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养殖场猪瘟疫情现状及对策

2011-08-15 00:44王霞高力李欣
中国猪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断乳头份母源

王霞 高力 李欣

(河南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

中小养殖场猪瘟疫情现状及对策

王霞 高力 李欣

(河南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常呈现出血、坏死和梗死等病理变化,以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我市养猪事业的发展。2004年8月~2009年8月,笔者通过对南阳市卧龙、宛城两区上千户中小养猪场调查,进行现场统计、询问,有针对性地通过抽取猪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猪瘟病原。现将我市中小养猪场猪瘟疫情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猪瘟疫情现状

1.1 以温和型 (非典型)猪瘟及隐性感染为主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引起,特别是潜伏期可达2~3周至11周,病程较长,仅显低热,有呼吸及神经症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成年猪常可耐过,但仔猪死亡率较高。笔者认为造成温和型猪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1免疫程序不合理

历经多年的努力,猪瘟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养猪场自主免疫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养猪场之间免疫程序的简单照搬、套用、致使温和型猪瘟不断发生。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一些养猪场忽视本场实际情况和猪只个体差异,照搬死套同一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疫苗,往往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疫苗毒,阻止疫苗毒的复制,致使仔猪难以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发生温和型猪瘟。

1.1.2疫苗质量问题

一方面受条件限制,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疫苗效价降低,影响免疫效果。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劣质猪瘟疫苗的生产销售造成猪免疫失败和温和型猪瘟的增多。

1.1.3病原的遗传变异

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改变了猪瘟病毒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使病毒产生变异,变异的病毒诱发温和型为主的猪瘟。

1.1.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猪群多有发生,造成猪免疫抑制,从而使猪只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免疫失败。

1.1.5免疫注射时违背规程操作

消毒不严、剂量不够、稀释后疫苗超时间使用等,造成了整体免疫水平的下降。

1.2 繁殖障碍型猪瘟较为突出

引起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弱胎、死胎等都是由感染猪瘟病毒引起。笔者认为繁殖障碍型猪瘟引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母猪带毒

发生繁殖障碍疾病的某猪场,检查45头母猪血清的猪瘟抗体,弱毒抗体阳性率97.6%,强毒抗体阳性率86.7%,确诊母猪带有猪瘟病毒。

1.2.2 母猪在配种和怀孕期进行猪瘟免疫注射

引起胎盘感染是弱毒株,母猪不表现猪瘟症状,但其胎儿可感染病毒而发病,严重的甚至死亡。

1.3 猪瘟趋向幼龄化

断奶前后和架子猪发病较多,引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疫苗接种不当

当猪群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株,处于潜伏期时,接种猪瘟疫苗,可导致猪瘟发生。

1.3.2母源抗体干扰

母猪在配种前免疫接种的,所产仔猪血中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3~5日龄时约为1:64~128,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约为10天,45日龄前后约为1:4~8,此时接种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份疫苗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不能使仔猪产生对抗猪瘟坚强的免疫力。

1.3.3 免疫前后乱用药物

在免疫接种前后10天,使用了能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如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等以及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2 对策

2.1 抗体监测

凡发生猪瘟繁殖障碍的猪场,应每2个月检测1次母猪的猪瘟强毒抗体,强毒抗体阳性猪坚决予以淘汰,一般以连续检测3次为宜。母猪的免疫,宜在哺乳后期和断乳时,避开配种和怀孕期。

2.2 推广免疫监测技术

要广泛推广免疫监测技术,避免盲目照搬套用免疫程序的现象发生。各县区防疫部门应结合动物疫情监测,对大中猪群进行定期免疫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水平,实施合理及时的免疫。

2.3 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不同猪场、不同时期应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

仔猪的首免宜在 20~30日龄时进行,既可激发仔猪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又可少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架子猪的第二次免疫,宜安排在55~65日龄进行,一般经过这次免疫后,即可出栏。如饲养期超过5个月,须进行第3次免疫。

实施初生仔猪的乳前免疫。在仔猪吃初乳前免疫,可以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乳前免疫的具体方法是,仔猪产出处理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3头份,放在护仔箱内2~3小时后哺乳,断乳3~5天内二免2头份。乳前免疫不仅达到了更好的猪瘟免疫效果,还可以挽救一部分猪瘟隐性感染的仔猪。

2.4 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由于猪瘟兔化弱毒牛睾细胞苗存在着效价降解速度比组织苗快的的问题、哺乳和早期断乳仔猪体内存在母源抗体干扰等原因,应将猪瘟细胞苗的免疫剂量提高2~4头份。断乳前可接种4头份。断乳后接种2头份。只有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才可肌肉或皮下注射1头份。

2.5 使用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效果,免疫增强剂有亚硒酸纳、维生素E、左旋咪唑等,可口服也可肌注。

2.6要重视疫苗的质量和正确使用方法

一是检查疫苗是否保持真空。办法是在稀释疫苗时,将稀释液抽入注射器内,将针头通过疫苗瓶盖刺入疫苗瓶内,如果稀释液自动进入瓶内,说明疫苗包装保持真空,可以使用。

二是检查冻干疫苗是否完好。

三是注意疫苗的保存温度与有效期的关系,-15℃以下有效期为一年,0~8℃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保存有效期为10天。

四是使用过期稀释的疫苗,过去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要求稀释后当天用完,近年来改用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要求稀释后15℃以下6小时用完,15~27℃3小时用完,如果超过期限继续使用就会导致免疫失败。

2.7严格操作规范

某些养猪场由于缺乏消毒观念,预防注射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仅用开水甚至冷水冲一下就使用;还有的猪场一个针头连续注射,致使猪群中处于潜伏期的猪瘟病毒污染针头、注射器及整瓶疫苗,人为地使防疫注射变成了传播病毒,引起注射后暴发猪瘟流行。二是注射部位用碘酊涂擦消毒后,碘酊未干就注射,造成疫苗毒被杀死,失去免疫力。三是预防注射时,使用的针头过粗、过短,打飞针往往造成疫苗外溢,使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失败。四是预防注射前后,避免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

猜你喜欢
断乳头份母源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仔猪断奶要“三减”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猪母源抗体的应用
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和县肉鸭AI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