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的思考

2011-08-15 00:51宁攀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校载体

宁攀

(枣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新形势的冲击,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可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尝试了通过构建工作载体的方式来改进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构建思想教育载体

所谓构建思想教育载体,其实就是搭建实施思想教育的平台,通过平台的承载作用将思想教育引向深入。以目前高校工作实际,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载体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党校教育,二是社会实践。党校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党校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使大学生党员及时学习掌握党的大政方针,了解正面的主流信息,避免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遇到大是大非问题时,能保持冷静头脑,不随波逐流。近几年中,我们加强了校、二级学院两级党校规范化建设,通过采取按学期、按人群制定培训计划,列出学习讨论专题,加强党的基本知识的考试、考查,严肃党校学习纪律,从优秀党务干部和两课教师中选聘党校任课教师,明确校院党校工作专职人员等一系列措施,使校院两级党校发挥出了应有教育载体功能。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锻炼,有效实施思想矫正、信念固化的重要平台。客观的讲,虽然有些大学生党员在形式上入了党,但就其思想发展状况而言,由于阅历的局限,思想并没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成熟,对党的基本纲领、根本宗旨理解并不深刻,对党在不同时期的有关政策精神也不能全面了解并正确的掌握。这样,就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领会和验证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验证党的理论践行过程和结果,进而消除认识上的疑惑,增进对组织的信赖,增强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为党奋斗终身的决心,使思想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在组织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专题考察,即针对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和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参观学习,让他们实地领略党的政策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新变化。二是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专题调研,返校后进行交流,并开展思想大讨论,讨论时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对偏激思想不扣帽子,让大家的思想在正反两方面的碰撞中得到洗礼,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磨练了意志品质,提高了处事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载体虽然从形式上我们划分了两个方面,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党校教育与实践锻炼不可分割开来,应保持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理论培训的核心内容应成为实践活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成为理论培训的延深和强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发挥出二者的应有作用。否则就会回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传统思想教育老路上去,也必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着力构建日常管理载体

大学生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有时他们也往往被情绪所左右,思想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党员除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引导外,还需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选用符合大学生行为特点的管理载体,实施科学的系统化管理,促进大学生党员科学发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我们认为,以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体系为平台来实现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行之有效。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即制定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对行为规范进行考核和加强日常行为监督。所谓日常行为规范即行为准则,制定时既要考虑到在校大学生的行为共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党员的特性,内容要符合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着重强调政治思想修养应具备什么高度,学习成绩应达到什么标准,工作及实践活动中应发挥什么作用,生活上应坚持什么作风,公共场合应注重什么形象等。要让学生党员看得到、做得到,便于操作,切忌大、空、虚。行为规范考核则是将行为规范的标准细化分解到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学习、生活各环节之中,按条款落实量化分值。[1]在考核的运行上我们采取了日常考核与主题实践活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核即通过成立考核工作组,定期对学生党员行为表现量化打分、通过组织生活会对综合表现进行民主评议等。主题实践活动考核,即对学生党员参加各类专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核,重点看模范作用、先锋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党员先锋队等组织平台对参与活动的同学做出评价。两种考核方式把学生党员面和点的考核统一起来,最后的考核成绩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每位学生党员思想行为的真实面貌。此外,点面一体的考核方式既保持了考核工作地严肃性,又带有活动的灵活性,便于学生党员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周围同学一块受教育。行为监督是日常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确保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对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监督,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模式,即让学生党员定期盘点自己的思想行为,查找问题和不足,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用佩戴党徽、胸卡,张贴床卡、桌卡,教学楼、宿舍楼设立监督箱,设立监督电话、邮箱等方式,将党员身份始终晾给群众,接受师生监督。这样,处于这一监督机制下的每位学生党员,时时被提醒着具有党员身份,处处有群众的目光看着自己,必须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使思想、工作、学习等始终按照组织要求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广大学生学习效仿的对象,具有行为示范的作用,通过构建日常管理载体,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既是促进学生党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尤其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不少人思想上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党员积极有效地影响和带动作用,可使广大同学化压力为动力,保持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于校园的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意义[2]

三、着力构建后续培养载体

从大学生党员思想成长、成熟的历程看,在校期间,前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固然重要,但后续培养也不可忽视。这里所讲的后续培养一般指学生党员进入毕业实习、寻找工作岗位到正式离校这一时间段的指导教育。学生进入大四后,除一部分报考考研究生或公务员外,多数人开始离校进行实习(见习)并寻找就业岗位,这期间多数人一般处于游离状态,也恰恰是组织教育管理上的真空期,他们与社会不同层面打交道,会遇到许多在校内未曾碰到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必将对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此时高校党组织若没有有效的指导帮扶工作机制,部分学生党员就有可能因就业碰壁或处事困惑而产生不良心理,导致对党的一些方针政策产生误解,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最后造成思想“带病”上岗,有些甚至言行不当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3]所以,高校党组织在把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交接棒传给社会党组织以前,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精神,以实施纵深教育工程为载体,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行为进行跟踪观察,解决党员教育管理的“死角”问题。学生党员纵深教育工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机制:一是学生党员的定期汇报制。学生党员离校直至落实工作岗位之前的时间内,学校党组织应继续加强监管,“扶上马,送一程”,要保持与应届党员毕业生必要联系,学生党员要定期返校或通过其他方式向组织汇报思想,交流就业、创业心得。同时,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及必要的帮助,尤其对那些一时就业受阻,失落感、挫败感强的学生应重点引导,使他们重树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理性对待现实,感受到母校是支持他们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强有力大后方。[4]二是建立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定期交流制。学校要与党员毕业生创业、就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保持必要联系,并建立起信息交流制度,主动将学生在校综合表现以及教育培养情况告知人力资源部门,增进对毕业生的了解,以利于毕业生实现快速就业,或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缩短考察期,为今后工作进步创造条件。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信息反馈,学校可以了解掌握党员毕业生的在外表现,邀请优秀者返校现身说法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作就业创业辅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表现欠佳者,可进行必要的思想、心理干预,使其稳步开创自己的事业。三是实施校友的帮扶制。毕业生初始寻找就业创业机会,必会感到茫然,急需组织或个人的帮扶,学校应充分利用母校的感召作用,调动成功就业且有一定建树的老校友积极性,对党员毕业生进行传、帮、带,传授他们就业创业经验和为人处事方法,使其避免走弯路、碰钉子,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吸纳党员毕业生到自己身边工作或到自己下属部门、单位工作,带领党员毕业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创辉煌。可见,纵深教育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了校内工作机制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学校与社会的协调问题,需要学校党组织认真的研究和谋划。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的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工作开展的好,既体现了学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关怀和爱护,对在校学生党员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母校,进而形成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当然也必将有效提高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度。

总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载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方法。当前,由于媒体日益发达,大学生接收各类社会信息面广量大,各类思潮及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要结合形势变化和学生思想特点,加强教育方式研究,因时而异、因地制宜不断变换教育管理载体的方式,完善载体功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促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1]唐文红.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2]冀学锋.新世纪高校学生党建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务均,王俊,汪旭东,阚永明.抓好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校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