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5刘朝晖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刘朝晖(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朝晖(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由于多元文化的冲突,大学生产生价值困惑、理想信念淡化等诸多新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结合实践工作,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多元文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思考

当前,文化多元发展,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单一接触旧时期的文化观念,而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国内外互联网上各种社会思潮,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不能理性分析社会本质和发展趋势,产生了困惑。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繁重[1]。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层组织单元,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为此,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不仅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战略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依托专业年级建立,组织生活计划性强,次数频繁,民主氛围好,但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状况与水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生活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但由于当前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多样性不够,有效性不足;组织生活内容贫乏,针对性不强,自觉性不够[2]。导致现在的组织生活往往所起的学习提高作用不大,无法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党支部未能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辐射效果并没有明显体现。

(二)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和他们自身阅历及修养的局限,一些学生党员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部分大学生党员学习专业知识比较用心,也非常热衷参加各种社会工作,但对政治理论学习却缺乏饱满的热情,导致他们政治理论素养比较欠缺,政治责任感较弱;还有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组织纪律松懈,组织纪律性不强;甚有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化,功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总体来说,党员自我教育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3]。

(三)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担任,他们入党早,政治素质硬,综合能力强;他们年轻有为,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敢说敢干,充满活力。可以客观地说,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较高的,群众是信赖的,他们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高效稳定推进学校发展做了许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高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生党支部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由此,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显现出诸多不适应,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4]。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一)创设载体平台,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是做好支部建设的前提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及时改革传统的年级“大支部”模式,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地调整和创新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管理模式,创建以“支部建在班上”为主体,以“支部建在学生社区(公寓)、社团”为补充,“一体两翼”构架的“小支部”模式[5]。因此,在组织生活的形式上,要拓宽组织生活渠道,建立科学有效的团学工作平台,选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锻炼,直接体验人生和社会,省悟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的人格,从而让每一名学生党员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每一个学生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内容上,要改变“学指定文件、读理论专著”的模式。应根据实际,系统、周密地安排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意义的生动内容,既要不折不扣地安排上级指定学习的具有理论高度的政治导向性内容,紧密结合党员先进性,又要兼顾学生党员学习生活所需的有利成长成才的易于接受的内容,涉及专业学习、学风建设,相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助交流等内容。

(二)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关键

大学生党员虽是当代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但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缺乏党性修养锻炼的机会,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尤其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

1.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契机,积极推进“政治导师制”,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

近年来,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各高校纷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成立了专业导师组、学业导师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形势下,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借鉴“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行“政治导师制”。首先由上级党委遴选一些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政治导师,协助学生党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分组负责指导、教育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他们长于理论思考,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学生党员直接接触,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讲的道理学生容易信服,有利于抓住学生党员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教育,以保证高校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2.积极利用校际间支部共建平台的资源,有效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党员文化层次高,党龄相对较短,因此,在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积极探索与兄弟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共建的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研究生党支部成员专业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资源,创新支部共建学习实践平台,通过邀请兄弟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教授或研究生党员开展主题辅导讲座或探索开设“理论热点面对面”讲坛等形式,引导学生党员和群众同学关注理论热点,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实践。

(三)构建学生党员成长发展平台,是促进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学生党支部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体验式学习平台,既有思想提升、知识学习、系统工程、团队建设、活动组织等体验过程,还可以提供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对这些实际工作加以科学分析与指导,为大学生在组织、执行、表达、沟通和开拓能力等基本素质上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

为充分发挥同龄学生的自身优势,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探索和实施“政治导生制”[6],就是在各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基层党组织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导师,负责带领几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对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引导,是一个“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既可以实现对低年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引导,对导生自己也是一种锻炼、教育和提高。学生党员通过这个平台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知识,不断端正入党动机,进一步提高导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专业成绩,完善和提高自我。

(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必要保障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与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执政能力和政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既是自身接受党性教育和党的知识教育过程,又是提高工作能力、政策水平的过程[7]。支部书记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锻炼并重的原则。既需要短期的集中式的培训,更需要长期的工作实践,开放学习,深入探索,不断锻炼,使得他们能够学以促用,用以促学,在短期培训中强化意识,明确方向,在长期锻炼中获得启发,反复实践。

(五)加大支部工作成果宣传,是党支部产生辐射效应的有效手段

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的成果宣传范围应当不断拓展。在一些高校中,许多学生党支部的活动仅局限于自身,外界学生对党支部的情况毫无了解,甚至给人以神秘主义的感觉。这不利于党支部的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尽量扩大各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成果,只有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党支部要组织一些面向广大学生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宣传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党支部的活动可以采取开放的形式,成果宣传应注重扩大影响。

总之,学生党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事关高校党建工作长远发展的大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我们一定能把学生党支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 袁素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思路的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10-13.

[3] 王梦珠.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39-40.

[4] 陈立永.高校学生党支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对支部书记的诉求[J].党史文苑,2008(9):37-39.

[5] 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43-45.

[6] 边社辉,岳志新.“政治导生制”与高校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39-40.

[7] 丁勇,陈诗.高校学生党支部影响力的现状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导刊,2010,2(1):59-61.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under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LIU Chao-hui

Because ofthe multi-cultural conflict,it arise many newproblems thatcollege students confused values ordiluted the ideals and beliefs,which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arty Branches face newchallenges.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Students'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have been analyzed,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Branches has been thoroughly pondered in this paper.

multi-culture;students'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construction;reflections

G64

A

刘朝晖(1983-),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