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与层次研究

2011-08-15 00:45董金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大众化信仰指南

董金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与层次研究

董金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不同的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必须首先分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可以分为信仰的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三个阶段。我们只有认清了分析的角度与阶段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角度;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科学理论,又是一种科学信仰,同时也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仅指理论的大众化,还包括了信仰的大众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它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有着不同的内容。本文主要从发展阶段的角度切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分层研究。

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承接同时又相互交叉的。

不同于一般科学理论的大众化首先从理论大众化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人们所知晓是在十月革命后,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到“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正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正处于苦难中而又在屡次失败中彷徨着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正如吴玉章所说“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2]先进的中国人民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这个大众化的过程与土地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中,人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初步了解共产党的政策,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从而进一步接触到了作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再加上党注重用通俗的语言和真实的实例,宣传党的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人民群众中就逐步传播开来。广大的受苦受难的中国人逐步意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翻身农奴把歌唱”。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人们中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3]在这里他提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是由于这种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推动了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且扩散到党外,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的进程。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学习成果时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4]795-796党内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使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在当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时促进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就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然而由于知识水平的低下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够,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甚至出现了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情况。随着党内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阵地,人们开始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时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4]815这就提到了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的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是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中得到人们认可并逐步普及开来的。例如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右的错误,取消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胡绳先生曾说“中共中央确定的独立自主原则,最初并没有为全党所充分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共产党内右的错误倾向便开始出现……党的各级组织为克服这种倾向并防止其蔓延,进行了必要而有效的斗争”。[5]通过同这些错误思想做斗争,以及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伟大成绩,广大的军民、党政干部,尤其是根据地的广大人民逐步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南的正确性。人民开始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来,这也就加速了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这一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大体上就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段向前发展的,但这三个阶段却并不是严格的先行后续,而是相互交叉的,在信仰的大众化阶段贯穿着理论的大众化,在理论大众化阶段,信仰的大众化也是并行不悖的,同时两个阶段中始终包含着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这种理念的大众化的进程。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信仰大众化的终结,相反在理论大众化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扩散,激发人们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透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续研究与发展,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与为之奋斗的决心,这就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信仰大众化的发展与升华。同样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阶段,也并没有停止对马克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过指导革命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从而得到新的动力。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从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党建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导的大众化就已经起步,并且一直发展着,只是到了延安整风运动,党在思想上达到空前统一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指导才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践行,正式进入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阶段。虽然在这三个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形式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内容却是相互承接又相互融合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在程度上是逐步深化的,在精神境界上是逐步提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到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这一阶段就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众化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出发点是一种朴素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共产党的拥护与信任进而开始关注共产党的信仰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信仰的。而随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人们开始更迫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的生活和斗争。在不断的胜利中,真正坚定了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阶段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这种升华中,马克思主义被广大的人民所熟知,所接受,所喜爱。

此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它要根据时代的不同,不断地与国情相结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6]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体现时代性和中国特色中,不断充实发展自身,然后再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为人民群众所掌握。现如今,社会发展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任务,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规律,按照信仰大众化、理论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党内和党外大众化的层次与水平。

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与中国实际不断地相结合,在这一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主要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优秀的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因此在现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必须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与原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和结合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统一起来。在推动理论大众化中,不仅要推动经典作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众化,还要特别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地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清晰的认识。在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实践,在现代中国,更应该突出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在现时代下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以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只有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地融入中国社会,为广大人民所掌握,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

[2]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11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2-533.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40-141.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Exploration of the Angle and Level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DONG Jin-lia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which has different contents und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refore,we must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angles and stages in popularizing Marx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belief,of the theory,and of Marxism as the guide of practice.Only by recognizing these angles and stages,can we accurately grasp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Marxism;popularization;angle;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8

A

董金良(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猜你喜欢
大众化信仰指南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