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

2011-08-15 00:50燕玉芝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实用英语汉英原则

燕玉芝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语言学

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

燕玉芝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经历由翻译纠错到理论探讨的过程。公示语翻译属于实用英语翻译。本文分析了林克难提出的实用英语翻译“看易写”原则和丁衡祁提出的公示语翻译ABC模式。该原则与模式摆脱了“信达雅”的束缚,可用来指导公示语翻译。文章还指出了公示语里不需要翻译的三种情景。

公示语翻译;“看易写”原则;ABC模式

前言

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志、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1]。公示语是一个地区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英文公示语是国际大城市的重要标志。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ranger教授曾经说过:奥运会将给中国的旅游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他也给我们提出了一条建议:北京的公示语应该双语化。他认为这对吸引奥运游客来说至关重要。无可否认,规范的英语公示语不仅可以方便国际友人在华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旅游,还可以体现当地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公民文化素质,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示语的翻译既没有文学翻译的“宠儿”地位,也不像科技、法规等应用文本的翻译那样走红。这就造成国内的英文公示语翻译非常混乱,以至于Granger教授说“外国人来中国会有一些紧张感,比如公共标识看不懂”[2]。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北京和上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双语公示语纠错的浪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很多其他的城市,翻译失误的英文公示语仍然随处可见。一些中小城市的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设置英文公示语。这种现象和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极不相称,给外国人士带来了不便,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形象。因此,笔者拟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早在1959年,Vinayamp;Darbelne两位学者就开始了对公示语的研究[3]。之后,该研究在西方发展起来,并逐步规范化。然而,较早关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则是中国学者何自然。他在1998年主编了《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及语用失误问题[4]。同年,倪传斌和刘治两位作者在《上海科技翻译》第2期发表了题为《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的文章,提出了标记语汉译英的过程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5]。他们的研究开创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先河。新世纪以来,随着来华人士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立项并资助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开通了相关网站,并在高校间巡回做讲座。2005年,该校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开始对公示语翻译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研究。2008年,他们又开发研制了“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服务当时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语言人文环境建设,并为其他国际化都市和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智力服务。上海市也于2004年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法专家委员会”,以期提高上海公共场所英文使用规范化水平和城市文明形象,促进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上述努力改变了以往我国英文公示语建设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局面,也使得公示语翻译研究在21世纪逐渐成为热点,发表于各期刊的相关论文也多了起来。

然而,综观之前的学术论文,笔者发现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公示语翻译纠错的层面,研究不够深入。只有少数论文在理论的高度上探讨了公示语翻译问题。被应用最多的理论当属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比如贺学耘(2006)[6],牛新生(2008)[7],刘法公和徐蓓佳(2008)[8]等的研究都是基于该理论。在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之后,贺学耘认为公示语是一种呼唤功能型文本,它的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策略;牛新生认为公示语翻译首要的任务就是译出其感召功能,以使译文取得公示语文本的预期效果;刘法公和徐蓓佳提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是简洁、统一、易懂。他们的研究结果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要遵循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的原则,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充分强调翻译发生在读者身上的效果。这与传统翻译就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因为传统翻译崇尚的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除了这些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探讨,比如杨永和(2009)结合大量例证,对我国优良公示语和不良公示语作了社会语用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的社会语用问题[9]。但他的文章中分析的例子多数是汉语公示语,涉及公示语翻译的部分只占了很小的篇幅,更没有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而皮德敏(2010)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公示语的翻译除了应该坚持以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这一主要原则之外,还要辅之以语境制约原则。这就使得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结合了起来。此外,莫红利、金美兰(2009)还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分析了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翻译时候需要培养的几种意识[10]。

不难看出,国内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正在从以纠错为目的转为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更着眼于从宏观上来认识公示语翻译。一些学者应用西方翻译理论,比如交际理论、目的论等,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但是却没有哪一个原则既能用来分析现有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又能给译者指出翻译公示语的具体路径。为了使公示语翻译少走弯路,也为了使译文效果更加合规,笔者拟对公示语翻译的具体原则进行探讨。

二 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原则

(一)公示语翻译的类型

在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具体原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其所属的翻译类型。只有确定了翻译类型,才能有的放矢,找到有针对性的翻译原则。翻译的分类不止一种,但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将其分为三大类: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专门用途翻译(special language translation)和实用英语翻译(general language translation)。他认为专门用途翻译包括科技、商贸、法规等的翻译,而实用英语翻译则包括新闻翻译、广告翻译、电影(包括配音、片名、字幕)翻译、公示语翻译等等[11]。霍恩比的分法把长期以来不受重视,但目前又发展迅速的实用英语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有利于学者专门研究。这种分法一经提出,便得到翻译界的广泛认可。本研究也将采用此分法。因此,公示语的翻译也应当属于实用英语翻译。

