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1-08-15 00:50俞荣贞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流通现代化农户

俞荣贞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安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俞荣贞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产品流通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要受到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制约。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具有的农业生产、消费和政策保障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农产品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一、引言

安徽地处中部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新农村的建设。农业产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安徽省实行农业体制改革三十年来,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改革的初期改革更多的体现在农业的生产方面,这主要基于当时的供给严重不足的社会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流通问题日益突出,相继出现农产品的买难、卖难等问题。因此,农产品流通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九十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是,这种农产品流通体系仍然是“商物合一”的农产品传统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存在着中介环节多、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绿色、保鲜等高质量及深加工农产品需求大量增加。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村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日趋升温,农产品流通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实践者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根据侧重点不同,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论、产品营销渠道及交易方式论。

从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角度:黄飞从农产品经营的体制环境障碍分析出发,认为大宗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对农产品的管制与调控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流通企业规模小,应对的策略是强化农村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加强农户横向联合;宋书彬、马永峰认为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关键问题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缺失,主张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进行农产品流通;徐新林(2007.4)进一步认为,当前的“联产承包”造成的小农户与现代的大市场无法对接,难以适应产业延伸要求,“打造现代农业必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高春凤、朱启臻首先分析了传统组织在现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从生产、流通等环节上分析了农民对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需求。

从农产品营销渠道及交易方式角度:李春成,李崇光认为当前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的销售受地域限制,流通环节多链条长,效率低,其结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走垂直一体化道路,开拓发展空间,以有效减少渠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戴伟娟根据农产品流通环节效率、市场的运作及交易方式将农产品物流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和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并分析了这两种模式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最后指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应取决于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的组织化水平和流通的市场发展情况。马云甫、杨军则提出须对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实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并提出改造的原则和模式。朱信凯、廖华、邵培基分析了农产品流通中的拍卖交易方式,认为这种交易方式有其存在的基础和特点,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不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从上述对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表明,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全国为背景下的研究,针对区域的研究还很少见。就现有的研究来说,论述主要针对某个方面研究,而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主要是将农产品流通的各要素割裂开来,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研究则不足,加之由于国内对农产品流通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中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的紧密程度不高,使得经验研究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农产品流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安徽这样的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进行系统研究。

二、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机遇和面临问题

马克思说:“交换……或者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决定。”[1]产品交换由生产决定,交换的方式和发展程度由生产的方式和发展程度决定;同时产品交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产品生产。

对于农业来说,农业产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目的。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着农业生产和消费的一条大动脉。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因素除了生产和消费还有体制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等因素。同时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发展也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消费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1.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提供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必要的物质条件

2005年,包括棉、油等在内的农业产出总产量已达到2743万吨(2005安徽统计年鉴)。这些农产品除部分由农民自我消费以外,大部分都可以成为商品,形成巨大的农产品市场供给。消费上,2004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7182.1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709.6元。同期,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2184.65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031.91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倾向将从解决温饱问题的必需食品转变为满足营养均衡、饮食健康的基础食品。形成农产品市场的巨大需求。

2.政策体制上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央和安徽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商务部2004年6月的《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中指出“:尽快改变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建立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超市、食品超市和便利店的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

3.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条件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政府主导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以公路为例:到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94公里。而在199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仅为3.5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不到150公里。在农村,公路通乡率达99.5%,公路通行政村率达93%。极大地改善了行车环境,减少了在途时间,对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保持农产品的鲜活度、减少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农业物流成本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产品流通企业能通过现代的信息网络快捷地获得市场信息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核心和标志。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步扩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信息产业发展。到2004年我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32.02%和13.54%(2005安徽统计年鉴),互联网的建设和普及得到迅速提高。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流通手段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影响范围小

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是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要求农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在当前市场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传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已经不适合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资料显示:“安徽省到2005年拥有农民合作组织3845个,其中专业协会2851个,合作社755个,总共入会人数89.48万人,带动约42万农户,仅占全省1380万农户的3%。到2008年,全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发展到5000多个,但其成员数和带动农户数才达个省总农户的30%多”[5]。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合作组织覆盖的农户数量少;二是合作组织规模小,影响的范围小。合作组织覆盖的农户数量少,表明多数农户从事分散经营,在农产品市场中各自为战,而这种形式的生产经营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合作组织的规模小,社会经济资源仅在小范围内循环,农户难以在大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合作“,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不能根本解决。

2.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当前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虽然有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但利用效率并不高,农户交易农产品普遍的方式仍然是“商物合一”的传统流通方式,即自己将农产品在集市上销售或由客商、批发商在农产品收获期入户收购。这种交易方式使得农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低下,即使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的条件下农户也得到很少实惠。因此出现农产品“两头哭、中间笑”的市场情况,价格上涨的利益大部由中间商获得。

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不符合现代市场化要求,安徽虽然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这些批发市场大多具有趋同性和辐射面小的特点,大型的专业化的批发市场数量少,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在农产品领域应用不足,对于一些安徽传统品牌的“名特优”产品,如怀远石榴、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等市场开拓力度不大。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对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这种传统的分散的生产经营流通方式使得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导致出现不法奸商的恶意行为,造成食品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加之监管体制还不完善,使质量监控、追溯制度难以展开。

传统的流通渠道造成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稳定,资源循环在小范围内进行,产品的交易价格由当时当地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决定,容易产生“蛛网”,一旦出现供求失衡,农产品市场价格将大幅波动并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3.农户市场观念有待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足

农业传统的自给自足的重视生产、轻视流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影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又一个重要因素。

以粮食为例,根据作者调查,部分农户从事粮食生产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对于交易的兴趣不大,原因主要有:农户生产规模小,产品自身消费后剩余不多,交易所得不多,还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农户增加收入主要靠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其他途径。根据安徽统计年鉴显示,平均每人年收入中,2006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116%,2007年比2000年更是增长了168.3%;2006年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比2000年只增长了42%,2007年比2000年增长了58.8%,在总收入的增长中工资性的收入增长占41%以上,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

三、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完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职能

在当前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农业产业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土地集中,即个体成员经营的规模扩大,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的制约,这条路经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二是合作经营,即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实现产业集中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几条原则:

第一,当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政府不能采取运动的方式,而应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农民自愿形成,由小规模、简单的生产组织模式逐渐过渡到规模化、联合化和综合化经营。和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

第二,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子适当的资金、政策、技术、法规等方而的扶持,为合作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第三,加强基础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前的农业是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农民开展合作教育,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和观念。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安徽省经过多年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有效提高了农村通达率,但道路等级和道路改扩建及维修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一方面要增加农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特别是兴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流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鼓励有资本有技术的企业从事农产品流通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水平;强化安徽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打造新品牌,恢复和提高传统的优势品牌;制定符合现代市场特征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农产品市场。

(三)改变观念,重视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

做好宣传,改变传统的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改造,培育“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市场供给,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18.

[2]徐新林.打造现代农业必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J].南方农村,2007,(4).

[3]马永峰.构建农民经济组织体系势在必行[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程向利.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几点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5]茆志英.安徽省现代农产品流通问题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8.

The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circulation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Yu Rong-zhen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Modern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requires modern agriculture products circulation.Agriculture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nd products circulation is a part of it.In this paper,we hav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ize agriculture products circulation in Anhui province,such as the supply,consumption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e.We also have analysis the di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it.

Anhui province;agriculture products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F304.3

A

1672-0547(2011)01-0011-03

2010-11-28

俞荣贞(1971-),男,安徽繁昌人,铜陵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数量经济。

安徽省2010年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编号:2010sk41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流通现代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