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2011-08-15 00:52杨立军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传统

杨立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8)

一、网络文学的特征与形态

确切地说,互联网上的汉语言文学诞生于1991年。这一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此举被认为是汉语网络文学的滥觞。尽管中文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20年时光,但至今在理论批评界和网络写手眼中,对于什么是网络文学,究竟怎样才算网络文学,都存在诸多争议。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认为它仍处于一个“命名焦虑”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一个难以成立的伪概念。还有人提出所谓“网络文学”并不成立,应该叫“网络写作”更合适,仅仅是传播方式不同,构不成文学的本质区别。也有人说网络文学实际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不管怎么说,网络文学已经深入大众生活,并且对传统文学和阅读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简而言之,网络文学就是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 (电子报刊)上的作品,以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在电子公告栏 (BBS)和博客上 (Blog)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 (E-mail)中的文学作品。自由、快捷、恣意是网络文学的三个显著特征。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由于它不依赖传统纸面媒体,不需要占用有形的纸面文化资源,因而突破了现有纸面文化资源的意识形态霸权,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开辟一条新的文学战线。目前网络文学的发布方式主要有网上文学期刊发表、个人网页发布、讨论区张贴、电子邮件传播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需要编辑、主编、文化官员的审查的,在发布上相对而言具有更为自由的地位,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学。同时,网络文学不依靠人工邮递来传播,它的发布和传播是以一种蜘蛛网的形式几何级数地展开的,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世界,传遍网上的角角落落。这又形成网络文学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恣意,它是率性而为的结果,大多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游戏的目的,更符合文学艺术作为游戏的自由精神和非功利精神。

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当属网络原创文学,它的特征是“在线”的三位一体,即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通过网络发表,并由其他网民在网上完成阅读和评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活动,创造网络文学的作者一般是在业余时间为了悦己悦人而进行的文学活动,题材选择的自由,情节架构的随意,语言节奏的加快,是网络文学的总体特征。对于读者来说,网络文学一方面呈现出新鲜的阅读快感,另一方面与网民大抵相似的精神经历容易引起情绪的共鸣。网络文学的发展自然要依赖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文学读者的多少,电子商务的繁荣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网络文学的繁荣。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生的文学形式,它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外在形态,是与传统的发表在纸质媒介上相区别的一种文学,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感受、阐述观点的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载体。

网络文学有三种常见形态,一是传统纸介印刷文本电子化后上网传播的作品,这实际上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它的作者仍是传统作家,只是在传播媒介上与传统文学不同而已;二是用电脑创作、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作品,这类作品与传统文学不仅有载体不同的区别,还有网民原创、网络首发的不同;第三类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由几位几十位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联手小说”(接力小说)以及多媒体作品,它们只能以“超文本”链接方式鲜活地存在于互联网上,如果出版,将会失去其部分创作,或者造成对作品的不理解。它只有结合网络的多媒体等手段进行阅读,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这是真正意义的网路文学。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

1991年,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此后相继出现了创生于海外的文学网站“新语丝”(http://www.xys.org)、“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花招”(http://www.huazhao.com),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在上海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http:// www.rongshu.com)。1998年,一部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作者蔡智恒,后改名“痞子蔡”)诞生,在大陆引起轰动,很多人因为这部作品才知晓了网络文学。截止2001年8月31日,我国以“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 (含个人主页)已接近300个,现在则增加到近千个。

年轻人写,年轻人读,网络文学形成了一个“自己写,写自己,自己读,读自己”的文学生产和消费空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当前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为例,其排名最前的几部小说《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佣兵天下》等,点击率已超过了千万次,其排名前400名的作品点击率都在百万次以上。可以想见,将各原创文学网的固定读者总合起来,会是多么惊人的数字。网络写家的情况不一,他们的生活经历、年龄状况、个人信念、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千差万别,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榕树下”、“黄金屋”、“红袖添香”、“幻剑书盟”等原创网站已经享有相当的知名度,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大网不约而同地都为网络文学开辟专区,加大扶持力度。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文学刊物也纷纷与互联网联姻。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创作开始向功利化的方向迈进。网络作家发布自己的文章,冠之以各种奇怪的标题,如《爱情蚂蚁》、《活得像个人样》、《蚊子遗言》等,并且为自己取了标新立异的绰号,本身就反映了被“点击”的希望,这是一种对被承认、被欣赏或者说成就感的追求。现在,各大出版社纷纷将网络文学结集出版,使之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从而在其文学性之外附加上了商品性。同时网络作家的隐蔽性已失去,不少成名作家都从幕后走到前台来亮相,成为传媒炒作和评论的热点。过去默默无闻的网络写家通过自己的特色写作名利双收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已经或者将要成为网络文坛的新偶像,从而影响和带动创作队伍向功利化的方向跃进。

作家出版社曾将一本在网上连载半年之久,长达90万字,累计访问人数超过100万之众的“文侠小说”《智胜东方朔》出版,一举创下了2个月内4次重印,总印量达到18万册的佳绩。这部被网民们誉为“压网之作”的小说,下网之后不仅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可,同时引来影视界的关注,央视捷足先登,以购买金庸武侠小说的同样价钱,买断了该作品电视剧改编权。与此同时,号称全球最大中文畅销书阅读网站的博库网站,一举与海内外数百位作家签订了在互联网上使用作品的法律合同,并会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邀请王朔、池莉、刘震云等知名作家共商“互联网与作家权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传统作家和评论家将进一步融入网络,在新的规范产生以后,网络写作必将充分发挥其真正意义的文学的作用。

