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观点

2011-08-15 00:50□文/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3期
关键词:仓库煤炭企业物资

□文/兰 力

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观点

□文/兰 力

本文针对煤炭企业物流发展中运输条件不平衡、物资仓储及配送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分析我国煤炭企业物流发展现状,针对煤炭企业物流仓储和配送中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配送程序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从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供应链;物流管理;煤炭企业

一、前言

煤炭企业的生产已不局限于某区域或是某一国家,而很可能基于原料的获取、人力资源质量、劳动力价格、地方政策等因素选取分散布局。物流管理已成为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核心环节。虽然21世纪以来,一些煤炭企业开始使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但目前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运行效率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1、运输条件不平衡,物资仓储及配送形式多样化。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格局的错位,决定了我国煤炭运输的总体布局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已形成以“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煤炭基地为核心,向周边地区呈放射状的扇形布局结构。我国的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铁路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总运量的70%以上,占铁路总货运量的40%以上。2007年全国铁路运输煤炭15.4亿吨,同比增长11.9%。其中,国家铁路运输煤炭12.21亿吨,同比增长9.0%;神华集团运输煤炭2.17亿吨,地方铁路运输煤炭1.06亿吨。2000~2007年铁路煤炭运输量年均增长12.3%,煤炭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重由41.4%上升至49.3%。公路省际调运2.4亿吨,其中山西1.2亿吨。内河港口煤炭吞吐量2.44亿吨,北方7港煤炭下水量为4.39亿吨。煤炭的运输还是以铁路为主,水运、公路多种方式为辅的运输格局。

2、物流量增加,企业物资周转速度下降。近年来,物流总额扩大而仓储资源相对不足,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统计,2008年67家企业库房使用率为97%,空仓率仅为3%。大量企业开始依赖第三方仓储企业解决货物流动问题,带动了仓储业的成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2009年全国建成、在建、规划的物流园有475家,比两年前增加了268个。

煤炭巨头神华集团2005年存货为35.72亿元,2009年该值增长为77.27亿元,翻了一番。比较神华与国外几家资源巨头的流动比例和总资产周转率可知,在几大巨头中,神华滞留在企业内的流动资产是相对较多的,物资的周转速度较慢。物资若不能比竞争对手在企业内更快速地流动,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被拖累。

3、仓储与配送技术获得较快发展。我国物流技术与产品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新兴起的货架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图像识别系统、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已经逐渐开始在物流管理中运用。2009年Xstrata利用Ausenco Sandwell公司的先进运输技术改进了Surat Basin煤炭供应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煤炭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分析

1、仓储及配送管理整体水平较低。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企业管理层对供应链的认知程度有差距,忽视了仓储与配送在物流中的重要性,未能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价值的认识晚于发达国家,物资管理整体规划的研究与实施都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仓储配送管理还仍被定位于传统的生产辅助功能和成本消耗环节,未能看到仓储配送的整合优化带来的好处。

2、仓库和配送中心布局不够合理。由于未能从整体上规划,导致企业在各地的仓库数量多,布局很不合理。大型企业的各地分子公司未能实现统一规划,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建立仓库和配送系统,导致仓库数量激增。仓库和配送中心的位置经常是简单地选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导致从整个企业看布局很不合理,结果是某些区域仓储过剩和某些区域仓储不足同时存在。

3、配送程序复杂,效率较低。许多企业仓储配送工作缺少统一的管控体系,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重复,组织职能的专业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各分子公司对要货的时间、品种及数量不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存在盲目性。另外,运输与配送的时间较长,不能自动准确地及时补货。

配送程序复杂,通常对库存需要估算后,要货需联系多个部门获得单据,货物入库需要向多个部门报数,容易出现差错。管理部门整理、核对数据花费的时间多,数据质量不高。工作程序繁琐,有些企业直接省去出库入库的登记报送工作。

4、物流成本较高。首先,库存成本高。仓库布局不合理,分级和功能定位没有统一规划,容易导致库容过剩,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库存资金成本。不同仓库间标准化体系不统一,也增加了仓库间物质流动的管理成本。另外,运输成本高。各企业分子公司各自安排运输资源,无法集中调度,配送路径不优化。很多分子公司对运输成本关注不够,缺少科学的统计分析,忽视了成本的优化空间。

四、提升物流管理能力的建议

1、制定现代物流管理总体战略。煤炭企业物流存在于煤炭产品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其中供应物流起主导作用。企业需要尽可能降低库内物资积压,盘活资产。具体地讲,可以将所有物资分为三大类,短线重点物资、中线产销平衡物资和市场长线物资,分别对应必要的库存、少量库存和不储备三类对策。多种仓储方式、配送方式并存,统一调度下灵活应对,从而加快资金周转。

2、合理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的仓储设施不是越多越好,不合理布局容易引起仓储过剩或仓储不足。仓库设备设置需依实际情况而定,购置之后要利用好设备资源,且企业不应完全依赖先进仓储设备来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

3、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与其他系统信息相比,煤炭物流是一个大范围的活动,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因此煤炭物流系统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应用,实现物流、资金流、数据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国外追求卓越的企业已经用业绩证明了信息化的价值,而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没走多远。信息化应该注意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依据企业规模、战略和组织结构,合理建设信息系统,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物流优化软件,提升供应链管理决策质量。

4、规划配送方案,制定外包策略。将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各企业以及其分子公司可借助管理系统合理预期需求,确定运输量,企业内运输资源统一调度。利用运输的规模效应,降低运输成本。引入物流合作伙伴,包括物流链咨询、配送外包等。

5、培养物流管理多元化人才。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具备即熟悉煤炭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工作,又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在目前的煤炭行业比较缺乏。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提高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尽早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契合。在企业内部,也应该完善考核机制,注重激励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1]戴定.仓储管理与W M S[J].物流技术,2005.2.

[2]姜超峰.仓储业:回顾与展望[J].中国储运,2009.3.

[3]纪寿文,李克强,缪立新.一种集成化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2.

[4]李宏.中国煤炭运输:能力、消耗和价格[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5]吕颖.中油大连销售公司成品油二次配送优化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F27

A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仓库煤炭企业物资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救援物资
消防设备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