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

2011-09-20 03:37陈小梅陈梅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入院产后量表

陈小梅,陈梅芳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产后抑郁症是指孕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心境低落、悲观沮丧、紧张焦虑、失眠、对婴儿过分担心,伴有食欲显著下降以及头昏、头痛、心率加快、便秘等常见症状,在产后6 d至产后6个月可高达30%[1]。心理护理对本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本院对31例产后抑郁症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6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规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20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孕周35~43周,新生儿体重2 200~4 300 g。对照组年龄22~39岁,孕周35~42周,新生儿体重2 200~4 250 g。2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常规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入院指导,产妇需要相应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对产妇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讲解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生理变化,介绍母乳喂养有关知识,让产妇能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②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我国护理心理学专家创立的较为系统、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即由8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心理护理实施程序,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该程序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确定患者基本心态、分析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对策、观察评估效果、确定新的方案8个步骤[3]。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和技巧,美好的言语不仅使产妇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作用。同时,暗示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孕妇,可使孕妇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要主动和产妇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产妇心理负担,如与丈夫的问题、与家庭的问题,减少其心理问题。

1.3 判定标准

采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入院前、入院后4周2组患者的抑郁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总评,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量表测评。

2 结 果

2组入院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入院前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4周后均较入院前显著变化,但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入院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表1 2组入院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病例 入院前 入院后4周观察组 31 47.81±9.28 9.58±4.18*对照组 31 47.84±9.23 11.87±4.47

2组入院前后CGI评分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入院前2组患者CG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4周后均较入院前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2组入院前后CGI评分比较( ±s)

表2 2组入院前后CGI评分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病例 入院前(SI)入院后4周(GI)观察组 31 5.84±0.37 1.52±0.57**对照组 31 5.87±0.34 1.90±0.59

3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与本病有关。产后抑郁不但危害产妇,而且也严重危害婴儿及家庭。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如孕期的焦虑、夫妻关系不和、不恰当的生育观造成的精神压力、经济状况差及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均可诱发。文化程度高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4],这可能与患者的知识面广、考虑问题多有关,如担心孩子的抚养问题、成长及身心教育问题,担心休产假、带孩子会耽误工作、延迟晋级,以致情绪低落、焦虑,不能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而发生抑郁症。

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矫正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改善其预后。从我国现状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尚不成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而心理护理的程序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5]。对于护士而言,需要强化自身素质的修养,无论是个人的护理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都应得到提高,同样还需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的学习,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充满爱心,关爱每一位产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前2组患者HAMD及CG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入院护理4周后,观察组HAMD及CG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因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能明显增强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1]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48.

[2]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编.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220.

[3]陈爱民,包美华,方开琴,等.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325.

[4]严艳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89.

[5]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0.

猜你喜欢
入院产后量表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