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1-08-15 00:50李红卫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3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公共财政财政

□文/李红卫

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文/李红卫

目前,农业仍然是我国的一个弱势产业,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共财政;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大众的财政,作为弥补市场失效的一种手段,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失效问题,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失效问题,而公共财政则是支持政府行使这些职能的主要手段。目前,农业仍然是我国的一个弱势产业,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发挥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大“三农”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财力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要靠8亿农民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国家财政也应义不容辞地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应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两个反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目标,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往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往年,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针对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二、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对城乡居民进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是“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主要内容有:首先,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的一年,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共有3,451.9万居民(1,572.5万户)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0元。今后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其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目标。一要正确选择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选择多种合作医疗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一定范围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二要合理补偿医疗费用,应本着“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合作医疗费用的补偿即报销比例,既要考虑让群众普遍受益,又要考虑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重点补偿。针对国家实际,公共财政必须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经费的投入,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提高覆盖面。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已经实现。再次,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水平,解决五保户“老有所养”的问题,实施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有重大疾病人员的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人口救助。

三、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一个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而要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全面推进了“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普遍实行了这一政策。为此,2006~201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这项改革的新增经费达2,182亿元。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不仅继续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还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同时,通过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实施中西部农村和边疆地区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计划,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基本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贫困生入学”的“四保”目标。

四、国家财政扩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一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支持中小型水库应急除险整治、大型灌溉引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灌溉;二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农田;三是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林等为主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广农机作业,对农机购置给予补贴,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五是支持农业抗灾减灾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安全。启动对受灾农民直接补偿机制,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实行直接补助,体现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思想。

五、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增加农村扶贫投入。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做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地区发展差距大,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缓慢,农村扶贫开发的任务更为艰巨,其重要性也更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末的1,479万;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元~1,067元测算,2007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这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或近3,0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致富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加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集中力量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创新扶贫方式,发挥财政导向功能,动员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一是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二是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抓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三是财政投入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四是抓好产业化扶贫,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增收产业;五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改革和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健全、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

总之,公共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公共财政的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将“三农”发展中属于政府的事务更多地纳入财政支出范围,完全实现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大力向农村倾斜,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1]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 L].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2.

[2]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 L].人民网,2008.1.

[3]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 L].统计局网站,2008.2.

[4]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政府网站,2008.2.

F81

A

(作者单位:洛阳市财经学校)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公共财政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图 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家庭为参加单位对于减少合作医疗逆选择的效应分析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