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1-08-15 00:45张向宁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舆论政治思想

张向宁(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浅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向宁(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在此主要概述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不良思想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的了解不充分以及对平台运用不足、管理不明确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以及建议,如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制度和队伍建设等,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舆情

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由于热情、对新事物接受快,在网络时代受到的影响最大。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影响思想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德育的新渠道。因此,做好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

网络的开放、超越民族和国界的特点,决定了其成为一个表达意见和传递信息的平台,但同时这种特性也会被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他们通过网络向学生宣传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和腐朽的生活方式,这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迷失政治方向。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有很多的学生通过校园BBS、个人博客等宣泄自己的感情,这就使得网上出现许多过于情绪化的帖子,由于对一些热点问题争论较为激烈,负面情绪随着回帖以及主题帖的增多,越积越大。

(二)网络平台运用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起了包括校园新闻网、“红色”网站、校内论坛等网络平台,但校园网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有轻用的问题。虽然网络构建的内容很全面,但是校园网的多数功能版块基本相似,互动性、民主性的特点没有真正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因其建设力度不够、内容形式受限而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例如党代会专题网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等的整体点击率偏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术性研讨方面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缺乏交流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网络平台上,无法快速准确地从网络上获取有用信息。

(三)管理不明确

学校在网络平台建立后,权责方面的制定不完善,宣传部、学生处、网络中心等部门之间沟通不充分,分工安排不合理,没有实现对资源的充分整合。这就导致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学校不能及时地反馈、分析和处理,以致于在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采用了将网络封锁的处理方式。特别是网络的使用部门和维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仅使双方都感到日常管理有难度,还影响了网络建设的成效。

二、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特性

在崇尚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最直接的网络传播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分地享有了言论自由权。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往往忽略全局和后果。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尚处于学习、思索、选择、成长的阶段,涉世不深、缺乏社会锻炼和考验,他们的观点容易片面化、偏激,情绪容易激动,行为容易不当。部分学生的言论没有责任意识,很容易由于个人情绪,进而攻击、陷害或侵害他人权利。

(二)舆论引导不足

网络舆论内容多、来源分散,不易形成正面主流思想,宽松的网络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表现出道德义务的失缺。这就需要有人正面引导学生,而目前的相当一部分思政工作者知识面不够宽,对网络了解不够深,加上缺乏专业的网络技术支持,使得他们无法在网络这个平台上通过交流对学生加以正面引导,这就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传统观念偏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使用当面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而不能正视网络的作用。人们总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就算是在用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时,也认为其只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同时,当网络方面出现问题时,认为采取直接关闭网络或者删除信息的方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殊不知这样在校内进行信息封堵,会导致学生更多地通过校外平台进行交流。

(四)制度建设问题

好的制度是管理的重要基础,网络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制度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尤其在网络管理者权责规定方面没有制定可行的制度。在这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对论坛规章制度以及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的完善等做法值得借鉴。

三、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建议

(一)网络平台的建设

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有好的基本网络设施来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QQ、MSN等新兴网络时代的产物,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的重要通知、学习资源等通过编辑整理后予以发布,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约通讯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公平性;建立思政工作者博客,通过发表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心得以及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同时,正面引导学生;同时,建立新闻网、“红色”网站,向网友求策问计,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并建立专门的回复通道。定期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将学生网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关系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见、建议等进行汇编整理,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本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网络信息的自由、开放、无序和海量等特点,决定了信息把关人的引导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是严把关,现在是巧指路;过去他们是以堵为主,而现在他们是以导或者疏为主,即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在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里和众说纷纭的意见观点中为受众指点迷津。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舆论引导有序,始终以明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围绕国家指导方针、社会重大事件、学校相关决定,配合学习日程、传统民族节日等开展工作,注意舆论引导中对时机的把握,例如,要把握主动,提前对一些热点事件做好准备,使自己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及时反馈,如无法马上解决,也应给予表示知悉的回复,最好能说明无法马上解决的原因或还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并给出正式答复的时间;对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发出学校的声音,公布客观事实,稳定师生心理,增强师生信心;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多协商少命令,要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要尽量以实际的行动赢得学生的信任,留住学生,尽量做到校内事校内了,切忌主动把学生推向社会网络。

(三)网络建设中体现思政教育及学术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借助网络对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要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质的系列活动,如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网络诚信宣传讲座、网络形势政策教育、党员网上知识竞赛等,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紧密结合,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同时,寻找学术结合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高校培养人的重要使命上进行突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思考能发挥高校优势的新办法,做到学术性、政治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1.制度建设

当前,网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管理者在面对一些恶性事件时,无法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但是,各个高校在自己的校园网络建设中,可以由各部门讨论制定网络管理制度,包括BBS管理规章、管理员权限、实名制等来规范网络行为。

2.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网上辅导员队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增强其网络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学习、考察、交流以及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努力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大家了解并掌握校园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校园BBS的基本功能和管理方法,成为学生的网上辅导员。可以让辅导员参与到论坛事务管理中来,与学生版主一起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其次,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针对网络情绪易于扩散的特性,学校应加强网络言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效疏导校园网络情绪,促进网络文化实现良性发展。高校网络评论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流评论工作,如各校开设的思想教育网站、理论网站、新闻网评论栏目等;二是对校园网络论坛及涉校舆情的评论引导。这两方面的评论在高校中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因为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各种理论新观点产生的源头或扩散的温床。网络评论员充分考虑网络传播迅速、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网上言论活跃的特点,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撰写言之有物、贴近生活的文章,只有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可读性强,才能形成舆论强势。文章发出后,评论员随时跟踪网上动态,澄清错误言论,强化正面引导实效,作用积极、明显。

再次,组织学生“红客”队伍,努力确保党委对网络自主管理队伍的领导权。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一支精干的学生“红客”队伍,他们能在网络信息监控、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敏感事件中,学生“红客”以同学熟悉的方式对错误言论及时予以反驳和引导,有效地维护校园网络的稳定。这批队伍需要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通过这部分同学就能更好地影响到周边同学。

德育工作者依托于网络对学生实施的教育能否迅速被学生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主动迎接网络、研究网络、占领网络,深入研究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培养优秀的舆论引导队伍,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减少网络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1]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29-31.

[2] 骆郁廷.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

[3] 周琼,刘纯朝.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社科纵横,2008(11).

[4] 李静,张祺.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建设[J].法制与建设,2008(11).

[5]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0-43.

[6] 赵立志.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特点、方法和艺术[EB/OL]. (2003-12-18).http://www.chuanboxue.net.

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Internet

ZHANG Xiang-ning

In this article,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internet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unhealthyideology,educational worker'sinsufficientunderstanding of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heir incomplete use of net platform,undefined management,etc.Then through elaborately analysis on the above problems,the feasible scheme i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of netplatform,raising the standards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increasingconstruction of systemandqualified workers and etc.,so as to help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internet.

university students;network;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public opinion

G641

A

张向宁(1983-),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