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2011-08-15 00:45魏红武陆维玲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9
关键词:证书培训职业

魏红武 陆维玲 戴 春 周 俊(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9)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魏红武 陆维玲 戴 春 周 俊(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9)

职业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及发展情况,分析比较了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制度架构、模式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国外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启示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培养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才,实施具备专门化、信息化、世界化的实用性特色教育,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通过完善的大学文化体制促进社会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都是职业教育院校共同奋斗的目标。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简介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上世纪20至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是一种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职教体制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有两个学习地点:职业学校和企业。企业的培训大部分是在工作岗位上由具备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按照培训大纲实施,学校的理论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同时辅以部分实践操作。

(二)美国CBE模式

CBE即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中文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职业教育中,较为先进。概括地说,CBE理论是以能力为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以CBE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美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大致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图表的确定;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教学管理。

(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是英文“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意思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是高级职业教育机构,类似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和大学一样,TAFE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课程的设置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并重,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TAFE教育不仅可以提供证书、文凭,还有和大学衔接的课程,可以为学员继续攻读学士学位甚至是更高学位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它在澳大利亚深受欢迎,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拿到TAFE文凭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每个行业当中大显身手。

(四)英国BTEC模式

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1986年,英国两大职业评估机构“商业教育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合并而成BTEC,1996年又与伦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合并,更名为“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Edexcel Foundation),成为英国最大的考试认证机构。爱德思是英国教育部授权成立、监管的机构,从事学术教育、学历评审以及资格认定等工作。它是国际性教育组织,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的57000所教育机构操作运行爱德思的课程,其颁发的BTEC证书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目前英国的BTEC课程分为文凭课程(Diploma)和证书课程(Certificate)两类,从级别上分为初级(First)、中级(National)和高级(Higher National),共涉及9个大类、上千门专业,涵盖许多实用领域,如设计、商业、护理、电脑、工程、酒店和餐饮、休闲和旅游等,其资格证书通过在学校、学院或大学以及工作场所的学习予以获得。BTEC国家高级证书 HNC(Higher National Certificate)和国家高级文凭HND(Higher NationalDiploma)课程都以职业为对象,英国的大多数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都设置了这些资格课程。学生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进行学习,但其中很多都要求具备一段工作经历,读完后即取得高级国家文凭HND,相当于英国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英国大学学制为三年),相当于我国的大专文凭。这些毕业生可以申请直接进入相关院校读本科最后一年取得学士学位,是另一种代替普通中学教育证书和大学预科高级水平考试的证书。BTEC国家证书与文凭及高级教育证书大致相同。

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特点

(一)法律法规体系健全

在德国,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多,基本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经费来源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保护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双元”打造技术人才的义务,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英国也首先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英国各个时期都是通过立法来调整和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战末期,为复兴战后的英国教育,以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巴特勒法案”,规定英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1966年,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的白皮书,正式给予多科技术学院与普通学历教育同等的地位。在1986年发表的白皮书《齐头并进——教育与培训》中,政府提出了新的职业资格体系,即国家职业资格,拉开了职业资格改革的序幕,并于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中正式予以确认。20世纪90年代,针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英国政府颁布了《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白皮书以及《国家教育和培训目标》等法规,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素质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此后,又颁布了《学习的时代:一个新的不列颠的复兴时代》绿皮书,提出了产业大学的试点计划。这些涉及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对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校企合作,社会需求主导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不断提高劳动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在英国,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教育部门与产业界的伙伴关系日益加深,产业界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先导,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活动或直接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影响和推动了英国职业教育向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英国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日益显现。

在德国,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地开展。

在澳大利亚,强调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行业的主导作用是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制度,极大地支持和推动了TAFE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也成为TAFE备受青睐和称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行业主导着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宏观决策,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负责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投资岗位技能培训。此外,澳大利亚及各州还设有产业培训理事会作为培训的顾问机构,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产业培训理事会一头连着产业,另一头连着国家培训管理局、各州教育培训部及其TAFE学院。一方面行业根据雇主提出的专门培训要求,向TAFE学院拨款开展培训,据估计,行业每年用于各种形式的培训费约为25亿澳元;另一方面,学院也必须依靠企业,为企业“顾主”服务。

