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

2011-08-15 00:45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2期
关键词:透析器导管血液

付 珍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血液透析技术对患者是一项非生理性、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感染发生。感染是引起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75%以上的感染相关性死亡是由败血症引起[1]。由此,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就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85例患者共进行8160次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率为7.8%,主要为呼吸道和血管相关性感染。85例患者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8~8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40例,高血压肾病26例,糖尿病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6例,多囊肾4例,红斑狼疮肾病2例,共进行8160例次血液透析。

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进行全面监控,主要从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工作人员、患者、血液透析器复用、设备的消毒、感染监测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 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

3.1 血液透析室环境的净化管理 不良的环境卫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环境保持清洁,通风设施良好,各室间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地面、墙壁光滑平整,采用防酸材料,易于清洁和消毒,具有空气动态消毒杀菌机及空调,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血液透析室布局及功能流程合理,“三区”划分清楚,执行“三通道”原则,隔离患者与普通患者的血液净化间严格区分,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配备专门的治疗用品,固定护理人员。空气每日消毒3次,每次1 h,两班患者之间应清洁消毒血液透析床单位、血液透析机水路和机器表面。物表和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的床单位一人一透析一更换。

3.2 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及护理

3.2.1 加强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患者进入时应更衣、换鞋,限制家属陪护,减少人员流动。

3.2.2 对初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阳性者分别在各自隔离血液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用物为一次性使用,对HBV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3.2.3 血管通路的护理。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使用永久性血管通路,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3]。定期选择耐药性低、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处理是一个延长导管使用期限、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较好方法[4]。在置管、接管、堵管、换管、换药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血液透析期间尽量避免从静脉导管内输液、输血、静脉推药等操作,减少感染机会[5],每班认真检查置管处皮肤情况,换药敷料选择生物相容性好、透气性强的透明贴膜易于观察,消毒液用10%聚维酮碘。邓小玲等[6]调查研究发现,血液滤过增加接触导管机会的操作,有增加CRI的发生率的风险,因此,在留置导管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置管,减少留置导管的腔道数,注意导管接触操作的无菌操作。对发热、白细胞升高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必要时拔管做导管尖端培养查找感染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3.2.4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自我护理,保护好血管通路,特别是沐浴时用胶布密闭置管处皮肤防止污染。置管患者不可剧烈活动,以防置管处皮肤渗血或出血。对高龄、血液透析龄长、合并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冬季注意加衣,少去人口密集处,防止感冒。

3.3 工作人员的管理

3.3.1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每年参加三级医院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3.3.2 进入血液透析室应穿工作服、换鞋、戴工作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在进行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遵守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每半年体检1次,对HBV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3.4 血液透析器复用的感染管理

3.4.1 血液透析器复用仅限于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复用的血液透析器,遵循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中的各项规定,在复用前向患者告知在复用时可能带来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复用时进行容量、压力等功能及安全性测试,血液透析器内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检测及残余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并有复用记录。已消毒的血液透析器在适宜的温度下专柜分开贮存。

3.4.2 复用人员具有复用技术资格要求并经过专业培训。

3.4.3 复用室设计合理、通风良好、排水能力强,设有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复用的反渗水水质达生物学标准。

3.5 血液透析设备的消毒管理 血液透析设备和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每班血液透析完后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清洁消毒,定期保养维修、消毒。水处理系统设计应易于整个系统的清洁消毒,确保消毒达标及残余消毒液的清除,每日对压力、容量、电导率等参数进行监控,每2~3周消毒贮水罐和管路1次,每1~3个月彻底消毒反渗机1次。对每批次血液透析液溶质浓度,细菌培养进行监测。加强配制、各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防止血液透析用水生产及血液透析液配制、存放、使用等过程造成污染。

3.6 血液透析室感染监测的管理 血液透析室成立以护士长为领导核心的感染监测小组,设感染检测员,定期检控血液透析间的各种感染因素,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了解监测结果,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季度对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血液透析液等采样作细菌总数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空气细菌数≤200 cfu/m3,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细菌数≤5 cfu/cm2,血液透析用水细菌数≤200 cfu/ml,血液透析液细菌数≤2000 cfu/ml,疑有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增加采样点。

3.7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医疗护理安全的保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血液透析室成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小组,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对患者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进行全面监测,建立环节质量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对存在易感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不断改进护理措施,通过护理程序,及时评估医院感染发生及潜在的风险,切断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环节,从而控制医院感染。

4 小结

血液透析专业性强,风险性大,而且每个环节极易导致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7]。医务人员应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马 靓,张立元,许 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85-88.

[2]吴 亿.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院内感染的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35 -1436.

[3]杨屹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5 -178.

[4]蔡秋琴,叶 军,王珏颖,等.肾移植术后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细菌定植情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07 -108.

[5]王素萍,袁为群.中心静脉置入的护理问题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63 -764.

[6]邓小玲,林哲婉,李艳梅,等.老年内科ICU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9 -340.

[7]王红旗,徐 艳,刘莲香.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027.

猜你喜欢
透析器导管血液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血液偏型
两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体会
床边血液净化治疗高通量透析器局部凝血分析与应对
导管人生
复用透析器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透析器半自动手工复用与全自动复用的安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