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大师的区域地理教学案例——格里高利的扑克牌游戏改进

2011-09-01 02:16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周尚意戴俊骋
地理教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点数花色要素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 周尚意 戴俊骋

北京教育学院(100044) 张素娟

一、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使用大师案例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尝试将国际地理学界大师级的地理学者的案例,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辅助案例。大师的案例通常是大师在论证其思想时的论据,同时也是解释其思想的具体或通俗的方式,学术界公认某位大师的思想,往往也是首先被其案例的论据说服。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采用大师的案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出版的中学教材中,比较普遍采用的大师案例有“南美与非洲的古生物和地层吻合论据”,该案例是魏格纳证明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而其他大师的案例并不多见。

“认识区域”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地理学界“新区域地理”出现以来,许多研究都开始注重剖析区域是如何形成的。新区域地理更强调区域的本质。比较的方法是认识区域的基本方法。在本刊前几期的教学研究专栏中,已经有老师提出若干区域比较的方法,例如采用描图法、综合定位法、建模法等多种方法[1],或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进行生活化的比较[2]。本文将介绍的“扑克牌游戏”,从本质上看也属于比较法,这也是最为基本的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认识了区域的目的要指导社会实践。了解了区域特征,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哪些地区会成为某种自然资源流出的地区,而哪些又注定成为流入的地区;如果自然资源产地不将自然资源外运,那么其区域发展策略又将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人文地理学流派纷呈,很多流派都关注区域的本质。本文将介绍的“扑克牌游戏”是结构主义地理学派对区域特性的通俗解释。结构主义地理学认为,区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表层结构,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一种规律,这个规律又可以称为深层结构。这里介绍的游戏是加拿大不列哥伦比亚大学格里高利(Derek Gregory)教授在《地域差异与后现代人文地理学》一文[3]中给出的。他的设计思想来自多琳·梅西(Doreen Massey)。梅西是英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对全球化、区域不平等发展方面的研究。1984年她出版了《批判的人文地理学》(Critical Human Geography)丛书中的一册《劳动的空间分异》(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r)[4]。该书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英国的“新区域地理”。她在书中指出,一个区域经济结构是历史的发展过程。许多物质、制度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固化在这个区域中,因此构成了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不一样的特点,以及区域分工的角色。

二、格里高利扑克牌游戏的课堂教学过程

由于格里高利著作中的文字不太适合中学教学应用,因此本文将他的扑克牌游戏进行步骤解读,使之成为教师讲解区域特征时的一个辅助案例。

第一步:准备一副扑克牌,把大小王剔除。确定一个发牌者(老师)。再确定若干个玩家(学生),他们各代表一个区域。

第二步:将扑克四个花色的牌分开。每个花色代表一类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扑克点数则代表某种生产要素的多少。广义的资本积累包括上述这些要素的积累。

第三步:向玩家(图1中有三个)发三轮牌。每轮发相同的花色,代表一类生产要素的积累,如图1。

图1 区域资本积累过程示意图[5]

第四步:确定区域类型。每个玩家手中点数越多,则表明生产要素积累越多。这里可以假设:一个玩家手中点数合计在10以上为全国性总部,5以上为地区性总部,小或等于5为分工厂。教师可以解释,在第一轮区域资本积累过程中,三个区域的资本积累差距还没有达到本质的区别,但是到第二轮区域A的资本积累就达到1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果区域间有制造业的合作与分工,那么区域A就会成为总部。到第三个基本积累时期,区域B的资本可以使得它成为地区性的制造业总部。这三个区域的产业分工联系就是一种结构。格里高利著作中的游戏就到此,我们进行了补充,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决定是否开展后续的步骤。

第五步:从第四轮开始,将各个花色的牌混合为一摞,然后从上依次取牌,这时发牌将遵循发牌规则了。教师可设定各花色代表的生产要素,例如红桃为劳动力、方片为狭义资本、黑桃为自然资源、梅花为技术。发牌规则即为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规律。现实世界中,不同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会有不同规律,这里我们假设,新发的牌为世界上新增的生产要素,世界上新增生产要素的区域分布符合以下规律:

规则1:红桃发给方片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劳动力愿意流向就业机会多的地区,通常资本多的地区就业机会也多。

规则2:方片发给红桃、黑桃、梅花组合点数之和最高的地区,表明资本倾向流动到劳动力充足、资源充足、技术好的地区。

规则3:梅花发给方片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技术通常也是在资本充足的地区出现。

规则4:黑桃发给方片和梅花组合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自然资源通常向经济效率高的地区流动,通常资本密集、技术好、则经济效率高。

第六步,总结区域差异。可以在第五至第七轮发牌(或更多轮)过后,让同学根据手中扑克的花色和点数,根据第五步中对不同花色的生产要素假设,总结各个区域的特征。

三、本游戏与中学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契合

该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的差别是如何形成的。游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新增资本的区域分布规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游戏中的“玩家”与“区域类型”、“不同花色的牌”与区域形成中的“各类资本或生产要素”一一类比,来解释不同时期区域类型的形成以及资本的流动规律。游戏的“规则1”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就业机会多往往成为人口在区域间迁移的动力因素之一;“规则2”和“规则3”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外商投资往往要向劳动力、资源、技术等原有条件好的地区;而“规则4”则可以通过自然资源在区域间流动的自然规律——资本密集和技术好的地方吸引力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自然资源在世界不同区域间的流向和分配差异。正是在以上规律构成的这把“无形的手”操控下,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有了区域差异。区域差异的本质则正是这些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是自然资源、技术、劳动力、狭义的资本等生产要素积累的差异。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的特征是经过不同时期的基本积累而形成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忽视历史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解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区域经济越来越好,而有的区域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1]陈庆亚.区域地理教学的策略[J].地理教学, 2010,(5): 42-44.

[2]李树民.设计生活化的地理作业[J].地理教学,2010, (7): 28-30.

[3]Derek Gregory.Areal differentiation and postmodern human geography[A].in Derek Gregory.Rex Walford (eds.).Horizons in Human Geography[C].Totowa,NJ.: Barnes & Nobel Books.1989: 67-96.

[4]Doreen Massey.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ur: 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 Geography of Production.London:MacMillan, 1984.

[5]Derek Gregory.Areal differentiation and postmodern human geography[A].in Derek Gregory.Rex Walford (eds.).Horizons in Human Geography[C].Totowa, NJ.: Barnes & Nobel Books.1989: 77.

猜你喜欢
点数花色要素
猜猜这是哪张牌?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
看不到的总点数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小鱼笔袋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画点数
也谈做人的要素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