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2011-08-15 00:43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大学生

张 琪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昆明 650500)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张 琪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昆明 650500)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又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这些参差不齐的价值观念给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带来了挑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并正确引导他们重构科学的价值观,已成为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多元文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运行模式全方位的转变过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激荡,在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百花齐放、共存共荣的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伴随多元价值观的较量,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使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教育者要正确把握时代性、提高主导性、加强针对性,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

一 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新特征

大学生价值观是指个人在大学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模式。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在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上升为特定的价值目标和目的。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评价标准、价值尺度,成为特有主体在判断客体时是否有价值及其大小的观念体系和系统框架。[1]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则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特定的文化状态下或社会上某一特定人群中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占据优势地位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范,对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对其它的非主流价值观起调配作用,具有一般性、公认性和导向性等特点。[2]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主要呈现从理想主义向求真务实转变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且主流价值观相对固定,在总体上呈现健康向上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新特征:

第一,价值主体偏向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倾向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这一观念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只注重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也不同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念是与社会主义市场济内在一致的、把主体精神与价值整体主义紧密结合起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式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由抽象回到具体,大学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利益,但他们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才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所以,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会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统一——既强调个性解放又追求集体认同。

第二,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求真务实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多种价值的碰撞。在对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与逆反过程中更崇尚相对性和多元性,思想呈现出批判性、多样性、跳跃性和不稳定特征,价值目标也逐渐趋于理性化,从以往的理想化的追求转向现实化的追求,价值观取向由重虚轻实,转向重实效、重实际相结合。[3]8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与选择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许多大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他们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实践机会锻炼自己,所以他们的知识面被拓宽了,视野也开阔了,不但了解了现实社会,而且锻炼各种生活技能。诸多当代大学生都认为:“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他们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喜欢背诵教条;他们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纯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待事物普遍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其价值观倾向实用性和功利性。而且从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来看,也能证明他们注重选择务实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第三,价值评价标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主流价值观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社会,多元文化观念会不断向主流价值观渗透,所以使他们对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具有差异性,并且由于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价值目标实用化使每个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样,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更加多元化。并且由于我国日渐和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氛围,加上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固有思想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评价标准也逐渐趋于理智和宽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了,他们开始对善与恶、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成功与失败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的变化既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特点的综合反映,也是我国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社会心态的综合反映。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务实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历,容易受到非主流的文化影响。因此,多元文化发展为大学生带来多元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首先,个人主义盛行,集体主义淡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变革,打破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念多样,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局面。新旧观念的碰撞与冲突,使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发生了震荡,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宁静和平衡,从而导致了一种社会意识的迷茫,这种思想的形成影响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但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了。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现今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活动不积极,只有关系到自身的活动时才肯参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别人缺乏爱心、同情心;更有甚者认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等。大学生努力地张扬个性,一方面滋长了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过度的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导致整体意识淡化的现象,甚至滋生了少部分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由于大学中意识形态的不明确,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同时也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理想信仰出现危机,价值目标世俗化。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仰选择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少数学生在文化激荡中失去了自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尤其受到西方文化中崇尚自由、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观念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理想的迷失,让现实和功利在价值选择中出尽了风头。信仰的多元化,让大学生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从而导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价值观地位动摇。

最后,认识与实践脱节。相当数量的学生认知和行为不符的情形突出,个体人格价值观非同一性的特点表现明显。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对于事物的认知上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行动上却远远不及认知的水平。“知”与“行”不相符导致的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的矛盾与差异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并且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并抑制了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但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还抑制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寻找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路径

一个社会要想和谐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相对能够成为大家共识的价值观,一般称之为主导、共同或主流的价值观。[4]4社会需要主流价值取向的指引,大学校园就更不能缺少主流价值观的指引。大学生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有了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根据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整合多元文化发展要求,在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学习、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并为此提出了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一)学习科学理论,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概括的说就是主导与被主导。主导就是要有主心骨。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这个主心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可以多元化,但是主流价值观的选择,必须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出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所要提倡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要求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的动力,明确了基本的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并让他们自觉地关注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尤其是关注与国家民族荣誉、利益和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事件,从而培养大学生较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在实践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新观点、新方法、新境界。如果说坚持在于继承,那么发展就在于创新。所以,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在推进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还要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特点变化而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首先,要在内容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保持科学性,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如,学习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贴近大学生的学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讲授方式来实现正确价值观的灌输。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更加系统,更加全面,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学的要求。这样不但能增强理论的指导性,还能增加理论知识的说服力。最后,高校教育内容要继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优良的革命精神、吸取西方文化中先进思想的精华,注重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注重教育形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统一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理论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形式上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统一。只有当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才会真正接受并形成符合国家、人民和社会需要的主流价值观。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实际经验,不断地调整、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让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其次,高校应创造一切机会和可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去认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从而促使其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比如可以通过校园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社会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乡村支教活动、和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一系列教育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构建能力。通过诸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背离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关注民生的传统美德和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为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可以成为最直接的科学理论宣传工具,网络信息集知识和娱乐为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并让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起来;所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连接点。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网上舆论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取向理想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构建主流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1] 薛冬霞,杨宇宁.传统文化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延安大学学报,2007.(3):23.

[2] 吴中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育管理,2009.(6):130.

[3] 冯琦翔.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2011.(6):8.

参考书目:

[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上).

[2] 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人民出版社,2007.

[3]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韩杰.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7] 刘琳.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9(6).

[8] 李鑫.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6).

[9] 刘志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纵横,2005(5).

[10] 李晓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Mainstream Values of the Students on the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al

ZHANG Qi
(Academy of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Law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the values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lt with lots of new content,these values varying from one to another ,and bring challeng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values of the students.How to educate mainstream values to university students,and guide them to re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values,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which urgently needs to be solving in this era.

multiculture;university student;mainstream values

G444

A

1008-9128(2011)06-0110-03

2011-09-28

张琪(1985-),女,西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