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兴市富民

2011-09-06 09:16许兆君
活力 2011年10期
关键词:伊春生态建设

许兆君

“十一五”是伊春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伊春要为国家生态建设作贡献的战略定位。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确定为核心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兴市富民”的主基调,集中推进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改革、经济转型、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以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权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先导,以远封近分和经济转型为路径,以振兴林区和致富人民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伊春模式”,取得了生态恢复、经济增长、财政增收、职工收入增加的多重成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及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全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几年来,伊春不断克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促进了全市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攀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2.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实现20.3亿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实现12.8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34.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33.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6倍。

二、系统化、治本化推进森林生态保护,“绿色伊春”的外部影响力和感召力空前加大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三个决不”原则和“严管林”的方针不动摇,不断加强防伐、防火、防垦“三防”工作。超采、盗伐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根本性遏制。森防基础设施、数字化预警监测、防灭火能力得到历史性加强,林地“三乱”现象得到有效清理,依法收回被蚕食的林地5.4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还草31万亩。继全面停伐红松之后。又停伐了珍贵阔叶树种,对林蛙、野生鸟类和鱼类、蓝莓等小兴安岭标志性物种实施了有效保护,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21处、70.3万公顷,初步形成了从林上到林下、从植物到动物、点面结合的保护体系。着眼于森林生态的根本性保护,稳步推进了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工程。全市已完成13个林场所1885户居民的搬迁转移。同步推进了林区烧柴改革。生物质半气化炉、生物质燃气、寒地沼气等举炊取暖节能新方式开始试验、推广。特别是由伊春率先提出的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并从今年开始实施。加快营造林建设步伐,完成造林绿化99万亩。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森林生态保护,伊春自2007年以后就实现了林木年净增长500万立方米以上的良性循环,森林蓄积量由2.28亿立方米增加到2.5亿立方米。不仅历史性扭转了森林资源的逆向演替趋势,也不断夯实了伊春发展的生态基础。伊春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避暑胜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被联合国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等殊荣。

三、开先河地打破了国有林业的体制坚冰。林权改革试点取得了“改革前后两重天”的鲜明成效

2006年伊春8万公顷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有林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4年多来,伊春林改试点有序推进,得到广大林业职工的坚决拥护,原来林区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职工增收致富难等“老大难”问题一举解决。经调查显示,8万公顷试点林地,2006年承包时的总蓄积量不足500万立方米,现林木生长量已净增105万立方米,林木蓄积增值5.88亿元,平均每户增值8.9万元。2006年承包时每公顷平均价格5400元,现在每公顷净增7498元,是当时承包价格的1.38倍。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使职工短期生活有了保障,等于每家开办了一座“绿色银行”。据测算,2010年,8万公顷试点林地林下经济总收入达到了4636万元,户均增收7010元。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伊春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富民项目。

四、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促进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步伐的持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0亿元,龙源电力、中铁集团、华仪电力、通德集团、华润集团、华能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已进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1.05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2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9.6亿美元,比“十五”增长2.9倍。产业大项目遍地开花,西钢扩能、浩水改造、风电建设、兴安红酒业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五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增加值86.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冶金建材业异军突起。西钢集团钢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1倍;浩水形成了300万吨水泥产能,进入了全省三甲行列:铁力鹿鸣钼矿、西林8万吨铅冶炼项目开工建设。绿色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7.1万千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容量0.4万千瓦。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迅猛,2010年旅游人数突破了400万人次,年均增长14%;6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森林食品产业素质得到根本提升,蓝莓产业迅速崛起,已建成组培蓝莓育苗基地,形成年产成苗3000万株的能力,并开始种植蓝莓2700多亩。木材精深加工业整合升级步伐加快,光明集团龙头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多。

五、围绕打造世界级森林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伊春历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兴安湖水库下闸蓄水,“百湖工程”正在全面规划实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医疗废物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林都机场通航,哈伊高速公路今年即将通车,汤嘉铁路已列入国家计划。通往五大连池的公路已经开工;棚户区改造正在脱胎换骨地改变着城镇面貌:华能热电联网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到2012年完成后,伊春的蓝天指数将由现在的361天变成365天。生态环境将创全国第一。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力度加大,8个旅游名镇建设启动实施,“西岭模式”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两批103个新农村省、市级试点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同时,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四城联创”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已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幅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先后三次提高津贴补贴,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月人均提高津补贴900元:森工企业人员月人均工资已达到1057元,比2005年提高603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1077元,比2005年提高669元。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化解。补发历史拖欠项目内养老金1.4亿元、林业职工工资4.86亿元。森工混岗人员一次性安置问题得以解决,为近7万名老知青、大集体退休人员接续了养老关系:4.7万“五七工”和“家属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林区教师、公检法等职工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启动了伊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改造棚户区503万平方米、泥草房6465户,建设廉租住房18.275套,建设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使10万多户居民受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4平方米。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23处,解决了11.4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就业和社保体系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享受城市低保13.5万人、农村低保1,2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000万元。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建立。建成1000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站20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85%以上。投资5.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基础教育质量提前一年实现了“打翻身仗”的目标。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总投资达1.65亿元,总建设规模6.77万平方米。

放眼神州春正好,绿染兴安意更浓。“十二五”时期。伊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和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全力建设大生态、发展大产业、开展大招商、改善大民生,使“十二五”成为伊春生态建设成果的持续巩固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加力提速期、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期,推动伊春腾飞、振兴。

(编辑,惠霞)

猜你喜欢
伊春生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多彩伊春
混入社交圈的杀手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