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二论”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1-08-15 00:45徐洪军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关键词:辩论理论课政治

徐洪军(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二讲二论”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与探索

徐洪军(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二讲二论”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式、专题演讲式的方法传授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讨论式和辩论式等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特别应大力开展和研究案例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充分挖掘课程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讲授;专题演讲;辩论;讨论

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进而呈现出多种价值观,这些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及相关多元利益机制的驱动,使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着巨大改变甚至出现了扭曲,这也使位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第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但前提是要在重新审视和梳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讲二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讲二论”教学模式解读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一定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各种教学活动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框架内,形成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和结构范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的实际进行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由于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的实践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为更好地研究和服务于教育,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讲二论”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肯定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二讲”是指以理论讲授、专题演讲为主的教学方式,重点明晰理论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理论疑惑;“二论”则是在践行“二讲”的基础上配合以案例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互动式教学的特色。

(一)“二讲”教学模式

1.理论讲授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板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以听讲为主要方式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1]这实际主要指的就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当下的理论探讨中众多学者更多的是针对讲授式的弊病进行抨击,诸如形式单一、内容浅显、知识框架陈旧、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等等。但不可否认,即使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今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意义仍不言而喻。理论讲授能使教师向学生最直接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则能熟练掌握这些前人积累下的精华知识。讲授也能使学生最为直观地理解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针对现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仍然不能否定理论讲授式的重要意义。

2.专题演讲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针对不同的科目,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实的社会实践,结合该门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研究水平,设置若干教学专题,以教师的讲座报告和学生的演讲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这些专题的选取既要符合课程大纲的和教学计划,还要具有将理论知识系统化的特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专题,不仅阐述书中第六章的理论内容,还要结合大学生所处的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并搜索相关联的知识,把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问题的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理论因素与社会因素系统性地讲解清晰。专题演讲能最大化地把知识梳理成系统状,从多视角、多方位、多层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二论”教学模式

1.辩论式

(1)辩论式教学内涵

辩论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个角度拟定正反两个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辩论,通过学生间的争论、交流、体验等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并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论式教学的关键是辩题的设计与选取,辩题要符合教育性、思辨性、现实性原则,即通过辩论能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能引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论证;能贴近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2)辩论式教学的运用

辩论式教学的开展应包含辩题的确定、辩论的形式(规则)、辩论的进程、辩论的总结等四个方面。教师要结合课程实际确定辩题,并对辩题进行初步的解析,引导学生确立相应的观点。并且,要提前把辩题公布于学生,学生要利用各种搜索手段搜集相关资料。对辩论的形式可运用多种方式,如群辨式、竞赛式、男女生对抗式、文理科对抗式等,总之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辩论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负责地进行总结,其作用在于既能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还能考察学生的备辩、论辩、思维能力等情况,使学生通过辩论课收获多方面的成果。

2.案例讨论式

(1)案例讨论式教学的内涵

案例讨论式教学是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或问题,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讨论为中心,融合研究式、启发式、思辨式学习为一体的一种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式是在传统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前两种方式简单的叠加,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整个课程中始终能处于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积极状态中。

(2)案例讨论式教学的运用探讨

在案例讨论中,注意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前沿性,最好能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从而能增大课程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讨论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集中讨论、分组讨论、师生互换式讨论。比如,模拟法庭的组织,选择在社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案件为例,通过师生一起充分地讨论、分析,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这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机敏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总之,案例讨论式教学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开放式活动空间,激发学生高度的兴趣,是一种集主体性、探索性、自主性、协助互动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二讲二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基础依据

理论依据:“二讲二论”教学模式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重点强调的是在作为个体的人和社会在协调统一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具体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二讲二论”等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实现大学生的完整、和谐、多方面、自由发展的路径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就是追求科学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就应该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各种方法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律政策依据:“二讲二论”教学模式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明确规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七条:国家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新形势进行的改革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二讲二论”教学也正是应此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称中央(2004)16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相关部门相继发文来具体实施。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二讲二论”教学方法是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教师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有效方法,能够极大地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

(二)构建的原则

1.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变单向性教学为互动性教学,这是以人为本搞好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在要求”,[3]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已然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二讲二论”中的辩论式、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展现个性的舞台。

2.道德教育为先的原则

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道德教育居于主导地位。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智育水平和健康的精神状态,以及积极的创新、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是承担着大学生德育教育急先锋的重要角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所包涵的道德内容和意义,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道德教育的独特作用。

3.实践教育为辅的原则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也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因此,大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中央政府也一再发文明确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此,“二讲二论”的教学模式也必然要接受实践环节的检验,所以,应该把辩论式和案例讨论式等学生参与主动性较强的教学扩展到课外,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的教育体制,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外的实践课时中以班级、专业和院系等为单位展开辩论和案例讨论等。

三、“二讲二论”模式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二讲二论”教学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和制度准备,而且要活学活用,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解决。所以为提升“二讲二论”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在构建与应用中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在“二讲二论”教学模式的操作和运用中有众多的问题需要去探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素质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教师是智慧的化身,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是教育对象。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功能被定位在对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上,教师的责任被定位在‘上传下达’即把所教学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跑样,不走调’即可”。[4]这样的标准也造成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择上唯学历、唯名校。这样的教师和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会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所以,改变传统看法,当下强调教师的素养和责任意识极其重要。一方面,教师认识问题、辨别是非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倾向,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更对大学生的成才担负重要使命;另一方面,现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应形势,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即在互动环节和实践环节发挥作用。“二讲二论”教学也迫切需要这种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修养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辩证、发展的思维。

(二)评价和考核机制的完善

每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教师竞争机制和学生学习的量化评价机制。此举不仅能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潜能,提高其素质,还能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要适当增加学生的评价和学校评价的权重,例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量化到60%,院系由各教研室抽调的教师组成的评课小组占到20%,学校督导组的评价占到20%。然后设置A、B、C、D四个等级,C级和D级的就要受到黄牌警告了。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则不仅仅要看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传统的指标,而是要综合辩论、讨论的表现、论文写作能力等一套把理论道德认知和实际操行表现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标准。基于“二讲二论”对教师和学生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能转变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并着眼于学生实践、思想和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1] 康秀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4] 聂沉香.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转变[J].教育探索,2008(7).

On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Two Talk and Two Discussion”Teaching Mod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XU Hong-jun

The“two talk and two discussion”teaching model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that use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lecture-style and keynote-style method to teach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an great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ase discussion and debate-style approach.In particular,case discussion and debate-style teaching modelshould be vigorouslycarried out and researched.It's required that wefully exploit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individual subjectivity,initiatives and creativity and thus improve the relevance,effectiveness,attractiveness and appe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keynote speech;debate;discussion

G642

A

绥化学院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补充资助项目(JG200932)

徐洪军(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辩论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政治攀附”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政治不纯”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