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9高月亭
关键词:服饰文化汉服服装设计

高月亭

汉服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高月亭

汉服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服装样式,具有整体性、宽松性、装饰性等特征。对汉服元素的借鉴与运用,是有利于现代服装设计回归和吸纳传统文化、寻求文化属性、提升和塑造服饰民族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汉服元素;服装设计;运用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于物质形态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个拥有厚重文化与历史的民族来说,其服饰文化的累积与传承,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1]。汉服是我们汉民族历经几千年所累积的一个整体的服饰概念,它不仅仅具有功能特质,更多的是来自文化上的。

一、汉服的概念界定

对于汉服的概念,最初是由一群服装学院的学生以及传统服饰爱好者在网络上兴起并推展开来的一个概念,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和商业运作参与,汉服作为一项文化和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学术界也对此加以了界定。以往的汉服基本上是这样定义的,汉服即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历经汉、唐、宋、明3 000年,经过历史延续而呈现的具有汉族服饰特点的为汉民族所使用的服饰。

从以上概念来看,对汉服的理解也存在某种偏差,具有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色彩。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汉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主流,汉族服饰也是如此,它深刻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沈从文先生说过,胡服也是从汉服借鉴过去的。汉服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将其视为静止的、孤立的、单一的某一民族的服饰并不妥贴。对汉服的概念认定,笔者认为应当以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视角加以界定,即汉服是历史上以汉民族为主的华夏服饰的一种总称。它主要是指从夏商周到明朝近4 000年间,以华夏民族文化为基础自然演变形成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具有浓郁华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二、汉服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汉服与其它民族服饰以及西方的服饰有着根本的区别就是在于汉服讲求整体性。对面料和配饰都没有明显的分割,而是追求一种整体的效果。比如在布料的衔接上不用扣子而使用绳带系结,在形制上,基本上存在“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基本上对面料不作过多的分割,而是遵从与自然的过渡。这就使得面料随着人体的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曲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延伸变化,能够勾勒出多方位的视觉美。

(二)宽松性

汉服所依存的是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就使得舒适性成为汉服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汉服产生的区域环境来看系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地处温带,在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上,也有宽松性的内在需求。纵观历代服饰的发展与沿革,相对于今天的服饰来说,宽松性是汉服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古朴的秦汉服饰,富态的隋唐五代服饰、高雅的唐装,还是堂皇的明装,这些服装所给我们呈现的都是宽衣式的服饰特征。如历史名画“簪花仕女图”的服饰来看,袒胸、露臂、披纱、斜领、大袖、长裙等,呈现的即是宽大、随和、飘逸的着装状态[2]。

汉服的款式与其他服饰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有直裾、曲裾、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深衣等。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汉服的运用在款式上往往是加以简化的,且多应用于时装,对在中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服装的式样应用,大部分是展现其宽大的风貌和复古的兴起。例如较有代表性的圣罗朗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其所表现的上衣都是宽松型的,传统的平面结构手段能够迎合简约的风格,但如果将传统的平面结构完全再现的话,在现代设计中是很难的。

(三)装饰性

我们要把传统服装和现代生活方式、现在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是中国的又是现在的民族服装,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推行汉服。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局部使用传统服装的元素。如立领或门襟.盘扣等因素结合西方服装体系中的以人体为根本的合体裁剪,能更好地体现女性的优雅、含蓄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将传统的丝绸面料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丝绸面料要在日常生活中经久不衰,就需要与新型混合化纤面料相结合,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装设计中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面料上的花纹及其各种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装所不可比拟的。

图案装饰在中国现代服饰的应用。传统图案和装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出新之出,其相对的独立性使他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上去,但是,中国传统纹样和装饰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过于复杂。所以,应用时必需简化。

在历代最为基本的四类织物棉、麻、毛、丝中,汉服在面料选择上多用麻、丝。由于棉花进入我国的时代较晚,到元明时棉布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面料,而毛作为日常织物则不多见于平原地带。所以麻、丝是最为常用的两种织物。麻对用于日常着装,而丝则用于官府,具有身份、地位以及士人所服有[3]。

当代服装对汉服面料元素的借鉴是对麻、丝绸的大量运用,尤其是苎麻、大麻等,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进行了大量的运用,人们对麻称之为“中国草”或者“汉麻”,从中可以看出运用的频繁。而丝绸的借鉴和运用,则是现代服装添加中国元素所惯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内衣对丝绸的大量运用,则利用了丝绸料薄、柔软、质感等特性。传统丝绸面料与新型化纤材料进行混纺,使其在服装设计中有更广的应用领域。面料上的花纹及其各种美好的寓意更是西方服装所不可比拟的。

