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基本观点及评价

2011-08-15 00:45蔡晓辉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优先公平

蔡晓辉

(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64)

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基本观点及评价

蔡晓辉

(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64)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的三个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些观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几个重要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及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原则。

公平;效率;生产力

一、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的三个基本观点探析

(一)效率优先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自由竞争是平等的,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公平。主张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反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认为这样必然会损害效率。另外,他们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具体来说,原因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2)坚持效率优先率,是克服过去严重的平均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分配体制,既是不公平的,也是没有效率的,它不仅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了人们之间实际上的不平等,所以,现阶段,我们应坚持效率优先论。(3)坚持效率优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都必须重视效率,都应当将效率放在第一位。(4)从哲学的角度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5)坚持效率优先有助于实现公平。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 公平优先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问题,政府无论如何应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他们的理由可归纳如下:(1)市场机制本身虽然可以实现高效率,但是它忽视了一个前提即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之前(竞争起点)是否公平。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竞争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之上的,所以市场本身的缺陷要求政府对不公平的问题进行干预,从更广阔的领域出发,以公平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2)从公平与效率关系来看,既然效率是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结果,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产生于社会的公平机制。这就说明了公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效率,为了保证效率的提高,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公平。因此,公平应该是第一位的,效率应该是第二位的。(3)从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来看,我国基尼系数己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两级分化作为社会不公平的重要体现,已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效率的提高。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将公平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4)从国际经验来看,西欧一些国家将公平放在第一位,并没有导致生产停滞,效率下降等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不是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贯原则,必须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事实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公平应当成为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东西[1]。

(三)公平与效率兼顾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平与效率这两个政策目标同等重要,没有次序之分,二者必须同时兼顾,即如何以最小的不公平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非效率换取最大的公平[2]。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弥补市场缺陷。既要强调公平,又不能平均主义。从党的文献来看,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从这个提法演变的过程来看,当前我们就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兼顾论。主要理由有:(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社会公平放在第二位,兼顾一下,这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搭不上界,这个提法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时期。”[3](2)邓小平讲,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贫富差距问题。如果把公平放在兼顾即第二位的地位,就不可能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一问题,必然与邓小平理论相背。(3)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造成许多矛盾紧张与社会不和谐现象,潜伏隐患,不时爆发。如果继续把社会公平放在“兼顾”的第二位,与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符[4]。(4) 按国际公认的公平分配指标,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5以上,超过国际警戒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贫富差距空前大的时期。如果继续把公平放在“兼顾”的第二位,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称号不相匹配[5]。(5) 有人说,初次分配可以讲“效率优先”,再次分配讲“注重公平”,难道初次分配社会公平问题就不重要?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畸高畸低的个人收入,不是初次分配问题?当前公平和效率不存在哪个优先、哪个兼顾的问题,必须树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理念。(6)公平和效率有着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效率的提高还要以社会的相对公平实现为条件。所以“牺牲效率的公平不成其为公平,没有公平的效率也不成其为效率”[6]。

二、对国内学者研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评价

(一)从国内这些观点来看,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都吸收了西方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效率优先论倾向于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公平优先论倾向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的观点。大部分国内学者同西方学者一样,在研究公平与效率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公平与效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一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基本前提决定了他们无法得出科学结论。

(二)同西方学者一样,国内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公平和效率内涵的不同界定所导致的

(三)国内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指个人收入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严格地讲,这并不完全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个人收入的平等状况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平的内容更广泛。除了收入分配之外,还有教育的公平、就业公平等多方面。

(四)许多国内学者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拘囿于“市场机制——政府干预”思维框架中

三种公平效率观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仍然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公平与效率的取舍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不同理解。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没能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即制度层面,而只是局限于政策操作层面。这也是研究的一个缺陷。

三、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一)对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研究必须科学界定公平和效率的内涵

科学界定公平和效率的内涵是对公平和效率进行研究的基本前提。公平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等多个方面。从空间来看,公平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具体的内容,有政治公平、经济公平、伦理公平等;从时间来看,公平在事物发展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内容,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并且这些公平是多样排列的,构成一个复杂的公平体系。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投入和有效产出的比例,它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生产要素生产尽可能多的有用产品。效率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概念。效率问题同样也存在宏观效率、微观效率、静态效率、动态效率等不同的含义。提高效率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包括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在内的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

(二)对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贯穿着观察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劳动的观点、阶级观点等。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的研究亦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效率是第一位的,它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公平是第二位的,它是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和制约着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性表现在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必须协调一致,不能走极端。只注重效率,不重视公平,必然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只注重公平,不注重效率,必然导致公平的损失。二者在动态的平衡中实现协调发展。

(三)对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研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研究必须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形态,是多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因素的统一,它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崭新的市场形态,也是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独特的特征为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特殊的社会背景。

(四)对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研究应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原则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同样,公平和效率矛盾的解决从根本上也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比是第一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和最终动力,研究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也应当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原则。

理论界有一种思想即效率就是生产力或是属于生产力范畴,强调注重效率就是坚持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思想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效率虽然属于生产力范畴,但是生产力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从其构成上看,它包括实体性因素,智力性因素,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一致的。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它通过决定生产关系发展及性质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是比效率更广泛的范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社会都要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更是如此,所以现阶段研究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必须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原则。

[1]苏文宁.近年来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06,(2).

[2]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J].经济研究资料,2005,(6).

[3][4][5]刘国光.把“效率优先”放到该放的地方[N].经济参考报,2005-10-15.

[6]钟坚.效率与公平:改革与发展模式的优化选择[J].求索,1994,(3).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Relations between Fairnessand Efficiency of Domestic Researchers

CAI Xiao-hui
(Zhengzhou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Zhengzhou 450064,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mailproblem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chievement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ree concepts in the domai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Then several important principles are put forward: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efficiency;fairness;productive forces

F120.2

A

1009-6566(2011)01-0069-03

2010-09-15

蔡晓辉(1982—),男,河南灵宝人,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生产力优先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公平比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