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发展“SWOT”法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8-15 00:49雷宇
关键词:凤阳县凤阳集群

雷宇

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发展“SWOT”法分析及对策研究

雷宇

凤阳县玻璃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并显示出竞争优势。利用“SWOT”法,分析了凤阳玻璃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SWOT”法分析

一、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发展“S”与“W”分析

(一)优势分析

第一,资源优势。凤阳县是全国最大的石英原料基地,优质石英资源异常丰富,覆盖面积达80km2,远景储量超过100亿吨,矿石品位高,易采易选。在矿区附近已形成了密集的石英砂加工企业群,年产石英砂约500万吨,凤阳石英加工的石英砂能满足光学玻璃、超白太阳能玻璃、彩电玻壳、高档玻璃器皿、超薄玻璃、优质浮法玻璃等各类玻璃产品对硅质原料的要求,凤阳县优质石英资源为发展玻璃产业提供了充分持久的资源保证[1]。

第二,能源优势。西气东输天然气主管道从太和县进入安徽,在安徽境内经过阜阳、淮南、蚌埠、凤阳、定远、滁州通向南京。安徽首批6家用户(其中包括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已正式签订供气协议,预计到2010年底用气量将达到15亿m3[2]。天然气热值高又是清洁能源,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对改进玻璃企业的能源结构非常有利,方便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是凤阳县发展玻璃产业的突出优势。

第三,市场优势。凤阳县位于泛“长三角”区域内,这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的地区,市场容量非常大,无论建筑玻璃、汽车玻璃、日用玻璃,还是光伏及信息产业市场需求量在全国均居首位,凤阳县玻璃产业临近这样一个大市场,对下一步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是非常有利的。安徽省在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在中央“中部崛起”战略方针指导下,本省市场容量也快速扩大,需求旺盛。

第四,技术合作优势。安徽科技学院就坐落在凤阳县城,这为玻璃企业和高等院校进行科技合作、解决生产难题、研发新产品提供了便利。另外,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科技力量雄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名,拥有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实验中心,可随时为凤阳县玻璃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劣势分析

第一,玻璃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极低。据凤阳县经贸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县石英砂生产企业实际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左右,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华东地区玻璃产业石英原料70%以上来自凤阳。凤阳县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原材料供应地的角色[3]。凤阳县玻璃产业的主导产品——石英玻璃管、工艺管、石英玻璃原料、硅微粉等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上下游一条龙的系列产品;大部分产品都是外国外地厂家的原料或元件,能够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附加值高、高新技术系列的玻璃深加工产品较少,有的甚至空白,如以精石英砂为原料的电子玻璃产品、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等尚有待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第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是凤阳县玻璃产业发展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企业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来增强生命力,不断更新的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活力与竞争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观念保守、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凤阳县玻璃产业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少制胜的手段,难以为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撑。

第三,外部环境有待改善。除了自然环境的因素外,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在基础设施方面,凤阳的道路交通、通讯、城市管网、电力设施等距本省经济发达县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在社会环境方面,凤阳地区经商文化积淀不足,部分企业诚信不足,竞争手段恶劣等。同时,企业的创业、管理需要各种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而凤阳玻璃产业集群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凤阳玻璃产业集群所处的软、硬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发展“O”与“T”分析

(一)机遇分析

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玻璃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前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筑业、汽车业、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为玻璃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空前发展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管理体制的改革,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居住费用占支出比例将大幅上升,对住宅功能、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些要求将促使我国建筑物不断更新功能,如采光、隔音、节能、环保等,也将带动我国玻璃产业稳步快速增长。

第二,产业政策对玻璃市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贯彻执行,将给玻璃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4]。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和国家支持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战略实施给凤阳县玻璃产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玻璃市场向农村扩展,这就为凤阳县打造玻璃产业基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安徽的产业与长三角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安徽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为契机,按照产业互补、合理分工、实现双赢的原则,积极寻找对接优势,梳理互动条件,提高产业配套的水平和规模,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多层面的产业关联,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这也将给凤阳县玻璃产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挑战分析

