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1-08-15 00:44
中国猪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兽药疫病防控

行业动态

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工作

本刊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中心2月17日报道,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国家发改委近期部署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

通知指出,此次专项检查从2011年3月1日开始,5月底结束。专项检查的范围是2010年1月1日以来各项涉及农民增收、强农惠农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 (对连续性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可追溯到上一年度)。专项检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各项收费的检查,在农村水价、电价、燃气价格、农村医药价格、农村建材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农资价格、邮政电信资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村有线电视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涉及村组织的收费、农村殡葬服务收费、农产品检验检疫收费等方面,因地制宜确定重点检查的行业或部门。各地要结合春耕备耕和抗旱工作,加强对灌溉用水、用电以及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并强调,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对自立项目、超标准收费、以签订自愿服务协议等方式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不执行国家定价、指导价擅自涨价等突出问题进行严厉查处。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收费的监管力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严厉查处恶意炒作农产品价格行为。对检查中发现乱收费的,要责成被检查单位立即清退给农民,对相关责任人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屡查屡犯的单位、性质严重的违规收费问题要予以公开曝光。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把专项检查与深入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价格和收费维权服务、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投诉权,维护农民合法价格权益。

猪价创新高,政策调控压力大

本刊辑:据中国畜牧人网站2011年3月9日报道,本周全国生猪市场继续上行,出栏肉猪价如上几周所预测,同比涨幅突破50%达55.81%。仔猪价格同比涨幅已达71.45%。猪价、肉价均已创下31、32个月以来新高,宏观调控面临巨大压力。

本周全国猪料比价涨至5.49:1,同比涨42.59%。去年同期跌破4:1至3.85:1,进入深度亏损。自今年第5周开始,尽管猪价保持上涨势头,但因饲料成本也同时大幅上涨,因此猪料比价已连续五周保持在5.4:1~5.5:1之间平稳震荡。全国猪粮比价涨至7.29:1,同比上涨35.95%。本周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至387元/头,已连续5周在临近400元/头关口震荡。去年2010年第9周,头均亏损为105元/头,开始进入100元以上的深度亏损区间。

本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至14.88元/kg,同比涨幅已达55.81%。若继续上涨则有望在下周涨破15元/kg。已与2008年7月下旬的猪价持平,创31个月以来新高。去年同期2010年第9周全国出栏肉猪均价跌至9.55元/kg,进入深度亏损区。

本周全国仔猪补栏积极性依然高涨,仔猪价格继续狂飙,本周已涨至27.14元/kg。较春节前上涨了近10元/kg,周涨幅5%以上的垂直上涨已连续4周,累计涨幅已达50%以上。2010年第9周为15.83元/kg,同比上涨71.45%。全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涨至23.92元/kg,同比上涨35.05%,与2008年6月下旬价格持平,创32个月以来新高。

本周饲料成本基本平稳,全国养殖户拿到的玉米、豆粕、配合料价格分别至2.04元/kg、3.56元/kg和2.71元/kg,同比分别上涨14.61%、2.3%和9.27%。

近几周,整个国内生猪市场最为关注的是仔猪价格垂直上涨,短短一个月内仔猪价格上涨了50%,同比涨幅更是达到71.45%。部分地区20~30斤仔猪头均价格从春节前的300元/头涨至500元/头以上。建议欲补栏的养殖户先计算下成本,出栏在7月份后,正值夏季需求淡季,若成本高出7元/斤,则意味着风险较大。

本周猪肉价格以及肉-猪价差分别创32、33个月以来新高,传递出的强烈信号:是生猪供求缺口较大,市场转为卖方市场,饲料成本及总成本的增加将从养殖环节传递至屠宰、猪肉终端销售环节。由于生猪市场是自由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因此上涨刚性更强,若政府欲强压肉价,则必将向屠宰企业和销售企业施压。高昂的收购成本若无法转嫁至猪肉价格,就需要政府财政补贴,以此来压低肉价。

