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组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

2011-09-20 03:37孙兰珍杜佩玉李晓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肝炎血浆人工

孙兰珍,杜佩玉,李晓琴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泰州,225300)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它可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1]。组合型人工肝用于治疗肝衰竭,是在原有单纯血浆置换(PE)的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既能补充凝血因子及清除大分子毒素,又能弥补血浆置换不能清除中、小分子及水溶性毒素。由于一次治疗时间较长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出现不舒适感觉。本院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组合型人工肝治疗26例肝衰竭,并运用舒适护理干预,使患者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35~76岁,平均(50.55±4.29)岁,急性肝衰竭4例,亚急性肝衰竭5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17例。诊断依据为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2]。

1.2 方法

26例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注促进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新鲜血浆,抗感染,抗病毒,利尿,疏肝利胆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血浆置换和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进行序贯治疗。常规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循环血管通路,采用德国HF400多功能血液净化仪,旭化成 OP08W 血浆分离器,费森尤斯AV600S透析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首次剂量10 mg维持5 mg/h,血流量100~120 mL/min血浆置换速度30 mL/min,置换血浆3 000 mL后,进行透析滤过,组合治疗时间4~6 h,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分离器及透析器的跨膜压和动、静脉压力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神志、血压、呼吸、心率、精神、食欲、腹胀、黄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电解质、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2 护 理

2.1 治疗前的舒适护理

心理舒适: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是国内新近开展技术,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的持怀疑态度,加之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易反复、有传染性等特点,患者易产生忧郁、自我否定、孤独、自卑,怨恨、绝望等心理[3]。而且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一项创伤性治疗,患者对疾病及术后恢复问题产生疑虑,导致焦虑、紧张、抑郁心理[4]。88.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中度程度以上占73.5%[5]。所以,人工肝治疗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6]。因此,治疗前进行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项患者介绍人工肝的治疗原理、目的、方法、流程,说明安全可靠性,消除紧张等负性情绪,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环境的舒适护理:人工肝治疗室应宽敞,明亮,调节好温度,保持室温22~26℃,治疗床上加铺海绵垫或使用防压疮气垫床,床单元用棉布材质,使患者舒适,蓝色窗帘,室内光线柔和,以利于较长时间的治疗。

指导患者治疗前进食高质量早餐,避免低血糖、低血压的发生。

2.2 治疗中的舒适护理

疼痛舒适护理: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7]。协助医生置深静脉双腔管,尽量减少周围静脉穿刺造成患者的皮肉之痛。

皮肤舒适护理:单纯血浆置换因输入多人的血浆后,过敏反应发生率10.78%[8]。皮肤瘙痒是其首发症状,常使患者难受不适,治疗前使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过程中积极对症治疗,缓解不舒适感觉。

身体舒适:在血浆置换治疗开始阶段,患者的血液大约有300 mL被引出体外进入分离器,血液在体外循环中,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上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常会有头晕,口干、烦躁不安等低血压表现。一般在治疗开始时,血流速度控制在50~80 mL/min,使血液缓慢引出体外,如有低血压表现,可补入生理盐水200~300 mL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待血压平稳后再开始治疗。血浆置换1 000 mL以上时大多数患者都有口麻,手足痉挛,抽搐,全身有紧绷感。指导患者注意自我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一般在治疗开始时,遵医嘱静脉输注 5%葡萄糖 10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能减轻患者不适,本组患者通过干预都能坚持治疗。

组合人工肝治疗时,大量血浆及透析液进入人体,容易出现寒战、不适,因此血浆及透析液应先在37~38℃恒温中加热,以免大量置换液输入后发生畏寒,寒战等不适。

2.3 治疗后舒适护理

治疗结束后,再次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对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表示认同和赞赏。用肝素盐水封闭锁骨下静脉置管,妥善固定并交代注意事项,休息30 min后,护送患者至病房休息。

人工肝治疗后伴随体内内环境的改变,乏力,腹胀,食欲有不同程度会改善,但此时肝功能及胃肠道水肿、充血尚未恢复,突然过量进食,尤其是蛋白质,可诱发血氨升高,出现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因此要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

及时将治疗前后化验结果以对照的形式展示给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性讲解,消除其已有的顾虑,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情绪由焦虑转为平静,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 果

临床症状:26例患者行组合人工肝治疗后,精神、食欲、腹胀自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好转。

常规指标:经组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人血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有明显改善,尿素氮(BUN)、肌酐(CRE)、电解质无明显改善,血液透析(HDF)治疗后能保持PE治疗的效果,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在HDF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组合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化验变化( ±s)

表1 组合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化验变化( ±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TB(μ mol/L)ALB(g/L)PT(s)K+(mmol/L)Na+(mmol/L)CL-(mmol/L)BUN(mmol/L)CRE(μ mol/L)PE前 434.6±107.6 29.3±3.2 38.50±19.13 3.80±0.75 131.00±4.55 95.90±5.65 13.50±1.95 101.0±12.5 PE后 235.2±73.5 30.10±3.40 29.31±16.30 3.65±0.64 132.00±5.10 94.70±6.23 11.89±1.67 103.0±21.2 HDF后 234.0±83.3 30.20±3.40 25.10±15.32 3.53±0.33 135.00±4.23 96.4±5.1 11.56±1.64 98.5±19.5

4 讨 论

肝炎是我国常见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衰竭。通过对26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组合人工肝治疗,发现肝功能、电解质及肾功能治疗前明显好转,有显著差异性(P<0.05),血浆中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说明组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成活率,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护理上做好心理疏导,密切观察处理不良反应及机器报警,以患者为中心,操作中做到动作娴熟、有条不紊,给患者安全感,增加患者生理、心理舒适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确保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

[1]张 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

[3]朱春梅,丁美红,田兔红.健康教育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1011.

[4]陈 宁,张 萍,陈 健.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治疗前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4):92.

[5]廖小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患者焦虑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22(7):1408.

[6]曹 迅,彭 文.非生物型人工肝在急诊肝移植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11):1038.

[7]赵 惠,李贻文.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不良反应[J].护理学杂志,2005,20(7):41.

[8]潘兴南,王崇国,陈丽娟,等.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2):58.

猜你喜欢
肝炎血浆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