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2011-09-11 10:31王立新李秀彬李正祥王仲斌李思斌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温岭317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扳法痛点腰部

王立新 李秀彬 李正祥 王仲斌 李思斌 王 敏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温岭 317500

急性腰扭伤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和腰肌扭伤,一般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体育运动者。急性腰扭伤发病部位既可在肌肉,也可在后关节,常导致肌肉、后关节同时损伤,临床又称腰肌扭伤和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可长期疼痛不愈,转为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0 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0.1±6.2)岁,平均病程(4.5±3.4)h。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5±5.7)岁,平均病程(4.7±3.3)h。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标准>》“急性腰扭伤(证候分类)”诊断标准[1]。

1.3 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18岁≤年龄≤60岁;治疗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排除急性损伤2h内者;合并椎骨及附件骨折、肋骨骨折、皮下血肿、皮肤破损、皮肤溃疡、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等。合并结核、肿瘤、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已接受任何药物内服或外用者。不愿加入本试验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参照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急性腰扭伤推拿科治疗常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化和改良。具体操作:①解痉,调整和疏通经络。患者呈俯卧位,先按揉委中2min(取腰痛同侧委中为主),再在痛点周围轻柔地按揉15min。改良斜扳法调整后关节: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继续在痛点及周围施以按揉法为主并配合适当的弹拨手法2min。上位下肢屈曲髋膝,下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者肩前部,而另一手屈肘以肘内侧置于患者臀髂部,手指可置于病变节段。先同一方向轻缓地小幅度摇动腰部并逐渐过渡到两手相反方向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只需用较轻的力就能相对扳动该支点(病变节段)。其手法要求熟练轻巧,常听到“喀嚓”关节弹响声,提示整复成功。个别病例无“喀嚓”弹响声,但医者手指感到后关节有移动,也提示整复成功。②腰骶部化瘀通络:患者呈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配以冬青膏,在痛点及周围或腰骶部施以擦法,透热为度。推拿治疗连续5天,1天1次,每次约20min,共5次。对照组给予芬必得胶囊600mg,1天2次,口服;痛甚加消炎痛栓1粒,1天1次塞肛;简易腰围固定,腰围高约30cm,腰背部有两片硬性簿片,起制动作用,共5天。

观察指标:参照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2](O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该表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疼痛的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位、站立、睡眠质量、性生活、社会生活及旅游等10个方面,每个问题6个选项,每个选项得0~5分,最高5分。如果10个问题都做了回答,计分方法: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以此类推,最高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1],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30例中,治愈2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中,治愈13例,好转7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见表1 。

表1 两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x± s) 分

4 讨 论

急性腰扭伤为腰部卒然遭受扭闪牵引使筋膜、肌肉、关节韧带、椎间盘组织损伤而引起剧烈腰痛,损伤后出现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发肿痛。改良斜扳法选择按揉、弹拨、丁氏滚法等手法以解除肌痉挛,选择斜扳法等手法以调整后关节错位,选择擦法以活血化瘀通络,并认同该手法选择是推拿临床治疗的三个要点[3]。

改良按揉、弹拨法(根据病情实施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轻重交替适宜,即平和按揉、弹拨法)除在俯卧位上腰骶部痛点及周围操作外,偏重于在侧卧位上实施,有利于松解肌痉挛,缓解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瘀血吸收,加速致痛物质、酸性代谢产物的消除。改良斜扳法取传统斜扳法体位,两手同一方向轻缓小幅度地数次摇动腰部的同时,逐渐过渡到两手相反方向转动腰部,起到消除患者紧张、提高手法成功率的作用;当腰旋转到一定角度(接近于30°)、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时,只需用较轻的力就能扳动该支点,其手法操作更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手法控制性强而提高斜扳法的安全性,从而有利于纠正小关节紊乱和解除滑膜嵌顿,改善和调整维持动力平衡的外源性结构,局部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张力及附着处的应力状态。改良擦法注重透热,操作的要点是配以冬青膏来控制手掌对体表的压力,稍长距离的直线来回摩擦且不间歇停顿和每分钟约100次的频率,使局部产生的透热快而持久,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本组结果显示,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在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12-213.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1

[3] 张琴明,房敏.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现状 [J].颈腰痛杂志 , 2003, 24(4); 248-250.

猜你喜欢
扳法痛点腰部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颈部扳法所致关节弹响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