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

2011-08-15 00:45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指导思想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

李 雪(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

李 雪(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过程中,其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居于核心地位,因此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化;多样性

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针对我国当代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功与否,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建设其核心思想——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社会价值观体系是“一元化”与“多样性”的集合体

任何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都是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的集合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着“一元化”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价值观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社会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元的指导思想与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所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体系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综合体现。二者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一方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即只有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和主导理论,不允许有其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同它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地位;另一方面,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则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思想全球化的扩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多元文化无疑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空间,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表现。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多样性而没有统一的价值导向,则极有可能会陷入无序和混乱”。[2]把“一元化”与“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价值取向,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从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二)社会的发展决定着“一元化”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我国的社会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今,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形势,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在主流意识形态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文化为指导,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社会的发展也决定了社会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更趋于多样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自身的重要源泉之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有多样性,社会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生机和活力”。[3]因此说,社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价值体系的一元化与多样性统一。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元化与多样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是创造和谐文化的基础,“一元化”是根本,“多样性”丰富“一元化”。

(一)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以发展的理念武装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作风和风格。提出如何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主导地位。同时,随着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发展能够及时汲取其精华,丰富其自身,保证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恰当,会直接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成,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反之,处理得当,意义深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目标,为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正确处理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是人民群众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科学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选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也就是说,认同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是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向标,对于不同风格的文学艺术和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党一贯提倡“双百”方针,这就能够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有利于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经济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要求。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思想认识多样化,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这一理论毋庸置疑地成为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要求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价值方向”。[4]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它倡导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它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能够起到兼顾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多样性的价值观是社会开放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标志着人们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释放,能从思想上活跃带动各种利益群体的差异化追求,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不同的满足。因此,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让多样性的价值观反映大众的声音,同时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只有倾听来自实践的大众的呼声才能不断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正确处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元化与多样性关系的途径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多种社会思潮涌动等都给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挑战。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要坚持以下三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新,是科学真理”。[5]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关键是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教育,形成共识,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弘扬主旋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下,迫切需要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动员人们齐心协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同时,要尊重包容多元并存,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主流,成为社会风尚。

(二)以尊重价值观的多样性为前提,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6]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与差异有利于各种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多元中汲取精华,促进其内在的丰富,促进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

1.承认差别,但绝不迁就差别

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体现了人的发展的进步性,如果人为地一概排斥、反对“多样”,就会使主导性脱离个体的多样性思想实际,使“一元”丧失主导地位而陷于孤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要避免“文化大革命”时期理论和文艺领域万马齐喑的历史重演。承认价值观的多样性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绝不能迁就差别,绝不允许多样性的价值观中的一种或几种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而必须牢固树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2.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但坚持和而不同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鲜明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这一根本方法在处理一元化与多样性关系过程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统领,又要兼顾多样性价值观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对追求文化多样化、丰富化的需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双百”方针、“和而不同”的基本文化政策,是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化与多样性关系的重要前提。二者结合得越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就越巩固,学术越发展,思想越活跃,思想理论领域就越会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不仅需要包容和吸纳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念,更需要剔出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做到“和”而“不同之精华”。

3.以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导、整合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蔓延,进一步加强以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要做到:第一,要坚持“魅力”引领。“所谓‘魅力引领’,指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思潮,不能靠强迫,而必须靠理论魅力,也就是靠它相对于其它价值观念系统而言,是一种‘高势位’的价值观念系统”。[7]通过一元的“高势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影响和调节多样的“低势位”价值观,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和进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一方面,它在引导“低势位”价值观方面具有主动性;另一方面,它是凝聚和统一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重要武器。“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8]第二,要坚持“整合”引领,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一个成熟的社会要保持健康发展,必须以开放的姿态,经常地反省、调整和超越自己,不断进行‘价值整合’”。[7]这种价值整合主要采取“社会引导式”,通过对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大量宣传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所存在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正确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性这一处于核心地位的关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并尊重、包容社会价值观发展多样性的特点,从而确保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荣开明.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想多样的关系辨析[J].学习月刊,2007(3).

[4] 汤志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3).

[5] 吕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前沿,2009(10).

[6] 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7] 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

[8]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Correct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fying and D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I Xu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is a basic points and starting point to advance socialism.In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giving top prior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y and divers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practice,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m.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unifying;diversity

D61

A

李雪(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