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

2011-09-19 08:46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医师

夏 燕

(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361)

门诊处方是医院内一种重要文件,具有经济、法律、技术 等多重意义,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疗效。我国对处方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一直以来,都不停地对处方要求做出相关改革。目前最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是在2007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笔者从我院任意抽取10 000份文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针对不合理处方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间的处方,随机抽取10 000张,从中找出不合理用药或书写不规范的处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错误或者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并针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做出相关对策。

2 结果

在随机抽查的10 000张处方中,其中合格处方9 343张,占总处方的93.4%;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 657张,占所查处方的6.5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或重复用药等方面,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统计

3 讨论与分析

3.1 剂量不合理或者给药方法不当的分析与对策

调查中发现,处方用药中剂量或者方法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用药方法不当的情况主要是出现在青霉素和抗生素类药物,大部分给药是1次/d居多[1]。

抗生素类药物在体内要发挥抑菌的作用,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有效浓度并且维持一段时间。抗生素药物的半衰期主要是2h以内,杀菌效力主要是与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有关。正常应该3~4个半衰期给药1次,给药总量应分为3~4次/d。因此很多医师每天一次给药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无法满足抗菌需要,反而会引起耐药菌的生长[2]。

剂量不合理主要存在于儿科处方中。由于大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药效学等在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用药有比较大的差别。儿童用药时,某些毒性比较强烈的药物,尽量少使用,或者使用后进行严密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3.2 重复用药

重复给药主要体现在复方制剂的使用上。例如小儿多维生素与鱼肝油滴剂(维生素A/D)合用,小儿多维生素为复方剂,内含有维生素D3,这样容易导致维生素D的蓄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一些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则给药过程应该注意剂量,避免产生累加毒性[3]。

3.3 配伍不合理

胃动力药与H2受体拮抗剂合用的话,会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影响疗效。如吗叮啉和雷尼替丁合用,因雷尼替丁的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有关,而吗叮啉会导致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4 剂型不合理或不明确

药物剂型很多:片剂、胶囊剂、散剂、膏剂、针剂等。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药物是采用口服剂和注射剂。如吲哚美辛既有口服药,还有肛门给药的栓剂,如不写明或采用剂型不合理,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用药[4]。

3.5 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

这种处方很少,但也占了1.9%,属于很严重的失误。我国《处方管理办法》明确对此做了规定,如肠炎患者,仅仅开了泮托拉唑和克拉霉素等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属于不对症用药。

3.6 药理拮抗

药理拮抗是比较常见的药物作用情况。如克林霉素与阿奇霉素同时给药,两者的靶结合位点是相同的,会产生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同一受体的竞争,从而影响药物作用[3]。

4 对策

积极组织开展《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检查处方,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对于经常出错的医师应给予处罚或者限制权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医生本身的业务水平。很多不合理处方的开具是由于部分医师对药物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综合用药能力不强导致的。目前新药物层出不穷,医院应经常组织医师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1]杨亚青.不合理药物处方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9):1270.

[2]雷招宝.6249份处方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4(8):3.

[3]李久雄.浅谈医院处方质量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59.

[4]王幼平.对我院不合格处方进行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7):1066.

猜你喜欢
不合理处方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人间处方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