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长株潭两型城市园林建设

2011-08-15 00:43邹晓梅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湖湘城市园林城市群

★ 邹晓梅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不仅要成为中部经济崛起地“引擎”,也要成为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的先导和典范。“两型社会”建设要要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建设文化宜居的现代文明园林城市。

一、从传统园林景观的布局看长株潭城市环境

综观中国园林传统景观,大凡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立意构图,以意造境,以景寓情,创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自然奇山秀水之美。“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了造园的立意,指出了园林造景山、水、植物、建筑四大要素,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那么长株潭一体化,也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一体化,更注重自然山水、地域地理环境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要一体化布局,进行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基于此,长株潭城市群本身就具有传统园林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构建景观生态格局,合理地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努力打造城市群生态绿心。从自然山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以山脉水系为骨架、森林绿地为主体、农田和湿地为支撑、防护林和溪渠为纽带,构建“一心四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网状自然生态四维结构。“一心”即主要由昭山风景名胜区、东风水库森林公园、石燕湖森林公园、嵩山寺植物园和九郎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组成的生态核心区。“四带”即湘江生态带、浏阳河生态带、坪塘-昭山-石燕湖-五一仙人水库生态屏障带和梅林桥-法华山-石燕湖-跳马生态屏障带。“廊道”即主要交通干道生态廊道、溪流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斑块”即丘陵森林公园斑块、生态农业示范区、苗木基地、农田等。再将城市现代化建筑巧妙地融合在自然山水之中,就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而是犹如古典的亭台楼榭,当人们活动其间时,便构成了自然灵动的园林景观了。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有了这些天然必备的条件,我们在关注传统文化园林观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现代的城市社会生活对园林建设的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株潭城市园林的应用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道法自然”,简单明了的阐明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在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一)“天人合一”、生态宜居是长株潭城市园林建设的根本法则

长株潭城市群的园林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的城市化园林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生态宜居,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长株潭城市群南北纵向,作为城市品位的外在彰显,按照传统采光原理,根据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因素,建筑注意南北座向,其风格要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与自然相得益彰,不失现代气息,又各具特色的建筑群。同时,从空气质量、健康休闲、出行便捷等方面,注意考虑绿化、水域、行道网上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的小气候,实现生态宜居的城市园林化,以达到园林中所追求的“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阴阳平衡”、山水相依是长株潭城市园林建设的关键

园林建设环境的“阴阳平衡”,就是自然的山水协调,依附共生。长株潭城市群。以湘江为线,灵动蜿蜒,犹如水袖之迤逦。顺江两岸辐射的昭山风景名胜区、石燕湖、法华山、五云峰、金霞山、九郎山、东风水库森林公园等,形成错落有致的山水景观。在园林化城市建设中,注意保护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小气候调节、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安全防护绿色屏障。传统园林往往考虑到如何“理水叠山”。长株潭城市群园林建设依托湘江、浏阳河、昭山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乡村田园等自然生态资源,规划完整的山水平衡系统,打造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等形成“太极”之势。从统一中求变化,从繁琐中求单纯,在小空间中营造无限大之艺术追求。从而使园林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真假莫辨、意境深远的审美艺术境界。

(三)“相生相克”、环境友好是长株潭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两型社会”的基础。构建“两型社会”就是要求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相处。这就要求在城市群发展和园林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城市建筑(金)、生物多样性(木)、水资源(水)、土地资源(土)等之间关系的协调。水是生命的本源。我们意欲打造与德国莱茵河媲美的湘江风情带,就必须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加大对污染的整治,合理布局水域的利用。同时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必须控制和保护基本农田、耕地,注意对经济建设用地的限制性合理开发。把园林化发展摆在第一位,利用城市园林化屏障控制工业发展的污染,实现相生相克。作为地球呼吸的“绿肺”,城市森林是园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载体,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里合理布局。重视林木景观,营造绿化环境是风水绿化文化中的首要内容。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上,要掌握气象变更规律,依四季变化分别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植物,合理布局景观生态林、公益防护林。

三、湖湘文化与长株潭城市园林建设

湖湘文化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在长株潭城市群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大城市园林建设中,充分利用湖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功能性、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适度开发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湖湘文化特色,利用周边伟人故里、始祖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挖掘、传承、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湖湘文化为主题,以名人文化、伟人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为载体,打造城市群现代园林建设新模式,实现多元化文化建设。这样也能顺应世人崇尚自然审美心理和现代审美的需求。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复登望海楼》所描绘的:“乱山遮晓拥千层。”因此,既为湖湘文化彰显,又为表现天然山水景色的长株潭城市群园林就具有“层层出新”的山水景观。使园林与生烟万象、大化宇宙相关联,创意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审美天地。

长株潭城市群不仅承载着经济崛起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导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模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作用下,长株潭城市群的园林建设必然成为新时期城市园林建设的新符号。

猜你喜欢
湖湘城市园林城市群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