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1995

2011-09-07 06:2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旬刊新闻资讯建设部

大事记

●1995年10月,《中国建设信息》创刊

●原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亲笔为杂志题写刊名

●《中国建设信息》办成旬刊

●出版《中国建设动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顺应建设行业发展,服务好行业,原建设部信息中心决定依托建设部的资源优势创办《中国建设信息》。创刊之初杂志得到了原建设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原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亲笔为杂志题写了刊名,原建设部部长侯捷、俞正声、汪光焘,原建设部副部长毛如柏、杨慎、宋春华、李振东、刘志峰、黄卫、姚兵等领导同志对杂志的创办寄予厚望,希望杂志依托原建设部的资源优势,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引导作用,为建设事业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仇保兴、叶如棠、姚兵等领导为杂志创刊十周年题词

杂志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图为各地建设成就

在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充分发挥原建设部的行业主管部门优势效应,杂志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紧扣市场脉搏,将信息资源加以编辑整理出版,第一时间为行业提供了最新、最准、最及时的第一手信息资讯,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从而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不小反响,获得了业界的认同。

创业总是艰难的。《中国建设信息》也不例外。杂志刚刚创办,人手少、资金少、办公场地局促。缺新闻出版方面的专业人才,就从大媒体去“挖”人;人手少,就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既当编辑记者又做发行广告,加班加点干到半夜12点是常事;缺资金,就单色印刷;没有办公室,就跟其他部门挤在一个办公室里……经历过那段日子的“老编”一说起那些往事,不禁感慨万千:“那段时间我还是个小编,单身汉一个,经常是把办公室当家,加班到深夜,实在困了,沙发上一躺就对付过去了。”

就是在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杂志坚持做好每一期,准时出版、按时发行,在质量、内容上下苦功夫,做到把最新的资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读者手中。

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杂志创下了月发行量过万的好成绩。这不得不说是行业期刊办刊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办刊工作基本稳定后,中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信息的时效性、加大信息量,杂志由月刊申报更改为旬刊,即一个月出版三期。在人手少的情况下,办旬刊“逼”得办刊人员连轴转,甚至大多数人不能正常休礼拜天,只能靠倒班补休。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卯足了劲,干得热火朝天。

杂志关注建设行业的各个领域。图为北京市城管队员在执勤(北京市城市执法局供图)

杂志及时反映新时代建设特点。图为高速铁路建设一线情况(特约记者朱洪山 摄)

此时,除获得最新市场信息外,行业内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日趋迫切。为弥补新闻资讯的不足,部信息中心决定由《中国建设信息》编辑部再出版一本《中国建设动态》。《动态》以行业新闻为主要报道方向,及时报道高层最新动态,关注地方最新新闻。编辑人员肩头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正常编辑出版《中国建设信息》,为获取一手新闻资讯编好《动态》,他们还要跑工地、跑基层。当时北京一线的建筑工地,对《动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编辑部采编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建设动态》迅速打开了局面,成为沟通中央与地方、反映地方建设成就,上传下达的首选平台,创办一年时间,发行量同样过万,在业内获得了良好声誉。

重点工程是杂志关注焦点。图为铁路建设一线情况(特约记者朱洪山 摄)

猜你喜欢
旬刊新闻资讯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发布相关标准的公告汇编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方式的新探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建材相关的国家标准汇编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
新闻资讯
十年同行
母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