但猪肉和生猪价差破9元/kg折射出屠宰和零售环节更愿意通过涨肉价来转嫁风险。后市,政府通过政策性补贴屠宰和零售环节而降低肉价的措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正如2007、2008年猪价暴涨一年期间,诸多措施均无法及时有效降低肉价,因为其根源在存栏下降,供应减少。

今年政府对生猪市场的调控政策措施将面临来自于基本面的巨大压力。

中国采购其它谷物作为动物饲料

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1年3月15日报道,中国从去年起成为玉米进口国,进口玉米157万吨,规模为15年来之最,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美国谷物协会估计,中国今年进口量可能高达900万吨,但谷物价格的飙升已使中国取消了部分进口计划。

身为玉米出口大国的美国因制造乙醇燃料,导致玉米用量创出新高,玉米供给吃紧状况为数十年来之最,今年不会有太多的剩余可供应中国采购。

阿根廷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也出现问题,因气候的反圣婴现象损害该国玉米作物,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本年度玉米产量估计只有1 950万吨,比2009/10年度的2 350万吨减少17%。

加上中国国内小麦产区遭遇严重干旱,八大小麦生产省份逾667万公顷作物均受到旱灾的威胁,其产量超过中国小麦总产量的八成。中国政府可能得另辟蹊径,改采购其它谷物作为动物饲料。

中国政府希望避免引发通胀,不从已经供给紧张的国际市场进口更多谷物。中国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进口更多干酒糟 (DDG)或澳洲饲料用小麦。两者供给充沛,与玉米及小麦的情况有天壤之别。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乙醇副产品干酒糟的进口国,在更多饲料厂以此取代玉米的情况下,有可能增加进口干酒糟。在2010年前11个月内,美国销往中国的干酒糟超过290万吨,估计取代了150万吨的玉米进口。

中国也可选用澳洲遭大雨袭击的小麦,在某种程度上取代饲料用玉米。在大雨及洪水侵袭过后,澳洲今年饲料用小麦供给量非常庞大。澳洲2011年2 200~2 600万吨作物约有半数可能会降至饲料级,远高于往常每年供应国内作为饲料用小麦的400万吨。中国率先抢进,上月已买进约15万吨澳洲饲料用小麦。

生猪屠宰企业数量未来两三年将减半

本刊辑:据北京商报2011年3月15日报道,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等主办的 “共铸商业诚信研讨会”上透露,目前商务部正在建立市场肉菜的追溯体系,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至少砍掉一半的生猪屠宰企业。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李振中表示,商务部门将从多个方面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在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建立了执法管理系统。 “现在生猪屠宰企业,牛羊鸡鸭等屠宰场都纳入到规范的范畴,仅生猪企业就有2.2万多家,按照部里的规定,在两三年内至少砍掉一半。”李振中还透露,依照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一个国家只有十几家规范化的屠宰企业,以确保所屠宰猪肉实现安全可控。

据悉,针对肉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家财政针对病害、病死猪每头补贴580元,但必须焚化这些猪,实际上还有一些问题猪没有焚化流通到市场。有的不法分子往饲料里添加一些重金属如铜、铅等,使得这些猪毛亮皮光。

针对整个商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李振中还表示,商务部今后将采取多项举措推进这一工作,首先是要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商圈、上下游供应链加强诚信方面的建设,推动建立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系统。另外,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并实施行业自律公约,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记录,建立诚信评估制度,以及严重违规退出、禁入制度,并将结果向行业和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商务部组织开展在库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工作

本刊辑: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1年3月10日报道,为增强国家肉类市场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将于今年3月中下旬和4月份分步、分批组织开展在库中央储备冻猪肉的轮换工作。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将同时进行在库储备肉轮出和新加工储备肉轮入,轮出和轮入的数量相当,以免影响生猪及猪肉市场正常运行。

罗牛山将建海南黑猪保种选育产业化基地

本刊辑: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3月14日报道,海口农工贸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将新建海南猪保种选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基地包括年出栏2万头海南猪原种猪场 (海南黑猪)、年产10万吨种猪饲料厂、海南猪保种选育中心及配套设施等,将使海南黑猪成为海口各大农贸市场的主打猪肉品牌,以满足广大市民对海南黑猪肉的需求。

