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难原因及对策

2011-08-15 00:50□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3期
关键词:出口产品企业

□文/张 炎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难原因及对策

□文/张 炎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就业问题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困难。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限制逐步放开,这给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的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68.3%和55%,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由中小企业进行出口的。但是2008年后,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动荡,中小企业出口变得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出口难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这些因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困难。主要有:国外订单减少,出口增速回落;汇率的升值幅度较大,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利润增速放缓,亏损企业增加。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大批中小企业停产倒闭,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勉强维持生产,产品出口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中小企业出口难的客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自2005年起,我国相继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出口暂定关税和配额管理等多项政策进行了调整,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时间里,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出口退税率调整达到6次之多,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累计超过3,000种;加工贸易政策调整5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共计3,300多个商品。这些政策发布太快,没有给中小企业缓冲的时间,因此企业难以很快适应。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收缩,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贷款的利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政策变化还导致了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解除和续签合同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企业还要付出离职员工的补偿费用,这些都增加了劳动用工的成本。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比例在2010年平均达到20%左右,这进一步增加了那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成本。这对那些需要大量用工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客观因素。如,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导致国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增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又缺乏规模优势,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挤压殆尽,甚至出现亏损。

如果说因政策导致的劳动用工成本的快速增加会加重用工不规范中小企业的负担,那么因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市场竞争导致的企业利润的下降又会打压许多赢利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出口难的主观因素。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方面中小企业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空间小,同时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很难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一些中小企业只进行产品加工,而加工产品没有品牌和技术,附加值低,很难增加企业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吸引人才,更不用说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偏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约占4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1%;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仅约占10%,缺乏优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之一。

其他方面的主观因素还有管理效率不高,管理上具有随意性的特点,从而削弱了其管理效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粗放式经营,经营规模小,风险控制能力较差;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信用程度较低,经营风险大,持续盈利时间短,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小企业出口难对策

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的出口困境,需要政府积极的引导和促进,国家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也应保持适当的节奏,出台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缓冲过渡的政策措施,并对优质中小出口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调整与适应,提高企业在应对国际市场动荡时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技术、产品、人才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企业产品更新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和效率,从而使得企业的出口能力持续增长和提高。

(一)政府保持政策稳定,继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保稳定、促内需”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球经济目前虽然处于复苏阶段,但其速度缓慢且动荡不安,同时欧盟经济前景也不容乐观,存在经济危机反复的可能。此时,中小企业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尤其是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方面的稳定,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继续在政策上扶持中小出口企业,加强引导和间接调控,积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给中小企业一个适应和自我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政府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如,鼓励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扶持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建立,使得担保体系市场化,大力发展民间借贷市场并对其进行规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等。其次,鼓励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如,引导企业设计研发新产品,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加强企业营销策划能力,并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给予相应的奖励;由各地政府出资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然后低价转让给各地中小企业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规避了中小企业创新力量不足等弱点。再次,政府可以在税收上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如,对优质中小企业以及从事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的中小企业予以税收优惠;对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经营方式陈旧的中小企业予以积极引导,促进其尽快转型升级。

(二)中小企业积极转型升级,走技术和品牌创新之路。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主动调整自己。企业不能过分依赖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更不能持消极观望态度。必须认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和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并根据自身具体条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努力调整组织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克服随意性,自觉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其次,扩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自有品牌,可以积极借助于科研机构和当地政府力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使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

(三)有效抑制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品的价格应当遵循市场的供需变化,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因此,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也应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抑制其大幅波动,国家应有效利用手中的储备资源,同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将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波动范围内。

[1]许宗文.中小纺企走出困境需政府引导加自身努力 [N].中华合作时报,2008.6.27.

[2]龙玲.当前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李京福.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1.

[4]王阿戈.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障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F7

A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出口产品企业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