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及退休计划建立的分析

2011-08-15 00:49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朱小檬孙爱田
中国商论 2011年14期
关键词:保险养老金

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朱小檬 孙爱田

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及退休计划建立的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朱小檬 孙爱田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主要来源。每个在职职工,尤其是年轻人,为了保证退休后能够保持与目前相当或者更好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贯穿生命周期的退休计划。关键词:养老金 保险 退休计划

1 退休养老金的主要来源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传统的退休制度,并自1998年起,全国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范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的运作方式。2005年10月19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原有的运作方式加以改革和完善。2004年5月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为建立中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和运行中国养老金市场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

退休养老金应主要来自于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以及一些其他渠道的养老金。

1.1 基本养老保险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与社会统筹并用,资金来源于财政支付、雇主和员工缴费,通常由公共机构管理,对个人权益不记录或者建立名义帐户,仅记录权益而不对个人帐户资产进行实帐运营,实际上是用在职人员的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在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需要。由于缴费单纯表现为成本和负担,企业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调动,而部分积累型的养老制度,则会使企业将其养老金政策与人力资源政策统一起来,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服务。 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实施,表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型的现代养老制度的转变,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积累养老基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养老基金规模的快速发展。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既定退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1.2 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被称为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作为基础养老金的重要补充,在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的福利计划,因此政府应该极力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在未来拥有企业年金的客户可能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启动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个人;另一类是某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可能拥有各类补充养老保险。

1.3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养老体系的第三支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2010年底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7%。目前个人储蓄虽然可以部分的缓解国家在养老问题上的压力,但从长期看,并不能实现养老的目的,反而巨额的银行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长期投资,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竞争力的提高。

2 退休计划的建立

退休计划,即所谓的筹集养老金的计划,需要在对特定人的养老债务精算的基础上,筹集资金、投资运营和支付养老金,做到收支平衡。从养老金的积累和消耗的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个人退休计划,应当包括养老金积累阶段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收入分析、养老金消耗阶段的退休生活设计与确定养老金缺口的养老需求分析以及补足缺口所需资金部分储蓄投资设计,个人的财务规划越早开始对养老金的累积越有利。

2.1 职业生涯与收入分析

职业状况对退休计划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决定了养老金积累能力的高低,不同的职业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其所处的行业的薪酬水平,社会平均的薪酬增长的情况,估算其目前的收入水平以及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的水平:

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地方上年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

所谓“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指数;“本人缴费指数”为“本人当月缴费工资”除以“当月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后的历年算术平均值。根据国家规定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最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则本人缴费指数最小值为0.6,最大值为3。经由以上公式计算可推知,如果没有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员工退休后其收入水平将会出现大幅降低的局面。

2.2 退休生活的设计

退休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意味着养老金开始由积累阶段转变为消耗阶段。每个退休人员可能都会有一个退休后的生活计划,我们可以根据其目前的生活消费支出水平,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和费用增长情况,预算退休后第一年的生活成本,并根据其预期寿命以及支出项目的调整,推算出个人退休时点所需要的养老金的现值,从而确定养老金的需求量。

2.3 养老需求的分析

个人的职业状况及其相应的薪酬成长率决定了其退休后可以领取的退休金的数量,而个人的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及社会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决定了退休生活的总需求,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人该自己筹备的退休资金,即所谓的个人储蓄养老金。

2.4 个人储蓄性投资

在国家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不足的情况下,个人养老金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该资金的性质决定了投资必须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合理地配置资产,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储蓄存款,虽然部分的解决的养老问题,但是却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也将成为必然,金融产品将曾出不穷,建立类似于美国IRAs的个人退休帐户,对于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资本市场壮大发展很有意义。

2.5 退休计划的影响因素

退休规划的理论基础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决定了以下因素对规划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薪酬成长率。(2)投资回报率。(3)通货膨胀率。(4)退休金积累时间。(5)退休后生活时间。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提高薪酬的成长率,通过合理的配置资产提高投资回报率或者通过延后退休的时间,都可以减轻筹备养老金的压力。

2.6 退休计划的其他风险

在建立退休规划的过程中,很多因素是基于对于未来的一种预测或者假设,而未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测或假设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的偏差,将会影响到整个退休计划的精确性,从而形成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寿命超过平均预期寿命而产生的养老费用的来源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的延长,由此可能产生因活的过长而造成养老金不足的风险。(2)医疗费用支出。个人到退休生活晚期,由于身体素质的下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疾病,由此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造成养老金被过多占用导致不足。(3)通货膨胀水平超出预期,引起物价的大幅上涨,导致养老金不足风险。(4)有其他意外事件引发的大笔支出,造成的养老金不足的风险。

因此退休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该退休计划按照原来的规划进行。总的来说,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下,“退休计划”就是为了将来有一个舒适而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为了避免退休后陷入困境,退休计划越早开始越好。

[1] 刘鸿儒.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监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 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中信出版社,2004.

[3]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4]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F272

A

1005-5800(2011)05(b)-058-02

朱小檬(1978-),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和区域经济研究;

孙爱田(1977-),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连分行,主要从事个人财务策划研究。

猜你喜欢
保险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企业养老金收缴面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全球养老金资产配置趋势
电子商务保险法律问题分析及发展建议
体育保险在奥运会的应用研究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浅谈不婚主义下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