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之路

2011-08-15 00:49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冯领
中国商论 2011年1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优势农产品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冯领

试论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之路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冯领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空前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国际化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21世纪农业总产值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但由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业仍将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深入分析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目前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据此剖析造成农业贸易的比较优势不能完全发挥的本质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中国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世界稳定与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国家自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与方向,提高农业竞争力,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政策选择。

1 中国农业国际贸易优势

1.1 农产品品种丰富,绿色有机大展身手

中国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中国拥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松、柳、杨等树种;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水产量属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等。中国有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许多优越条件,如人口多,有机肥料多;劳动力多,价格便宜;气候多样性,南北东西差别大;山地丘陵多,土壤类型多;有几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而这恰恰是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弱项。

1.2 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显现

我们国际贸易的长期战略是靠量和规模增长,而不是靠品牌,这在农产品贸易里面显得相当明显。我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价格低廉且我国农产品主要是土地加劳动构成,因此如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等都能体现劳动力丰裕的优势。

1.3 出口范围广、国际贸易程度加深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范围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到欧美、中东、非洲和大洋洲等农产品主要贸易地区。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从一些传统友好国家发展到亚洲、非洲、拉美等许多国家,推动了我国农作物品种、成套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先后开展“中几(几内亚)”、“中委(委内瑞拉)”、“中缅(缅甸)”等大型农业双边合作。我国在几内亚投入巨资建立了“科巴农场”,鸡饲料的市场份额占该国的90%。

尽管中国农业的国际贸易具有他国难以模仿的优势,来自亚洲地区和欧洲地区的贸易顺差逐渐增长。但对于北美地区和大洋洲,一直存在高额的贸易逆差,对拉丁美洲的贸易逆差几年内也增加了3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初步判断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2 中国农业国际贸易不能完全发挥优势的原因

2.1 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目前中国农业的固定资产积累水平较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已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保障能力大大下降,90年代以来农业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都呈明显上升态势。除水利设施外,交通运输设施和市场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也很短缺。整体来看,基础设施差导致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依赖性提高的需要。

2.2 科技含量低

我国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农业的科技支持状况与新阶段的要求极不适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推广、生产相互脱节;科研与需求脱节,没有形成面向市场、服务生产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少。导致我国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2.3 绿色壁垒的阻碍和国际贸易摩擦

目前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较严格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方面设置的标准普遍偏高。而我国经济主体应对绿色壁垒普遍意识较低、能力较弱。相当多的企业生产水平低,环保意识差,同时又不了解国际有关标准和法规,生产出的产品大多低于欧美等国的高标准,这造成了我国产品短期很难完全达到其要求,从而造成我国产品出口严重受阻。2008年8月26日,美方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函件中质疑中国对猪肉生产商的补贴政策,要求中方提供新补贴方案细节和补贴总额。

3 如何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3.1 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农业设施建设

我国农业科技需不断增强实力,继续改善农业技术与生产条件,以有效应对国际给予中国农业贸易的“绿色壁垒”,特别是推动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主要措施有:(1)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关键技术,带动跨越式发展。(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与地方、尤其是重点农产品主产区的科技合作,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做大做强。(3)建设自主创新团队。集聚和培养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骨干力量。(4)加强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完善种质资源库圃、科学实验基地和野外观测台站,建设完善的农业科学数据库。此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科研投入、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3.2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目前我国农业主体仍是一小规模农户及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分散经营,难以达到国外的专业化集中管理、规模经济效益。要实现我国农业的规模经营,必须在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制基础上改革土地耕作制度,实施土地转包,专业大户经营,进入加工、批发市场、金融保险等领域,发展农村中的民营企业规模经营,即在坚持土地、水面、山林、牧场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允许经营形式的高度集约化,以资本集中经营农村土地方式,适应社会化生产、适应国际贸易竞争相联系的。

3.3 调整农业结构,强化优势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品质结构及其出口结构,扩大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成本较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在品质、色泽、档次上与国际规格接轨,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名牌优质农产品,让种植业结构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农业内部结构向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尽快形成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作物带、产业带组成的农业贸易格局。

3.4 政策重点、有效地支持

建立对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统管的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有宏观决策的权威性和协调职能,真正能够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改革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使目前的小生产、小流通转变成大生产、大流通。世贸组织规则中对农业的支持分成三个部分:关税措施、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承诺逐步降低和取消,但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协定”绿箱政策措施和蓝箱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发展,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出发点。

3.5 加大对农业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力度,提高附加值

中国虽然资源蕴藏丰富,但是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要素,应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原理,在出口大量初级产品、粮食产品同时,发挥我国资本、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加工业,出口制成品,改变一味用规模和量获取利益的模式,努力顺应经济国际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21世纪中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新环境将把中国农业推向市场竞争的颠峰,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为此,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是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和开拓农业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发展潮流,我国通过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改革和措施,也将很容易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中竞争,尤其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1] 刘志澄.21世纪的中国农业国际贸易[J].中国特产报,2001,(12).

[2] 王梓.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国际贸易反哺中国农业.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2).

[3] 刘志澄.21世纪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对策思路[J].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报,2001,(11).

[4] 杨圣明.“入世”后中国农业优势的培育和发挥问题[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5).

[5] 李克.中国农业遭受“绿色壁垒”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07.

F752

A

1005-5800(2011)05(b)-219-02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优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矮的优势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