汉服的图案装饰经历代的积累与演变,呈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反映了我国汉民族在不同时代的心理情感、主观意念、社会习俗、道德风尚以及审美情趣等。汉服除了作为功能性物品外,还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社会功能。

汉服中的图案和装饰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出新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汉服中的纹样和装饰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需要加以简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宜男百草,吉庆(馨)有余(鱼)”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绣花、滚边、挖嵌等传统工艺是汉服的有效再现手段,但却不能完全照搬花俏复杂的18镶滚。

三、汉服元素的借鉴与运用

汉服作为我国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服饰的一个整体,对于当代服装设计的运用,需要加以取舍,将其精髓与当前的时代需要相结合,有所选择地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当前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继承民族传统的一个极好的方法,而对于汉服元素的认识与运用,则是这一方法实现的唯一的必要的手段。

跟风和模仿在国内设计界已经持续了20多年,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设计师热衷于对西方形式的模仿和克隆,想以最“快捷”的方式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即使在对传统服饰——汉服元素的借鉴上,也多是通过西方设计师所观察的元素和特点来加以模仿,以迎合西方人的设计标准和审美要求。比如对服装设计色彩的汲取,红色在西方设计师眼中是最能体验中国服饰文化的元素之一,而国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考虑汉服元素在颜色上的运用往往也是首选红色为主。红色在汉服中固然有着重要的代表性,但并非是汉服色彩的全部,汉服的色彩元素有着丰富的选择空间,比如汉服的深蓝朱紫、唐服的艳丽华彩、宋服的浅蓝葱绿,这些都是可以加以选择的,而红色只是明朝汉服的一个色彩表示,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汉服色彩元素。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西方设计师所认识和形成的汉服理念,而缺乏自身的分析,只能是模仿与跟风,而没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除了对西方设计师的模仿与跟风,在吸收、借鉴汉服元素进入当代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国内服装设计师缺乏创新,直接拿来主义也是设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4]。汉服作为一个传统服饰的概念,已经成为历史和过去,不可能也无法完全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但其作为服饰文化,对于当代服装设计并不就此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有着重要的文化继承作用。设计师通过对其富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局部元素加以创新吸收,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便能成为我们独具民族特色的个性服装。

但是,当前的一些服装设计师,尤其是推崇汉服元素的设计师,在对消费市场方面的了解是不够的,大部分是在追求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化设计,无论是服装设计院校热爱汉服而孜孜不倦的在校学生,还是已经进行了商业化运作的,将自身作品推向市场的设计师,其作品在设计目标定位上,首先是艺术的、富有汉服文化的设计作品,这样本末倒置的定位导致的结果是缺乏与市场的互动,其设计的产品只能独自欣赏,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吸纳和借鉴汉服元素并没有错,将作品设计得尽善尽美是设计师的职责所在。但是,服装首先是物质性的、功能化的东西,它需要设计师拥有统揽全局的眼光,在借鉴汉服元素的同时,把握消费市场的消费心理,设计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服装来,需要将汉服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市场购买的动力,融合传统的元素、现代的元素、时尚的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遵循服饰艺术自发性、非组织性发展的规律,遵循服饰客观实用功能至上原则的同时,适当地对人们的现实服饰消费生活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引导,使汉服的内在文化和时代朝气充分体现于服饰艺术之中。

深入了解和认识汉服的元素、服装设计的规律性与市场心理的变化,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等,对汉服元素加以改造,推陈出新,去粗留精,将汉服中那些亮丽的动人之处尽数发挥和弘扬出来,将汉服中的那种厚重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性同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及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以汉服文化元素为设计源泉进行时尚设计,对于服饰文化本土化、个性化、民族性以及时尚化都是很好的一种嫁接方式。同时,对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品牌以及开拓国际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服装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期待服装设计师努力提高本身的审美意识、应变思维和全方位技巧,去拓展服装设计崭新的领域。

[1]楼慧珍,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21.

[2]尹志红.浅谈我国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报,2005(4).

[3]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

[4]李毅.文化经济的汉服演绎[J].中国服饰,2007(12).

K234

A

1673-1999(2011)01-0149-02

高月亭(1982-),男,山东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41)艺术系教师。

2010-10-17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汉服服装设计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汉服新“江湖”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上台说汉服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