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49梁冬梅李宝宝
大众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归因动机个体

梁冬梅 李宝宝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梁冬梅 李宝宝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其已受到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大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欠佳,制约其全面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以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自学任务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和复杂的结构。它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有效的管理自我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大学的管理更加自由、松散,大学生自由支配的余地大,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在此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与自律性就尤为重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明显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鉴于高等教育和管理的特点,自主学习应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则让人堪忧,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大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显著差异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以升学为主,学习在这种外在动机的支配下不得不积极主动的学习。然而当升学目标一旦实现,这种外在动机随之减弱甚至消失,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动机的减弱或是消失将导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下降,因而出现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和如何自主学习。因此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在愉悦的环境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其自主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习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此过程是与个体不断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分不开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是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自主学习有助于个体在积极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激发其问题意识,实现知识经验的习得。

2.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是能动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者。大学生生活在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且宽松的环境中,强化其学习的外在刺激物较为分散,刺激使个体难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一刺激物做出相应的反应,大学生在外在学习刺激物分散的情况下,其个体学习的外在动机弱于中小学阶段,从而出现随波逐流,墮于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况,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被抹煞了。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个体的学习在内部动机的作用下实现,个体可以自主能动的探究知识。能动性是以自主性为前提且反过来对自主性起到强化作用。个体能动的学习,势必会强化其学习的自主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结果,它受到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这种心理因素更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的意识上,即创新意识。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有识青年,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创新意识的有无或强弱都将影响着未来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究知识,发现新问题,通过自主对知识的建构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发现并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个体需借助发散性思维或创新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外化的结果必然内化,个体在解决问题中经常使用这两种思维方法,久之这两种方法就会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那么个体的创新意识将在无意之中得到了培养。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研究课题,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又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探讨的焦点。

1.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自我概念是一个动力系统,有研究发现,高自我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积极,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当前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定位于应付考试和毕业后的就业。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选择考研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通宵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削弱了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大学生应该明确自主学习是大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业概念,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应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多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与高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策略;或请专家名师作专题讲座,从而使大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培养成就动机。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社会需要、职业责任内化为个人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自我成长意义,激发其研究探索的求知欲,使他们由目标和自我效能驱使去获得学习成绩,从而在动机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积极参与者。

2.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归因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自我效能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应进行积极的内部归因, 把学业的成功归因为“能力强”、“学习努力”等可控的内部因素,不断增强学习自我效能信念;在学习遇挫折时,适当采用“运气不好”、“学习任务难度大 ”、“原先制定的目标偏高”等外部因素归因的方法,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策略,制定合理的掌握目标,重新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合理归因与进一步动机激发之间的良性循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高效能感的学生比低效能感的学生更多使用自主学习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使他们愿意学习,在行为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的策略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应用。

3.练习相关策略和技能,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如何探讨有效的自主学习干预模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外在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研究上成果颇多,如旨在促进学生对社会科学进行探究学习的“学习循环探究模式”;以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教会学生自主运用写作策略为主要途径的“自我调节策略开发模式”;通过策略教学来改善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策略性内容学习指导模式”;而Zimmerman 提出了“自主学习循环模式”,强调学生应运用具体的方法激励和指导自己的学习。除了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内化学习技能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进行诸如时间管理训练、归因技巧指导、元认知能力的训练等,以便使大学生学会合理地利用时间,劳逸结合;掌握积极归因的技巧,提升自我效能感;根据情境特征不断调整学习状态,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从而在元认知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4.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内在条件,也需要外在的社会支持和物质保障系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估系统。首先,高校应给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大力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脑机房和心理咨询室等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研究信息和有力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从心理社会角度给大学生以人文关怀,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宽松的环境;其次,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完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 使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选择学习内容和导师,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如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第四,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

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等交互式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获得,注重对学习的过程的评价,而不是仅仅考查学习的结果。

[1] Zim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329-339.

[2] 朱燕.自我调节学习的 CO PES 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9,(6):541-544 .

[3] 宋毅,王言根.大学生学习改革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9):60–62.

[4] 周炎根,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0-142

[5] 祁小梅,孙国胜,等.试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J].中国冶金教育,2000,(3):28-32

G442

A

1008-1151(2011)05-0161-01

2011-01-26

梁冬梅(1986-),女,江苏宿迁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李宝宝(1984-),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统计与测量。

猜你喜欢
归因动机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