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探析

2011-08-15 00:49刘巧丽
关键词:社会化政治思想

刘巧丽

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探析

刘巧丽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形成政治认知、校正政治评价、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功能需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坚持以强化政治认同、培养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为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政治社会化问题也逐渐进入了中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视野。政治社会化是每个人要成为社会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和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紧密相联。在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变迁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人的政治社会化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发挥何种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认同、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等政治文化的过程,作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政治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政治化及社会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即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对社会成员施加政治影响,将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二是社会成员获得政治文化的过程,即社会个体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模式[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对社会成员进行价值灌输、思想教化的过程,是统治阶级强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是对民众进行思想引导,以期价值认同、巩固政权的必然途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任何政治体系要维护并巩固其政治秩序,就必须设法提高其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政治角色。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要功能作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政治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的政治角色。政治社会化过程就是政治角色学习的过程,社会成员按照强制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学习特定社会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行为方式等,形成自己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从而成为符合特定社会的政治成员。

第二,传习既定的政治文化,为政治文化的维持、改造和创新创造条件。一定的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赖以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纽带。政治文化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有当社会成员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中接受社会已经认可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论时,既定的政治文化才获得认同,并维系下去,但是,社会政治生活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社会的政治文化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创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第三,维持政治体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通过政治社会化,社会成员形成和具备被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和信念,是社会政治体系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也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因此,任何政治体系要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就必须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化,使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的价值标准,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作用取向

我国政治社会化具体工作的开展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的名义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因而要求我们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入分析新时期对全体公民思想活动发挥作用的客观环境,正确审视新形势下影响全体公民的重大现实问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科学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2]。

第一,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作为社会整合方式之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确认和尊重不同社会阶层及个体的多元利益和价值诉求,其运行路线不应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而应是回应性与对话性的交流活动。维护我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主导和权威地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使命,但纯粹的居高临下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将会使正确的理论信息抽象化、教条化,增加其不可接受性。只有在确认和尊重不同阶层及个体异质性的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基础上,使整体主义与以人为本达致有机平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契合于社会多元的正当需求,其生命力才得以真正焕发,才会获致社会和谐与有机团结的功效,才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品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政治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抵制非主流政治文化的消极作用。政治信念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由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决定。政治主体的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与政治凝聚力的加强,有助于实现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是保持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政治信念的丧失或迷失则可能引发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现实的冷漠和怀疑,导致对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认同危机,造成政治组织的政策、方针失去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产生政治不稳定,甚至引起社会动乱[3]。因此,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实现公民高度的政治认同,保持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提高政治认同,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才能使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文化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既在思想上又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培养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引导群众有效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行为,满足了公民日益强烈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增强了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极大地增强了政治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有利于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政治参与本身也是一种广泛而有力的社会监督,这有利于克服各种政治机构的官僚主义,遏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长,因此,有效的政治参与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4]。

我国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然而,政治参与的实现以及政治参与是否有效,还取决于是否具有政治参与所必需的政治素质,是否掌握了有效参与所要求的政治知识和技术。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就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等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使人们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国情”,加快培养公民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塑造中国的“政治人”,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不仅了解政治运行过程和规则,而且要认识自身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善于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稳定、体系维持最根本的着力点,也是最关键的要算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内部与外部条件。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来看,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者的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与变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来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

[2]唐源,钟顺玉.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10).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4]蔡冬梅.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D643

A

1673-1999(2011)01-0025-02

刘巧丽(1978-),女,四川泸州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政治学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0-10-11

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研究”(2008D07)。

猜你喜欢
社会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