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

2011-08-15 00:50刘中良姜自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企教学质量学院

刘中良,姜自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

刘中良,姜自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等职业院校侧重职业性,在教育教学模式上,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这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双师”素质。企业锻炼在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成效、问题及措施加以综述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完善教师赴企业锻炼制度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双师;企业锻炼;成效;问题与对策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教师是育人之根本,是决定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软件建设--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上存在不足,特别是教师的结构上,存在着“从校到校”教师占的比例过大问题,他们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以至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也得不到有效发挥[1]。国家教育部和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高职教师实践技能匮乏的现状,出台各项有利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督促院校加强教师实践锻炼。教育部于2006年颁发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这种方式灵活、实用,利于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利于学院的长期发展;利于校企间的合作。但在实践锻炼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解决。

一、教师企业锻炼的成效

(一)企业锻炼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扎实,实践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是相背离的,通过近几年来的高职教育改革,教师的教学意识发生显著变化,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通过企业锻炼,高职院校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锻炼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引进绝大多数是采用“从校到校”的模式,这些新进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匮乏,操作技能不足,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难免会功底不足。通过深入企业锻炼,教师能够身体力行,深入一线,不仅可以拓展眼界,见到新知识,学到新技能,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巩固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3]。在企业锻炼的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与企业领导,业内专家和一线员工交流探讨,了解了目前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也有效地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衔接化,知识架构的完善化,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能够把握知识的衔接点、重难点,丰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二)教师企业锻炼利于学校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师资水平,完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在深入企业一线的锻炼过程中,更新了知识,掌握了本专业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可以本着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编写一些教材教案,这对于学院是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完善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

了解企业运作,掌握企业架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企业锻炼,熟悉企业各部门的管理理念、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这对于学院改善人事制度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同时根据企业所需有的放矢,有针对地调整课程标准体系,修订课程结构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企业锻炼利于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科技水平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不仅仅是去学习,去锻炼,更是企业发展的一剂催化剂,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带动了员工学习的氛围,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把新的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三是推进了企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有着较强的科研水平和成果,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在企业中成果可以转化为效益,教师的参与也会推进企业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技术攻关能力。

(四)教师企业锻炼架起了校企间的桥梁,实现了校企间的“双赢”

“面向市场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教师赴企业锻炼增强了校企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拉近了校企间的距离,创造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良好条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同时通过教师的企业锻炼也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科研的进步,效益的提升,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教师赴企业锻炼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间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实现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结合,加深了校企间人才供与需的紧密性、一体化。

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面临的问题

(一)时间安排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说,师资缺乏,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寒暑假参加短期的企业锻炼,而在寒暑假,一方面教师希望可以好好休息;另一方面兼做科研或者为下学期授课做好准备,所以教师真正俯下身来,深入实践困难重重。

(二)企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实践锻炼是提高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提升学院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许多高职院校在此项工作上大力推进,但往往只发挥了主动性,忽视了企业的接受性,结果只是一厢情愿。对于企业而言,追求效益是根本。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长短不一,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是完成学院下达的指标,并不能安下心来,踏实工作;其次是把重要任务交予实习教师,实习完毕还得交接,只会增加他们的管理成本和工作负担;再者,牵扯到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企业更不愿意接待教师实习,不愿意传授教师一些新技术、新经验,以致教师实践锻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完善的学院管理制度是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有效保障,良好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是教师企业锻炼的有力支撑。在安排实习工作单位上,院校和教师角色换位,学校变成了幕后的工作者,制定目标政策、安排实习计划、督导检查工作等,实践锻炼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由于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上难免会差强人意,影响锻炼的效果。此外,锻炼一般安排在国家法定的寒暑假期间,如何保障教师的科研、工资待遇等等都需要学院出台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三、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纽带,积极为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校企间应做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优劣互补,实现校企间的互惠、互利、双赢、良性互动的战略联盟,这对于提升企业对高职教学的认可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院角色转变

学院应从幕后走到台前,积极为教师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与企业加强交流磋商,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提升教师锻炼的积极性及在企业中地位。

(三)整合校内有利资源,创办自主产业

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宝贵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创办自己的产业,利于教师实践锻炼、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利于学生就业、利于产学结合,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四)管理制度完善化,政策制定合理化

在对教师锻炼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上,应多倾听教师的心声,做到切合实际,以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在锻炼结束后,教师应积极总结交流,分享经验知识。

[1]吴志明.对高职青年教师强化实践锻炼的探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4):43-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EB/OL].http//xn.sdmyxy.cn:8013/Article.asp,2006-11-16.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48-50.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4-0014-02

2011-11-30

刘中良(1984),男,山东台儿庄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猜你喜欢
校企教学质量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