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的语言模因传播现象探析

2011-08-15 00:49柴清丽
关键词:总动员模因语言

柴清丽

电影片名的语言模因传播现象探析

柴清丽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中提出的假设,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以模因理论为基础,以电影片名语言为语料,从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两种传播途径出发,剖析了电影片名中语言模因的传播现象。

电影片名;模因;模因传播

当今社会中,电影已经成为人们青睐的众多娱乐方式之一。它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是一门文化性极强的艺术。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影片内涵固然重要,然而,首映前片名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片名无疑更易吸引众人眼球,赢得高票房率。为此,各电影导演剧组往往在电影片名上颇费心思,通过采纳模仿、借用、复制古往今来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文化理念、谚语等来增强电影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之所以模仿这些源语言,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传播性较强的语言模因。

一、模因论理论

(一)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这一术语在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出现,该术语模仿生物传递单位基因gene而来,它与基因相似,是靠复制而生存,靠模仿而传播的文化传播单位,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模因通过从广义上说可以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从而在模因库中进行繁殖。像曲调旋律、思想概念、时髦用语、时尚服饰等都是模因[1]。随后,Dawkins的学生Susan Blackmore继承并发展完善了模因论,她在著作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模因了。”[2]当然,模因也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强势模因即Dawkins所说的成功的模因,他认为成功的模因与复制基因的特性一样:长寿、生殖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1]。这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存活很长时间,复制能力强大,且必须能够被精确地加以复制。

(二)模因的传播

模因的传播途径是极其多元化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2]。谢朝群博士从模因传播机制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模因的传播主要有重复与类推两种方式[3]。以何自然教授为代表的部分模因论研究学者则在Blackmore的模因进化观点的基础上,从模因的传播类型出发,将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分为基因型(memetic genotype)和表现型(memetic phenotype)[4]。基因型包括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表现型则包括同音异义传递、同形联想传递以及同构异义传递。基因型的基本特征为: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表现型模因的基本特征为: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二、电影片名中的语言模因传播

随着当今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鉴赏文化水平的提高,电影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电影制作过程中,语言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所有电影传达出的语言中,电影片名堪称为“眼睛”或“窗口”。通过考察,电影片名中不乏有许多经典的或是标志性的语言模因。本文主要从何自然教授所提出的模因传播类型,结合具体电影片名实例来剖析其中的语言模因传播现象。

(一)模因基因型传播

电影片名中的模因基因型是指直接借用或复制固有的诗句、典故、俗语做电影片名的现象。影片的制作者或导演用它们做片名,将众所周知的信息与电影相结合,直接揭示主题,同时可以引起观众兴趣,必欲先睹为快。下面从“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是指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直接传递,这样有利于观众们在欣赏电影时,将作品与片名传达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影片的主题。其中,在电影作品中较为典型的是直接引用原型作品名称。由于模因的典型特征就是“模仿”、“复制”,因此,将原型作品拍成电影,并直接引用作品名称也是在进行语言模因的传播。例如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就是根据李可的同名作品改拍的,该影片的上映无疑对作品本身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同时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杜拉拉”成为了现代企业女性白领的代名词。电影《荆轲刺秦王》、《色·戒》也都属于此类。将这些经典作品搬上荧幕,更加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助于帮助观众了解历史,关注社会的变动和发展。

直接将固有的成语、谚语、俗语、诗词名句等复制到电影片名中也属于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如2006年底上映的由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属此类。据说,该片最早在美国《时代》杂志上称为《秋日的回忆》,后来又改用《重阳》或者《菊花杀》,但是,觉得都不能体现影片的气势,最终借用了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诗句来作片名。该诗句气势磅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片中刀光剑影、幅员千里的宏大战争场面,同时在吸引观众、赢得票房上也是更胜一筹。又如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典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的情节,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意为忠诚之证。剧中三位壮士仿照梁山好汉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生不能同生,死愿同死”。因此,左右剧中角色关键的“投名状”就成为片名的最佳选择。此外,《非诚勿扰》、《夜宴》、《一见钟情》等都是引用典故或借用成语、俗语命名。

