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黄仲则的诗歌创作

2011-08-15 00:49曾贤兆
关键词:爱情诗诗人诗歌

曾贤兆

略论黄仲则的诗歌创作

曾贤兆

清朝乾隆年间博学短命的诗人黄仲则把全部精力都贯注于诗歌创作,将自己的悲苦遭遇广泛而形象地反映在愤世嫉俗的诗篇中,又兼之才华出众,且能转益多师并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有清一代诗歌史甚至在中国诗歌史上应有的地位。

黄仲则;爱情诗;写景诗;述怀诗;诗学倾向;地位

清朝乾隆年间博学短命的诗人黄仲则,以其高超出众的才华,如泣如诉的诗歌和辛酸坎坷的命运,成为中国古代落魄士子的典型。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现存于《两当轩集》中的诗1 172首,词216首[1]3。这些杰出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清朝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黄仲则,名景仁,字仲则,又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卒于乾隆四十八年,只活了不到35个年头。他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时,却以自己坎坷辛酸的经历唱出了一曲悲歌。他的命运与时代表征的极大反差,以及他杰出的诗歌作品使他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并为后世所铭记。从《两当轩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命运悲苦的落魄士子,一个才华卓绝的天才诗人。他四岁便失去父亲,家道中落,七八岁时就能写文章,9岁能吟诗,16岁时应乡童子试,在3 000人中考得第一,但以后却屡试不爽。出众的才华与痛苦辛酸的人生体验玉成了诗人情感细腻、悲天悯人的人格气质和绮丽缠绵而又高迈雄健的诗歌美学风格,为有清一代的诗歌史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

一、情思缠绵情感真挚的爱情诗

仲则一生贫病交加,且漂泊不定,但他从未中断过诗歌创作,诗篇将他的生活历程、思想感情作了忠实的记录。他是一位才华超凡的行吟诗人,亦是一位高迈多情的浪漫骑士。《两当轩集》有一部分是他的爱情诗,如《秋夕》:“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全诗有一种多情善感的浪漫气质,主人公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但却永远在追求和失望的痛苦中挣扎。这首诗见于《两当轩集》卷一,是仲则少年时代的优秀作品,颇能代表其爱情诗的特色,细腻真挚,多愁善感,情思缠绵,词藻绮丽,完全是诗人个人情感的反应,具有唯美的特征。再如《感旧》其四:“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乌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两当轩集》卷一)《两当轩集》中的这一类爱情诗,也颇具李商隐无题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之特色,用典恰切而有所寄托,在缠绵悱恻、意旨隐晦、语义平淡、情感自然平常的诗句中,蕴含着对爱情的刻骨的痛楚和绝望。

《感旧》、《感旧杂诗》(《两当轩集》卷二)和《绮怀》十六首等是仲则爱情诗的杰作,也是他对业已逝去的爱情的追忆。在《两当轩集》里,除大量的记游、赠答和少数直接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外,最富有特色和最为人传诵的是这一类诗。它是仲则主观情感的再现和心灵的独白。仲则具有独立不倚的精神品格,他对自己深刻的内心体验常作令人心酸的抒写和催人泪下的叹惋,这些诗作再现了这位天才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以及他坎坷命运和抑塞的情怀。

二、气象阔大想象丰富的写景诗

仲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行吟诗人,踪迹所至,皆有歌咏。他用气势宏伟的笔触,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写钱塘江大潮,豪迈奔放,蔚为壮观:“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砰岩磓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观潮行》《两当轩集》卷一),充满诗情画意,成为抒情写景佳作。从景物描写的艺术构思看,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静态写,也有动态写;有素描,也有藻饰,气势飞动,变化多端。而且,渗透着作者的人生体验,包孕着一种深刻的宇宙意识。他写衡山日出,想象丰富,语言不俗:“峨峨衡岳配朱鸟,帝与作镇炎荒中。五峰插天祝融最,突兀谁与争其锋。”“人言此时日将出,仿佛水底离珠宫。须臾一线吐复落,菪然万丈车轮红。”(《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两当轩集》卷二)诗中奔放豪迈的气势,迥然有别于他的自伤身世的作品,在仲则集里尽管数量不多,却别有特色。

在他描写自然风物的作品里,往往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因此,出现在仲则诗中的这些生活场景和自然风物,不仅具有鲜明如画的审美特性,同时具有启人心智、催人警醒的认识和教化作用。如《观潮行》《后观潮行》(《两当轩集》卷一)《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歌》(《两当轩集》卷四)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仲则取材于实际生活场景和自然风物的诗篇,其价值不仅在于题材新颖,提供了新的审美对象,而且构思不凡,立意脱俗。