(二)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长期以来,实用英语翻译的理论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其实践发展。不少研究者仍在用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来翻译实用英语。但林克难(2007)指出“信达雅”对文学翻译也许非常有效,却“并不完全适合于实用英语的翻译”。他还强调,有时候正是“不顾译入语读者的反应,过于忠实于原文”才导致了“实用英语翻译效果欠佳”。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他于2003年提出了“看易写”的实用英语翻译原则。“看”指的是充分阅读并积累说英语国家的实用英语材料,以备适时地直接借用。“易”是指让译者仿照英语中同类文本的格式、语言特点、甚至措辞去翻译。“易”的时候要重视读者的反应和译文的效果。[12]这一点在后来一些学者的文章里也得到了认同,比如贺学耘、牛新生、刘法公和徐蓓佳等,他们都认为翻译公示语时应该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强调源语的预期效果。“写”则是基于需要翻译的素材,按照英语中同类文本的格式,直接用英语将素材内容反映出来。该翻译原则不再认为“信”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认为重在“看”,从而使实用英语翻译更简便、地道。根据霍恩比对翻译种类的划分,公示语翻译作为实用英语翻译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借鉴林克难提出的“看易写”原则来进行汉英翻译。

“看易写”原则的提出,对实用英语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而也为公示语翻译原则的探讨指明了大的方向。但该原则也绝非完美。一些学者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看易写”原则漏掉了在英语国家看不到的中国特色的事物、活动或机构。后来,丁衡祁(2006)提出了公示语翻译 ABC模式(the Adapt-Borrow-Create 模仿-借用-创新)。他认为“英语中如果有现成的对应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这一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适用的。英语中如果有类似的表达可以参照借鉴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嫁接改造’的方式。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如果我们要翻译的公示语在英语里找不到相同或相近的表达,那么就必须按照英语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创译,一定要防止对号入座的机械翻译”[13]。丁教授这一模式中的“创译”就是针对那些汉语里存在,而英语中找不到平行文本的公示语而提出的翻译方法。由此可见,ABC模式弥补了林克难“看易写”原则的漏洞。至此,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理论上了新台阶,摆脱了“信达雅”的束缚。

但笔者认为,在上述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取“不译”措施。笔者认为有三种情况不需要翻译。第一种是国际上通用的或者中外读者都能理解的明显易懂的图片,比如,残疾人设施标志(facilities for disabled person)。在这种情况下,图片本身就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所需表达的意思,如果再煞费苦心地翻译成英语的话,就完全成了多余。事实上,笔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也注意到,美国凡是有这个图片出现的地方,也基本上都是没有相应的文字解释的。可见,该图片的意义几乎人人皆知。我们又何苦要去翻译它呢?第二种是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一些地方的墙上赫然写着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是给我们中国公民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外国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即使我们费了很大努力将这个公示语翻译出来,外国人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更不会去按照我们提倡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来行事了。因此,笔者建议这部分公示语完全可以不译。第三种不需要翻译的是一些有损我们国民形象的汉语公示语。比如,有些公园有“禁止随地大小便”这样的公示语。如果将此翻译成英语,外国人看了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估计会认为我们中国人素质很差,认为中国人喜欢随地大小便。这就大大损害了国人的形象。为了给外国人留下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印象,笔者建议这部分内容还是不译为好。

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公示语翻译近年来备受关注。林克难和丁衡祁两位教授,没有拘泥于传统翻译“信达雅”的束缚,在之前学者单纯纠错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别提出了实用英语翻译“看易写”原则和公示语翻译ABC模式,对公示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们为后人指出了一条简便之路,那就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直接“借用”英语平行文本,或“模仿”而“易”之,从而得出规范文本。对于英语里没有平行文本的,则要根据英语习惯“创译”。可以说,他们两人为我们指出了英文公示语翻译的具体途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示语都需要翻译成英语的。笔者在文末还指出了三种不需要翻译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公示语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翻译界、政府和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翻译界要继续提供技术支持,严把翻译质量关;政府要高度重视,制定相应政策,将城市公示语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来;全体公民也要积极行动,投入到公示语纠错和建设中来。

[1][13]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2]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3]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2010,(2):131-134.

[4]何自然.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C].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8.

[5]倪传斌,刘 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2):19-21.

[6]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59.

[7]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3):89-92.

[8]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9]杨永和.我国公示语的社会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9,(6):113-116.

[10]莫红利,金美兰.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9.

[11]Mary Snell-Hornb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12]林克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上海翻译,2007,(3):5-8.

H315.9

A

1674-3652(2011)06-0115-03

2011-08-15

燕玉芝(1981- ),女,河南济源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雪 豹]

猜你喜欢
实用英语汉英原则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prah Winfrey’s Speech at the Golden Globes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学英语教育对实用英语学习的影响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职实用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