第一,发展玻璃产业面临基础薄弱和融资难的制约。目前凤阳县日用玻璃与工艺玻璃已具相当规模,保温瓶年产量近1亿只,居全国首位。但浮法玻璃只有两条生产线,还没有建成太阳能电池、特种玻璃、多晶硅等企业,玻璃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基础薄弱、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等困难。虽然凤阳玻璃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规模较小,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未来凤阳要发展玻璃产业,仅靠企业自身融资难度很大,融资问题将成为制约玻璃产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当国家实施货币紧缩政策时,使玻璃产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玻璃产业受到融资平台制约。

第二,玻璃市场的激烈竞争将给凤阳县玻璃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国内投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已有近190条,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也为数不少,玻璃深加工生产线也是与日俱增。上海耀皮、江苏华尔润、浙玻、福耀、南玻、台玻、信义等国内大型玻璃企业,纷纷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的产品来占领市场,借以提升其产品在市场的份额与知名度,导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利润空间减小。另外,国内多个企业纷纷对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等产业进行投资,凤阳县的玻璃企业与国内几家大集团相比,规模还较小,起步晚,因此,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是异常激烈的。

第三,资源开发与玻璃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开采石英岩资源面临破坏山体自然状态,破坏山体植被,存在废石尾矿占用地面,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玻璃企业排放废气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工业粉尘对人体也有一定危害。因此,开发资源、发展玻璃产业都将受到环境的制约。

三、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不仅产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过度、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以核心产业为中心,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是凤阳玻璃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光伏玻璃为例,目前凤阳以安徽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光伏玻璃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太阳能毛坯管和玻璃棒、工艺管等,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极低。笔者认为此类企业完全可以进行技术创新,打造一条完整的从太阳能毛坯管生产——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生产——凤阳自主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产业链,引导玻璃企业从中间产品向上下游的延伸和低级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拓展,横向拉长产业链,纵向提升产业层次。

(二)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我国玻璃产业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如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全氧燃烧技术与装备、石英尾砂提纯及综合利用技术等,但这些都未在凤阳县玻璃产业得到大规模的运用,这些技术与装备不仅可以降低废气、废水、废弃固体物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废弃物,提高经济效益,摆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而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5]。因此,要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一方面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能效管理,积极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宣传环保理念的力度,通过税收等各项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要依托蚌埠玻璃设计院和安徽科技学院的人才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革,如进行科技合作、解决生产难题、研发新产品等;政府应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共享机制;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玻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力争使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优势产业领域和重点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保持国内先进,部分产品技术如浮法玻璃技术和多晶硅、单晶硅技术和装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动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第一,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是重要的硬环境。道路交通、电力、供水、通讯、互联网等地方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应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导进行建设,并避免对使用者收取过高的费用[6]。

第二,要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应制定和实施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于企业的各类专业化中介机构,诸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律师、仓储物流等机构。同时,要推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快建立各种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机构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第三,要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产业集群是大量企业的有机聚集,企业是构成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家的知识素养是产业集群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的氛围,培育城实守信、尊重知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进取务实、宽容失败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新的社会道德深入人心,营造适合集群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1]凤阳县石英资源及采选概况[EB/OL].http://fyzg.fengyang. gov.cn/index.asp.

[2]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bbwmw. com/site/anblgysjyjy.asp.

[3]凤阳县经贸局.凤阳县硅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分产业发展研究[R].2006.

[4]马列.关于2009年我国玻璃产业及市场走向的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09(2).

[5]赵海东.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秦兴方.县城产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F127

A

1673-1999(2011)01-0093-02

雷宇(1982-),女,湖北松滋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2010-09-2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凤阳县玻璃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2010sk369)。

猜你喜欢
凤阳县凤阳集群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
不同地域文化对凤阳歌民族唱腔的影响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探析——来自凤阳县的实践案例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旧凤阳花鼓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凤阳乔涧子明代琉璃官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