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几点认识

2011-08-15 00:44黑龙江张建
职业技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黑龙江 张建

浅谈对“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几点认识

黑龙江 张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日趋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目前各职业学校也充分认识到封闭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办学模式不再符合当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立足实际,深入市场调研,把握好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美容美发行业和影楼化妆行业如雨春笋般的繁荣兴盛。随着国内外同行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产学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我校的美容美发专业即是本着工学一体化的理念,借鉴其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在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趋势的变化,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各用工企业紧密合作,初步形成了双向参与,双向互动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成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积极实践者。并为有效开展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校美容美发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改革,与大家共勉。

—、“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之内涵

“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它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学生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面对企业需求,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共同设计岗位实习方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订单培养为我校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力度,以“理论过硬、技能过人”为人才培养原则。我校总结出“四个结合、六个合一”,即高一、高二上学期教学组织要与企业生产流程相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的合一,学生与学徒的合一,专业主任与车间主任的合一,教师与师傅的合一,作品与产品的合一,教学与生产的合一。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步发展。要通过企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正确分析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使课程内容设置和企业实际(实习)操作紧密结合。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与行业、企业有机衔接。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随着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做出及时调整,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把生产单位的先进信息和技术带入学校,帮助解决教学和实训中的问题。

三、全面改革教学体系,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

1.通过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各行业的“职业活动”,解剖实际生产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引进、消化国内外课程建设先进理念,建设具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为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

2.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精心设计,本着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多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的结构上采用了模块式教学。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规模发展,构建了美容、美发、美甲、化妆、形象设计等专业板块。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美容实训教程》、《美发实训教程》等校本教材,并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相配套的多媒体模拟软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组织教师建立题库,改进实际操作考试形式,突出学生技能考核,建设完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考核系统。

3.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进一步创新教学环境,实现课堂进车间,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工艺、对着生产线讲流程,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

4.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开发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的校本教材,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5.进一步改革完善评价模式。以能力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学生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实行学生“技能一票否决制度”和“双证书”毕业制度。

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建立“双师”教学团队

学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实施“人才强校”工程:①培养专业带头人;②培养骨干教师;③培养“双师型”教师;④聘用兼职教师,建设一支能满足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如美容美发专业拥有高级技师5人,国际美容师3人,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国家级造型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国家级评委3人,省级评委5人。)

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多样性校企合作,并鼓励一线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科技交流与实践。学校提出了“实践瞄准实战、教师还是教练”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送、引、下、聘、带”等方式强化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既能上得讲台又能下得车间,既懂得如何教学又懂得如何训练,在学生实践训练中,既是训练的设计者,又是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的“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5%。

(编辑 王旸)

(作者单位: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中)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