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与作文教学

2011-08-15 00:44黑龙江高小红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定势逆向想象

黑龙江 高小红

逆向思维与作文教学

黑龙江 高小红

如何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呢?事实证明:运用逆向思维于与写作中,常会使文章的意新喜人。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相反于习惯性思维的一种思索方式,即对耳濡目染的说法和事物“反过来想一想”。一个人的定势思考,往往受到习惯性的长期的刺激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固定看法。其实思维是多向的、多维的。我们谈得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而开拓新思路的有效方法。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启发引导学生不按常规思考,不循常情思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打破定势,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习作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还能使其文章主题鲜明、突出,给人以“柳暗花明别有天”之艺术情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诗人龚自珍写出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有着无尽的艺术魅力。这是因为诗人见到落花并不像众人那样产生悲凉凄惨的情感,而是独僻溪径,歌颂落花,使其有新意。叶剑英同志也曾吟过:“老夫常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身于革命事业的伟大情怀。由此可见,逆向思维确实在文学创作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使文学作品产生新意。

初中课本中《旁观者未必清》一文中,作者针对某些人置身于四化建设之中,却对四化建设满腹牢骚,横加指责的现象,将“旁观者清”这一成语反其意而用之,分析这些人因“不清”而“旁观”,由“旁观”到“隔膜”,到“跟时代全然不能相通”的实质。由此及彼,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作文创作,定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及写作的水平。

那么,作文训练中我们怎样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呢?其方法总结有二:

一是对立法。是指思维定势说法的对立面。头脑中的“恒常”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令反“常情”正确。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可以大逆其意,以“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借以歌颂不受环境、地位影响的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模范人物。

二是求异法。是经过逆向反思从“恒常持久”中找出不同的方面,寻求与之相异之处,但又不能完全与原意对立。“开卷有益”是习惯性传统说法。其意是指书是知识的源泉,多读书其益处多。毋庸置疑,但如果运用求异法,可以发现见卷就开,不分好坏未必一定有益。因为浩瀚的书卷里还有些观点不正确,内容不健康的书。因此,以“开卷未必有益”立文章之意,便可增加文章的力度,又能引人去读。

“有志者事竟成”最早见于《后汉书·耿弇传》:“帝(刘秀)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近两千年来,多少人把它奉为座右铭;多少诗词文章复称颂宣扬。运用求异思考其根深蒂固的想法,别出心裁,以有志者事未必成;不乏另有一番新意,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理想者志向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观。

运用以上两种思路进行写作的思维训练,应注意经过逆向思维树立的观点应鲜明正确,不能走向逆反极端;要紧密联系实际,那种闭门造车式或背弃实际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学生时期由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强,少年表现为精神换发,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快。再者从知识体系的建立角度说,他们一改儿童时期的信从,开始好怀疑、好争议,常提出与人相反的意见。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心理特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求反求新和易接受的特征,进行逆向思维指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既然我们肯定和明确逆向思维的作用。这样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有条件、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

一是目的指向。课堂作文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一定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逆向求索。这样可使学生思维活动有一定的方向,从而直接指向创造对象,进而把问题纳入一定的思维原则。遵从这些原则,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新奇方法。“实践出真知”。一般真知的引出,往往建立在数量的扩充基础上,是多想多练的结果。

二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散思维就是思考的方法是多向散发的。假设一个问题有很多可能的答案,应从诸多角度中,以某个问题为中心,进行发散思考。

三是创造想象运用。逆向思维离不开想象,逆向思维的本质是想象活动的结果,只不过这种想象求异求反而行。别林斯基说过:“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可见想象对于创造性的逆向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富锦技工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定势逆向想象
逆向而行
快乐的想象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逆向思维天地宽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浅论数学学习中两种思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