据介绍,海口农工贸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现以繁育优质瘦肉型杂交良种猪为主,现海口各大农贸市场及超市也以瘦肉型猪肉为主打肉类。

由于海南黑猪肉具有皮薄、肉嫩、味香等特点,享誉全国,在海口、三亚及周边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农户及养殖场对海南猪种猪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海南猪保种选育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目前已完成立项、猪场选址及筹建前期工作,预计明年10月竣工投产。

正大100万头肉猪养殖和深加工项目动工

本刊辑:据湛江日报2011年3月9日报道,正大 (湛江)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纪雄田介绍,养猪场已于3月1日动工,年产3 000万只肉鸡的养鸡场也于3月3日动工建设,两个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他介绍说,今年还将陆续有14个项目动工,计划投资4亿元人民币。他预计,首批设备将于4个月后运抵湛江,设备价值折合人民币4 000万元。而设备进场高峰将于明年到来。

据了解,正大 (湛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将在湛江兴建年产1亿只肉鸡、100万头肉猪养殖和深加工项目,以及工厂化养虾示范项目。项目将采取 “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银行”的四位一体模式,在廉江、遂溪、麻章等地,引进国外优良原种,并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立体式生态农业,兴建国际标准的食品深加工基地,打造以湛江为核心的食品加工工业产业聚集区,以及正大集团从土壤到餐桌的一条龙产业链。首期投资近40亿元,最终投资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这3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可带动就业20多万人,每年带来土地租金收入和工资性收入16.3亿元。

猪蓝耳病防制技术及应用效益显著

本刊辑:据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2011年2月25日报道,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采用病原分离鉴定技术和抗原性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俗称为“蓝耳病”)病毒的变异规律,通过血清学检测技术监测疫病的流行动态,实施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即根据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变异规律,选择流行毒株研制疫苗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该病的目的。该所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制技术及应用”于2010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该所科研人员建立了疫病监测技术平台,实现了对病毒的流行特点和抗原变异规律的动态监测,使预防更具预测性和针对性;采用体外细胞传代技术和低温致弱技术培育成功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蓝耳病弱毒和灭活疫苗种毒,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不仅打破了国外疫苗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而且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1/8;首次在国内建立了系统、科学、高效的蓝耳病防制技术平台,构建了蓝耳病综合防制技术体系,提高了我国猪肉制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显著促进了我国动物重大疫病防制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为动物重大疫病的防制提供了范例。

该所研制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4月通过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的审查,获得新兽药证书。该疫苗已经成为猪蓝耳病最为有效的防制手段之一,近几年中,共获经济效益68.7亿元。该疫苗在今后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制工作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共可为社会创造177亿元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将近15亿元。

2011年全国兽药监察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

本刊辑:据中国兽药信息网报道,2011年全国兽药监察工作会议2月2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总结2010年及 “十一五”期间全国兽药监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努力推动兽药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为实现 “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兽药行业在2010年和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强调,各级兽药监察机构作为兽药质量监督和兽药残留监控的主力军,要充分认识兽药监察工作对防控动物疫病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动兽药监察工作向前发展。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冯忠武所长在工作报告中总结2010年兽药监察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兽药监察系统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兽药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兽药监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就贯彻落实高鸿宾副部长讲话精神,扎实推进2011年兽药监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全国动物疫病防控科技进展与需求分析研讨会在渝召开

本刊辑:据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2011年3月2日报道,以国内外布病研究进展调查与我国近期防控技术需求的比较分析为内容的动物疫病防控科技进展与需求分析研讨会2月28日在重庆召开。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科技处处长蔡丽娟主持会议,她在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技研究进展,特别是布病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后,希望在座专家结合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进展,审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需求,查找当前我国布病防控技术的缺陷,提出近中期布病科技课题方向。