三、网络文学的影响与价值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不到15年,便已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与传统文学相比,其影响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题材更加丰富。

网络文学的写作题材多种多样,以玄幻、网游、军事、武侠、都市、恐怖等题材居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最常见的是以网络世界中的某个人物为原型或以本人或他人的网上际遇为内容的作品,题材多为网恋、婚外恋、三角恋、师生恋、姐弟恋等,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绝对在乎你》等。其次是以极度个人化,隐私性极强的内容为题材的作品。由于网络写作者身份的隐藏,写手们放下了包袱,更加大胆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敢于描写传统文学中一些很少涉及的内容。如网络小说《北京故事》,大胆地描述“同志”情感,“同志”生活。走进文学E时代,文学更大限度地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存在什么,网络中就会毫无顾忌地反映什么。再次是以青少年生活内容为题材的作品。年轻的网络作家们在网上倾诉年轻的故事,年轻的声音。《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的爱漫过你的网》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2、创作主体更加平民化。

网络文学一改传统作家在文学活动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出现了大批平等化、自由化、非功利性的创作主体了写手。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网络文学的写手们大都是网上漫游的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的“三无”网民,使得文学突破了文学文本得以面市的种种障碍,拆卸了文学发表之后认可的门槛,“能容忍各种水准的作品,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网络提供给人的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媒体,它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打破了权力话语对媒体的控制,向社会公众开启了自由的民主权利。在网络创作中,网民们不以深入剖析人性的深度为己任,不以揭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宗旨,也不以对艺术形式的孜孜探索为追求,他们的创作主要是一种“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率性而为,一种和自我实现相联系的成就感和表现欲。“榕树下”网站创始人朱威廉曾说:“现在的网络文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写出来就爽了,就舒服了的感觉,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因此,一些网络写手原本是网上撒撒欢,没曾想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因网上创作而一举成名。

3、文学语言更加丰富新颖。

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简单、直率、幽默等特征,追求通食化、速食化。为节约时间,网络文章中常常出现一些简化的表达方式,如:“==”(等等)、“IC(我知道了)”“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TST”(踢死她)、“PF”(佩服)、“F2F”(面对面)、“4242”(是啊)、“7456”(气死我了)、“8147”(不要生气)等等,还有一部分产生于聊天和网络帖子中的词汇如恐龙 (丑女)、美眉(美女)、青蛙 (丑男)、“菜鸟”(不熟悉上网者)、“板竹”(版主)、“大虾”(网络高手)、“伊妹儿”(电子邮件)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互联网写作后,大大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功能和形式,画面和声音也成为一种语言,而且更简单直观、直率具体、真实语言但不乏幽默,追求通食化、速食化,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随心所欲、呼风唤雨的地步。网络文学中新的术语据说已有80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种语言由于跟日常表达比较相近,因此最具有渗透性,网民对于这种表达的出现,有一种情感性反应,甚至感到比规范化表达更加亲切,产生沟通的温馨感。这种感觉恰恰是网络语言打破常规语言所带来的新鲜感。正如欧阳友权所说:“规范化语言由于在生活中用得太多,人们对它带来刺激已经麻木,偏离规范,打破规范,才能激发新鲜感的强度。”

4、文学价值更注重个体娱悦。

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文学的价值理念。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首先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由艺术真实向虚拟现实的变迁。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真实、浪漫主义文学的情感真实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真实在网络时代都趋于消解,因为网络文学只注重文本自身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表达。网民所畅游的网络世界是自足自律的,它与外部世界可以没有直接关联,创作者注重的是当下的现场感受,而不是与现实世界的对比拼接,所以传统的“艺术真实”观已被眼前的虚拟现实抛到了脑后。其次在价值尺度上由社会认同向个人会心转换。网络文学不在意体察世相,抒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的历史命运,而在于抒发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宣泄个体的情绪感受。网络作者不必担负太多的社会使命,而仅在意性之所至,情之所达,痛快淋漓。欧阳友权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网络写作犹如“电子面条”,主要用于互联网交流和让网虫们解馋,既不希冀编辑或出版商认可,也无需社会权力话语的首肯。传统的文学评价尺度更多地倾向于社会认同而淡化个人差异,而网络文学的价值尺度则更重视个体的自娱自足。

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的,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生活,网络文学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形成了一种鲜活的,具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群,甚至连王蒙、陈村这样的大牌作家都给予其积极支持和美好期望。这就使得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击减弱,对抗变缓,两者开始相互渗透,相融相合,将会带来中国文学跨越性的进步。网络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难免带有幼稚和盲目,但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中国文学的崭新力量。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黄鸣奋.网络文学之我见[J].人大复印资料,2003,(1):121.

[3]安萍.网络文学传播对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

[4]吴晓明.网络文学创作述论[M].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传统
我们需要文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