(三)建立国家统一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

澳大利亚为十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它包括:证书Ⅰ,证书Ⅱ,证书Ⅲ,证书Ⅳ,普通文凭,高级文凭,第一学位,高级学位。在该证书体系内,低一级与高一级证书(文凭、学位)之间建有衔接关系:学生在取得证书Ⅰ之后,再学习几个模块,即可取得证书Ⅱ;余者类推。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证书Ⅰ和证书Ⅱ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高中毕业进入TAFE学院后,在高中教育阶段所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即不必从头学起,可直接学习后续的课程模块。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其在TAFE学院学习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全部或部分得到承认,这为TAFE学院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取得大学学位创造了条件。由于课程一般为模块式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也可以在就业后进行部分时间制学习,使就业前教育和就业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英国,政府允许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的学科教育之间互相转学,即中学毕业后(16岁后),学生可以选择进普通学校(ALEVELS)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职业技术学校按GNVQ或NVQ学习,这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学。接受职业教育获得GNVQ高级证书或NVQ三级证书者,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免试直接升入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还可以继续沿着职业教育的途径取得NVQ四级、五级证书,其学历资格相当于学士学位。之后,还可以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四)先进的教育理念

与传统教育相比,英国BTEC模式确立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成为BTEC管理者和教师的共识。考核发证主管部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一理念下从事教学活动。BTEC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个人潜能的开发。BTEC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任务法”的考核评估方式以及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的建立等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德国“双元制”也是一种以实用为本位的模式,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地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

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也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负责按照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各项专业能力开发模块式的学习套件,建立学习信息资源室;学生要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这就确立了以能力标准为参照评价学生多项能力的标准参照评价模式。

三、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扩招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逐步规范,办学规模迅速扩展。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体制、规模、层次、效益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旧面临着众多障碍和困惑。如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仍然定位在专科,并且具有教育终结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低,被看成是“次等教育”;从官方到民间,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政策不配套、认识不到位、办学不规范、特色不显著、投入无保证等因素,依然制约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国际职业教育中的特色教育,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借鉴模式。

(一)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主要通过研究和分析问题、制定法律和政策、财政资助,以及鼓励和引导组织、个人参与职业教育活动,领导和组织实施职业教育的各种行动计划等手段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从教育角度,更要从带动产业创新、支持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优化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来审视职业教育,从政策的引导、法规的制定、经费的投入、督促协调等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健全职业教育立法,完善职业教育体制

大力优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保障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健全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三)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

国际上职业教育体系大致都由大学、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四个系统组成。广开学路,不仅意味着多系统办学,而且课程的种类、深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实用性不强。因此,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现代教学设施、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流管理水平的职业院校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的职业教育基地。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本就具有职业定向的特征,表现在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职业工作岗位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品的接受者、检验者、使用者,更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职业教育只有与企业密切联系,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其中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理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四)树立“学习用户”运行理念,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创意、信念、贡献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征决定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教育的目的:立足于国家的教育理念,研究和教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必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培养为社会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指导性人才。职业教育目标:培养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才;实施具备专门化、信息化、世界化的实用性特色教育;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开放式教育、终生教育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完善的大学文化体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五)推行适合中国职教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进修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可允许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在职进修与脱产进修、系统培训与部分培训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学历低的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培训。

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同时,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到师范院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时间至少要一年以上,以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质量。修完基础文化课程以后,必须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者才有资格做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还可以聘用兼职教师,比如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实践指导型教师。

[1] 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03(3):19-20.

[2] 葛玉刚.英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几项举措[J].职教论坛,1997(3):59-60.

[3] 陈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

[4]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周宗华,李富河.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3-25.

[6] 陈晶晶.美国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6(1).

[7] 黄日强,黄宣文.德国成人继续教育的类型[J].成人教育,2008(3).

[8] 魏春洋.法国成人教育经验谈[J].世界教育信息,2005(4).

[9] 毕家驹.外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WEI Hong-wu,LU Wei-ling,DAI Chun,ZHOU Ju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research topics in education field.On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s and its development in several of the more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analyses and compares characteristics of institutional framework,patterns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these countries'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us reveals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of fore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developing tendency;enlightenment

G719

A

魏红武(1953-),男,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猜你喜欢
证书培训职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收录证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