吴老师认为“劳倦”和“饮食不节”是损伤脾胃、造成脾虚证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吴老师认为脾胃阳虚非甘温不能扶其衰,不和营不能侯其意,宜以辛甘通阳,培土泄木为重点。常用生晒参、白术、当归、生黄芪等甘温之品为主,温中和胃以治其本,酌加猫人参、香茶菜、七叶一枝花、露蜂房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以治其标,逆转肠化及异性增生。并适当地照顾兼证,同时提倡食补及节制饮食以求胃安。

4 胃阴亏损型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曰:“胃为阳土,非阴柔不肯协和”,所谓“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吴鞠通将胃的功能概括为“体阳用阴”,《温病条辨·中焦篇》指出:“盖十二经皆察气于胃,胃阴复而气降得食,则十二经之阴皆可复矣。”

例4:患者刘某,女,62岁,2008年9月25日初诊。诉胃脘隐痛反复发作1年余,胃纳减退,口干,舌质暗,苔部分光剥,脉细。2008年9月20日胃镜病理检查: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局灶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辨证属胃阴亏虚,瘀血阻滞。治宜益胃养阴,活血化瘀。拟方:生地、北沙参、麦冬、玉竹各10g,鲜石斛 12g,太子参 30g,白术、茯苓各 10g,丹参15g,露蜂房、炙鳖甲、莪术各10g。7剂后,诸症缓解,随症加减猫人参、香茶菜、七叶一枝花、薏苡仁、猪苓、茯苓等扶正祛邪逆转肠化之品,治疗半年,未见复发。2009年4月复查胃镜病理: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肠化。

按:吴老师认为,胃病日久不愈,易致津液亏损,阴血暗耗,瘀血阻络。胃阴虚证多表现为胃纳障碍,饥不欲食或多食善饥,渴喜冷饮,小便短少,甚则形疲体槁,午后及夜寐烦躁,脉细数。治疗上忌用或慎用温燥刚峻之品,以免助火劫津,更伤阴液;忌用苦寒清火之品,更伤脾胃;力戒滋腻之物,以免碍胃、滞脾、助湿。在甘凉濡润益胃养阴的基础上酌加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之品,疏通经络,使津液来复。

5 体 会

慢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临床表现证型呈多样化。医者要善于在复杂证型中明辨多重兼杂证的病因病机,根据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给予恰当的综合调理。例如脾虚湿滞与食积郁热互相交阻时,若补气健脾易增壅滞,消食化湿多损中气,纯清利则伤脾碍湿,纯温阳又恐动其郁火,此时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温胆汤加神粬治之,每每能获得显效。又譬如阴虚挟湿证,滋阴则助湿,燥湿则伤阴,此时当先祛湿邪,湿祛则热孤,继则柔肝养阴,甘凉濡润,益胃阴以增脾胃之腐熟功能。临床每每以宣化、渗利、疏理之法合用,渗湿选用薏苡仁、茯苓之品,宣化采用苏叶、藿香之类,疏理常用佛手、绿萼梅等清轻之品,每辅以白芍、山药、甘草酸甘化阴之品,以防劫伤胃阴。在湿热得蠲,升降复常之后立即顾本,治以益气生津。同时酌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一定程度上可扭转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

猜你喜欢
太子参浅表性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