2.相同的信息异形传递

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是指片名内容与源信息一致,但实际传达信息与原模因的内容有所偏离,甚至大相径庭。使用这类模因做片名,观众易很快从大脑中调动出已有模因的涵义,并有助于激发观众对用该模因做片名的电影的好奇心。如2005年在中国大陆上演的电影《恰同学少年》。片名源于毛泽东1925年秋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原句描述了当时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在峥嵘岁月里,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而该电影叙述的却是几个大学同学之间的爱情故事。显然,《恰同学少年》有意原封不动地复制名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有效模因,却背离了原模因传达的意义。再如电影《霸王别姬》直接复制京剧经典《霸王别姬》,却与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无关,而是讲述了两个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在模因传播中就属于典型的相同信息异型传播。再如电影《千手观音》讲述了一刑警队长破获一起重大盗窃倒卖文物的侦查故事,但取名时借用2005年央视春晚上观众颇受震撼的舞蹈《千手观音》,以期通过该舞蹈的轰动效应激发观众观看的兴趣。

(二)模因表现型传播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看作是模因的表现型[4]。这种类型的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具体到电影片名中,是指对固有语言模因或语言的某些成分进行灵活改动,按影片的实际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这些语言模因大都源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诗词、俗语以及名言名句的形式或内容。相对基因型传播而言,表现型模因更加脍炙人口,传播速度更快,模仿性体现得更强,有助于增强原模因的受关注程度及影响力。其特点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主要有两种情况:

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

同音异义模因是指在保留原来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同音字或词通过谐音的方式对固有的语言模因进行横向嫁接,既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又能更为确切地描述影片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的喜剧电影《多此一女》模仿“多此一举”,因谐音将“举”换为“女”,讲述了一个叫秋秋的小女孩因父母离异,在父母各自重新组建的家庭中显得有些多余的生活故事。该电影通过易字,引入“多此一举”这一大家耳熟能详的强势模因,有助于观众联想电影所要讲述的故事情节,有效地宣传了影片主题。又如200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About Adam引入中国时模仿成语“引狼入室”被译作《引郎入室》,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男主角亚当欺骗、玩弄感情的本质。透过该影片的译名,容易激发中国观众观看电影究竟的兴趣并进而了解影片内容。除此之外,像电影《胡说霸道》、《神通鬼大》、《一路顺疯》、《缘来是你》、《猩猩知我心》、《精舞门》等皆属于此类语言模因传播方式。

2.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这类语言模因是指固有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只改变部分内容。这种表现型模因传播的现象在电影片名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众所周知的“总动员”系列电影,自从1995年美国动画电影Toy Story在大陆被译成《玩具总动员》后,“迪斯尼/皮克斯”出产的动画片都被译成“**总动员”了,可以说“总动员”已经成为“迪斯尼/皮克斯”出产的动画片具有中国特色的片名标志。例如:《昆虫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蜜蜂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之所以如此翻译,主要是由于这些电影直译不太响亮,而“总动员”在电影片名中经过不断地复制模仿,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优势的强势模因,因此,后来许多进口动画电影“继承传统”,以“**总动员”命名,以便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2008年5月上映的《潜艇总动员》讲述的是两只实习小潜水艇阿力和贝贝的深海历险故事,乍一看片名许多观众凭借一贯的印象,以为是进口动画电影,后来发现是国产电影,这无疑也是借助于强势模因“总动员”对电影进行宣传。

再如2006年低成本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因票房率较高,故“疯狂”便成为一个强势模因。导演们借此契机将“疯狂”继续演绎:《疯狂的赛车》没让影迷们失望,《疯狂的项链》也于2009年底在北京开机。

此类影片名还有以“**呼叫转移”模因为基础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命运呼叫转移》。再如电影《窈窕淑女》、《窈窕奶爸》以及2009年9月上映的电影《窈窕绅士》,它们的源模因来自《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同样,在描述某一类人群的风采故事时,又经常复制“**本色”这一模因,如《英雄本色》、《女人本色》、《男儿本色》等等。

三、结语

语言无处不在,电影片名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从语言模因的传播途径出发,用具体实例说明许多电影片名源自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典故、俗语、流行用语等的形式或内容,分析了如此引用或模仿的意义所在。语言模因论对于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借此理论来剖析电影片名中的语用问题可以为语言研究者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途径。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G206.2

A

1673-1999(2011)01-0156-03

柴清丽(1986-),女,山东青岛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外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0-10-10

猜你喜欢
总动员模因语言
夺花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语言是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海底总动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海底总动员2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