西南大学徐兴然教授、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范伟兴研究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王琴研究员、重庆市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熊仲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布病科研进展调查与分析》、 《农业部公益性项目布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国家级动物疫病防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与需求》、 《省级动物疫病防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与需求》等专题报告。

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郭万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毛开荣、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崔步云研究员、重庆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米自由研究员等专家紧扣布病研究进展调查与我国近期防控技术需求,对动物疫病防控科研进展调查分析的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布病防控从政策层面提出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及 “北控南防”政策防控布病的分析及建议。

农业部召开春季防疫会议

本刊辑:据中国农业信息网2011年3月7日报道,农业部于3月4日召开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对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他说,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我们确立了动物疫病防控 “预防为主”和 “24字”方针;确定了 “地方政府负总责”和“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以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防控重点,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这个策略从保护易感动物出发,兼顾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降低了畜禽群体感染率和发病率,是我国前一时期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关键措施。并对今年春季防控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越南口蹄疫进一步蔓延与中国接壤省份无一幸免

本刊辑:据搜猪网2011年3月4日报道,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兽医局透露,越南境内口蹄疫和禽流感有进一步蔓延的可能。目前口蹄疫疫情已蔓延至越南22个省,与中国接壤的越北方各省均爆发口蹄疫疫情。

据介绍,去年越南就饱受口蹄疫疫情困扰,而本次疫情始于2月初,短短一月间便快速蔓延全国。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越边境省份均爆发了疫情,这令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压力剧增,提醒相关地区养殖户提高警惕。

韩国口蹄疫扑杀率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本刊辑:据中国兽医协会网站2011年3月15日报道,目前在韩国爆发的口蹄疫 (FMD)已经造成了该国生猪产量三分之一的损失。此次爆发始于2010年11月底,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此前韩国生猪总量为9 900 000头,自2月21日以后因FMD疫情总共扑杀生猪3 400 000头。此外还有151 000头牛及一些鹿和羊被扑杀。

来自澳大利亚梅里亚的Sacha Seneque提醒亚洲兽医,韩国之前成功地实行了防疫战略,即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FMD疫情之间实行了环状免疫带 (ring vaccination),而目前的新疫情,需要更有力的措施。最新的疫情地图显示,该国北方大部、中部及东南部疫情严重,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牛奶、猪肉价格呈上涨趋势;受埋尸工作影响,疫区的水源、土壤也可能受到污染;肉类消费力降低;农业相关工作机会减少;为了限制运输传播疫情,一些节假日也被取消。

Seneque还提到,更多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合作制定长期的FMD疫情防控策略,并将重点放在4个发病源地区,这四个地区分别是:泰国南部,缅甸中部、越南南端以及越南西北部和老挝的部分地区,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在亚洲地区净化FMD。

口蹄疫出口禁令致南非猪肉价格下跌15%

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1年3月7日报道,由于口蹄疫疫情蔓延,南非当局下令禁止出口活体牲畜及肉类产品,这有可能导致该国国内肉类产品价格下跌15%。

南非农林渔业部于2月28日宣布,由于约有300头牲畜被检测出感染了口蹄疫,因此南非将暂停出口包括牛、羊等在内的多种偶蹄类动物及其制品,期限为至少三个月。目前南非约有4 000家商业养猪场,员工人数达1万人。

南非Premier Pork Producers公司总经理Jacobus Hoffman表示,目前南非本土生产的肉类产品仅有3%用于出口,剩余的本土肉制品不得不下调价格,以便与加拿大和德国的进口肉制品竞争市场。

美国玉米供应紧张大批购入饲料小麦

本刊辑:据食品产业网2011年3月10日报道,有关人士近日透露,美国东南部地区购买了一大批来自加拿大的饲料小麦,这是加拿大十几年来出售的最大一批饲料小麦。

据了解,美国大力发展乙醇燃料,对玉米需求旺盛,推动玉米价格大涨,而本年度的美国玉米期末库存将会大大降低,达到十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加拿大小麦因降雨影响,饲料级小麦大幅增加,供应过剩。

猜你喜欢
兽药疫病防控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