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式教学模式浅析

2011-08-15 00:45孟品超汤新昌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关键词:学会教学模式能力

孟品超 汤新昌(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构建自主式教学模式浅析

孟品超 汤新昌(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提出以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为基本点的自主式教学模式,从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实施过程两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教学模式;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策略,也是高校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建立以“三会”为基本点的自主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学会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在获取和积累知识的同时,掌握认知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独立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学会应用,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善于应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具体任务。

学会创新,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培养学生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科技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全程性原则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着眼点,不是局限在几堂课或几门课上,而是要考虑进入本专业教学任务范围的各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实践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将它们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综合考虑和设计。

对学生而言,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制定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计划,以加强某方面基础或发展某方面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的身份由单一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由单一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管理者。

(二)目标性原则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总量高速增长、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的现状。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体现在教学目标不能用固定“模子”去塑造人才,而要为学生应对未来不断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智能型教学转变,由被动式教学向主动型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和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四)主体性原则

只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懂得学习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上。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体现的机会和发展的自主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自主选择,是在多样性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条件,发展选择的能力。

(五)平等性原则

自主式教学模式应体现平等、民主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怀有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期望,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自觉地意识到学生所关心、所需要的东西,并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学习,珍惜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形成一个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方案

要真正把自主式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涉及到管、教、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学观念

当今世界,正在掀起一股新技术革命的热潮。面对时代的要求,大学的教学该怎么办?自主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推行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责任更重了,他们既要为学生创造有助于全面和主动发展、宽松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还肩负着教学改革的探索、升华和完善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改革的设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树立既遵守统一的教学计划,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树立既重视满足第一任职需要的训练,又重视为学生今后不断学习打好基础的训练,做到针对性学习与适应性学习的最佳结合;树立既重教又重学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树立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佳结合;树立既重视教法改革又重视学法改革的教学观念,做到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的最佳结合。

(二)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自主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课题。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行动策略上,应在提高对课程作用的认识、掌握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处理好课程内外部关系、认真分析现有课程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必须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合理建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和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素质、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等矛盾关系,加强新知识等的学习,加强学科交叉、综合,加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合理高效并具有适当弹性的课程体系。

(三)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新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他们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意识,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贯彻落实到现实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解决教学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系统中,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得多。主要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和展望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就现有的师资队伍而言,要更新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变传承型教学为研究型教学,靠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匠式”教学,向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教师发展,树立创新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核心指标之一的思想;要从知识的灌输模式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变,解除“师道尊严”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束缚;教师通过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思维。

(四)创新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改变整个教学和学习方式,不仅要教会学生接受怎样汲取知识,并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的相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既实事求是又敢于突破。自主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创新,要看学生下述几方面是否有突破:是否学会排疑解难、探求新知、质疑求异;是否变注重思维的结果为注重思维的过程,形成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是否对教材悟出新意,产生新的见解;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出的结论等是否有求新。在实践中可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践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始终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思想和方法应该是最合理、最通用、最具生命力的方法,因为它时刻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

第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是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望,意识到学生所关心、所需要的东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改革具有参与权。总之,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参与。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研究教学和总结教学经验时,也要把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放在一定的位置上。

第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及智慧的并进,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它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师风格不同,所以自主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氛围是不可能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衡量的,但它必须具有以下特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积极,自信心强,求知欲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仍然保持着冷静的深刻思考;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民主和谐的学术气氛。

(五)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把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自主式教学模式的鲜明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是在以学习为主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并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或结合个人兴趣在课外活动中完成。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研究,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并获得相应的提示,从而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智能结构;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开展科学研究相应的基本训练,为今后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未来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自主参与、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精神,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注重个性发展,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和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教学改革的难点是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原则是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因为只有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才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增加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自由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1] 籍长国.学习论探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 常咏梅,吕兰兰.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21(5):90-93.

Simpl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Self-teaching Pattern

MENG Pin-chao,TANG Xin-cha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dependent teaching model with learning how to learn,learning to use and learning to innovate as the basic points,and analyses the teaching model from its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eaching pattern;innovation ability;independent study

G642

A

孟品超(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猜你喜欢
学会教学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学会分享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会分享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