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发展区域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①

2011-08-15 00:49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刘红梅
中国商论 2011年14期
关键词:湖南物流区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刘红梅

长株潭发展区域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①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刘红梅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长株潭发展区域物流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认为三市应当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形成一体化物流体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长株潭 区域现代物流 SWOT分析

1 长株潭地区基本概况

湖南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开放带之间,铁路、内河、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线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长株潭面积28088平方米,以占全省13.3%的面积、19.2%的人口,实现了全省37.3%的GDP、43%的财政收入、47.9%的投资、67.3%的外贸。长株潭三市处在湘江中游,横贯湘南、湘中、湘北,彼此相距20~30公里左右,组成一个金三角,是湖南重要的政治、经济、金融、商贸和物流中心。受武汉、华南和华东三大经济圈的叠加影响,正处在中部过渡地带的长株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实现了“五同”,产业在8座城市中整合,成为“十五”期间,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

2 长株潭发展区域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保障

从湖南物流来看,湘江水路物流是条主线。湘江聚集着长株潭城市群,一江三港成为湖南物流“一盘棋”,从纵、横方向展示长株潭区域及湘江水路物流在中部地区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外贸物资运输,特别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10年,湘江水路货运量1.58亿吨,是2005年的3.4倍,2015年预计全省水路运输货运量将达到2亿吨。长沙港为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是天然良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不断提高,吞吐量每年以30%幅度增长,2008年,长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95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9.4158万TEU。通车的武广客运专线,拉近了长株潭与武汉、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空间距离,有力地分流京广线的客运压力,腾出的运力用于货运,极大地提高长株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交通,进一步强化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省的区位优势。

2.1.2 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

随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对区域内及区域间物流的需求和依存度越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南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十一五”期间,湖南人均GDP增长13.8%,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前四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1%,比“十五”时期快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0881.79亿元,年均增长31.6%,比“十五”时期快12.4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快12.4个百分点;2010年湖南进出口146.89亿美元,创历年新高,比上年增长44.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刺激了物流需求的扩大,也促进了包括交通运输、仓储、批发等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地发展,这种需求仍将持续扩大。

2.2 劣势分析

2.2.1 服务外向型经济功能不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程度影响一个地区和城市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的程度。开放程度高,生产要素、产品的流动就快,就可以迅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提高竞争力。长株潭是湖南省内开放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但从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看,总体上经济外向度功能偏低,开放竞争力弱。长株潭是全省外贸的主力军,2010年1~8月,长株潭三市累计进出口57.3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65.1%,但进出口总额不高需进一步加大开放进度和力度。

2.2.2 长株潭区域内物流产业集群化仍较低

随着政府加大对物流业发展,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集群持续升温,但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修路,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层次上,还很少涉及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物流系统的有效构筑、物流体系的协同运作等深层次问题。在大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缺乏一个综合的行业机构担负起行业和区域物流统筹的责任,缺少一套利益协调机制来统筹调整和优化区域物流业与物流体系的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构建是长、株、潭各级政府及企业的自觉行为,长株潭现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沉淀下来的大量分散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整合,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相对都较小,物流功能集成化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小、散、乱”是制约湖南物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三大“软肋”。

2.3 发展的机遇

2.3.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给区域物流带来的巨大空间

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区域内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长株潭一体化为长株潭现代物流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隐性的优势。国际重大项目的布局也将优先考虑“两型社会”的建设,投资导向将向“两型”产业倾斜。“两型社会”要求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两型”产业,这对改造、优化长株潭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无疑是重大机遇。在这个趋势下,长株潭现代物流一体化建设无疑是恰到时机。近年来随着长株潭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提高。长株潭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专业化和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物流服务蓬勃兴起,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后盾和保障。

2.3.2 长株潭区域空间整合加速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2009-2020)为长株潭物流带来新机遇,“3+5”城际铁路是“3+5”城市群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为中心,7条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串起8座城,构筑长株潭核心区通勤在30分钟以内,长株潭至“3+5”其他中心城市60分钟,其他次中心城市之间90分钟以内的生活圈。发展成以长株潭为点,以京广线穿越的郴州、衡阳、岳阳会聚为线,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覆盖了外围城市间的产业带,并辐射周边重点城镇。这一切为长株潭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硬件基础。

2.4 面临的挑战

2.4.1 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物流向买方市场转变,传统的两点之间的单一货物运输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对物流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要求将更为严格。开展现代高层次综合物流服务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在物流活动的过程中,以降低成本快捷及时、安全可靠满足客户一系列要求,带动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提高竞争力。

2.4.2 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不断的开放,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湖南有中小企业86000多家,其中物流企业就有近32000家,物流行业进入门槛低,由传统企业演变而来的物流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给物流的投资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自2005年来,以荷兰TNT集团、德国DHL和美国普洛斯物流外资公司为代表开始广泛地进军湖南物流市场。这些外资企业在长沙及周边市场建立了业务网络,在理念、服务及经营模式上对本土物流市场冲击巨大。而中铁快运、中邮等中央企业在多年前已抢占湖南市场,物流湘军堪称“腹背受敌”。由于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本土物流企业还不具备与国际巨头抗衡竞争的实力,其中一些将在优胜劣汰中被淘汰,这对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由此看来,长株潭在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中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和企业应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消除劣势迎接挑战,坚持以区域经济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制订科学的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构筑与国际接轨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让经济增长带动物流。

[1] 张席洲,曾红.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模式[J].物流与交通,2006,(3).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3] 李文静.政府在绿色物流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06.

[4] 赵瑗,徐风光.绿色物流的经济性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海运,2006,6(1).

[5] 来亚红.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物流体系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05,(4).

F253.9

A

1005-5800(2011)05(b)-140-02

刘红梅讲师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物流体系研究”(10C0904)的部分成果。

刘红梅(1977-),女,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经营与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欢
湖南物流区域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分割区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线建设在湖南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区域发展篇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岁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