三、凄怨悲苦自伤身世的述怀诗

在仲则一生中,挚友洪亮吉与恩师邵齐焘都对他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邵齐焘这样描述他的学生仲则:“黄生汉鏞,行年十九……实廊庙之瑚琏,庭阶之芝兰者焉。家贫孤露,时复抱病。性本高迈,自伤卑贱,所作诗词,悲感凄怨。”[2]91仲则体弱多病,却又性格率真,为人处事,棱角分明。这在对母亲、对知己、对师长和挚友的情感上尤为显著。又因他孤高傲慢,故而落落寡合:“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两当轩集》卷一)。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与时代的表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的许多感伤的诗句中寄托着对人生失意的愤懑不平,这也是其诗歌的显著特色。“绿酒无缘消块垒,青山何处葬文章?”(《旅馆夜成》《两当轩集》卷十)“可怜宿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武昌杂诗》《两当轩集》卷二)“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熙和快著鞭”(《绮怀》其十六《两当轩集》卷十一),这样的诗句,在《两当轩集》里有相当数量,让人读来有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他身处康乾盛世,却以凄怆悱恻的笔触,书写穷愁潦倒的遭际。仲则集中的不少篇什如《都门秋思》(《两当轩集》卷十三)等广为流传,显然是因为其语言极为平淡,但情感却极为真挚,让人读来一股凄楚寒苦之情扑面而来,如《都门秋思》其三:“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困顿毕竟不是一贯如此,郭绍虞指出:“其实诗人游览名胜古迹,那能没有游资;诗人交游很广,未必全无资助。总之,在当时所谓文士而言,其所谓穷,只是对达而言,啼饥号寒,不过一时现象,毕竟还与一般寒士有别。”[2]1

文章憎命达。仲则卓越的天赋与人生的苦难从幼年时代开始伴随了他的整个生命,这使得他对生活的苦难和忧愁更加敏感,他在不断的抗争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这也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痛苦与潇洒相结合的风格。“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感旧》其二《两当轩集》卷一)“非关惜别为怜才,几度红笺手自栽。湖海有心随颖士,风清近日逼方回。多时掩幔留香住,依旧窥人有燕来。自古同心终不解,罗浮冢树至今哀。”(《感旧杂诗》其二,《两当轩集》卷二)感情真挚,体验深刻,诗意凄苦,极写诗人寂寞之感,再加上典雅华美的词藻,使他的作品极富美感而又荡人心魄。

然而,仲则集中也有很雄壮的句子,如《少年行》(《两当轩集》卷一):“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他渴望像先辈的英雄那样为国效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诗作显示出他少年时代高昂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全无悲秋之气,是仲则少年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在他的述怀诗中也是非常独特的。

四、诗学倾向及贡献

仲则的创作实践与袁枚的性灵主张有诸多一致,如《癸巳除夕偶成》(《两当轩集》卷九),癸巳是乾隆二十八年,是年诗人25岁。其一“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未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其二“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人皆笑语我独忧愁,并且这种忧愁是一种莫名的愁苦,“忧患潜从物外知”,一种近似先知的茫然之思,写出了一种忧患与我的如影随形,也仿佛是他个人生平的象征,高傲孤独,多愁善感,看到星月在天,便觉悲从中来。而“枉抛心力作诗人”其实是正话反说,真正能使他生命飞扬,找到生活意义的,还是他的诗歌和创作。正是在这些篇什里,他高举性灵大旗,表现出至情至性的意气和清高自重的人格。他的诗歌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中有泪痕、有苦心,有意志上的坚毅力量,亦有美学上的崇高境界,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诗人的影子。

仲则才华出众,而且转益多师,又能深入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并有所创新,故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两当轩集》中的五言诗,明显受到汉魏六朝诗风的影响,如《杂咏》二十首(《两当轩集》卷一)。《新安滩》(《两当轩集》卷九)等篇还具有乐府民歌的风味,长篇歌行受到李白的影响,《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前后《观潮行》都可看出他学习李白的痕迹。杜甫、韩愈、李商隐、李贺、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元好问等都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他把全部精力都贯注于诗歌创作,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并不一味粉饰太平,而是将自己的悲苦遭遇广泛而形象地反映在愤世嫉俗的诗篇之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又兼之才华出众,且能转益多师并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开拓,使他的作品感情真挚而又含义深远,从而奠定了他在有清一代诗歌史甚至在中国诗歌史上应有的地位。

[1]黄景仁.两当轩集[M].李国章,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黄葆树,等.黄仲则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I207.22

A

1673-1999(2011)01-0113-02

曾贤兆(1977-),男,甘肃白银人,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中文系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10-10-17

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廖燕文论研究”(qn201028)。

猜你喜欢
爱情诗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诗人与花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