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回眸与前瞻(三)

2011-09-28 08:22
资源再生 2011年2期
关键词:台州园区金属

2010’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回眸与前瞻(三)

2010’ Chinese Recycled Metals Industr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记者:对于再生金属产业来说,再生金属进口加工园区是一个最受关注的地方。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废旧金属,通过园区的拆解加工,国外大量的无法用机械或自动化手段进行彻底解体和加工的废旧金属,包括废旧电机和废旧五金电器,在这里得到了彻底地分解和利用;也是通过园区,产出了大量的有色金属、钢铁、塑料,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材料。许多国外客商来到中国看到这么多他们无能为力的资源在这里得到循环利用,无不感慨中国这片土地的神奇,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消化能力十分震惊。您能否谈谈对园区的总体评价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翟昕:再生金属产业圈区管理政策经过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是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2002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以及相关协会的负责人在宁波召开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座谈会。会上达成共识:圈区管理。此后,在沿海许多口岸相继建立起了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经过了十年的时间,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进口再生资源拆解加工的主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0年,江西鹰潭铜拆解加工区、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先后通过国家环保部等部门的验收并投入运营。全新规划的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工业园、湖南汩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江西丰城市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通辽再生金属交易市场、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等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2011年1月,广东贵屿镇政府负责人和牵头建设贵屿镇电子废弃物集中加工园区的企业家来到北京,介绍了他们即将开工建设的贵屿镇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试点)项目的情况。

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全镇现有300多家拆解企业、5 500多家经营户,每年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塑料155万吨,每年提供的再生五金、塑料、二手电子元器件等可利用产物总量达150多万吨。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从世界各地集中到贵屿来,而小作坊拆解和野蛮处置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球许多媒体一直在跟踪贵屿,称其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

贵屿镇的领导告诉我,过去,全球都在关注着贵屿电器废弃物回收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多次清理总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思路变了:第一,改变以往回避现实的做法,采取了“让大家看”的做法;不再回避电子废弃物小作坊拆解带来的污染,让公众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第二是采取了引进大型企业建设集中拆解园区的举措。2010年12月10日,贵屿循环经济园区奠基仪式举行。贵屿镇政府负责人称,即将建成的集中处理场的模式将彻底结束贵屿目前产业无序发展的局面。为此,他们对有轻度污染的电子拆解企业设置“入园门槛”,必须整治规范并申报临时名录,限时迁入集中处理场;对纯手工拆解、无污染的小作坊,允许他们抱团组建公司入园生产,对重度污染的企业则一律予以取缔。目前,贵屿镇已开始对3 207家拆解企业小作坊实施甄选。这个占地2 500亩的园区将建设起“一园、一市场、四大业务区和四大中心”。园区的建设目标是:“要把原来污染严重的地方建设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贵屿的实例足以证明,具有中国有特色的园区化管理是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的。

今年1月26日,江苏省政府批准依江傍海的如东县在东安科技园区的2 000亩土地上建立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实行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圈区管理,纳入国家“圈区管理”试点单位。

今年初,当地记者报道了正在紧张建设中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的情况。过去的一年,梧州园区通过了国家“圈区管理”验收,30万吨再生铜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再生铝加工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工作。2月16日,总投资8亿元的香港鸿图集团汽车压铸件项目落户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这是梧州园区今年引进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当地官员称,梧州市将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集聚为方向,有选择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上下游配套的“雁行阵势”产业体系架构。梧州将打造再生资源集群的主要载体,五年内形成千亿元园区。香港鸿图集团汽车压铸件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扩大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发展规模,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态势。目前,进驻园区的32家企业中已有8家企业具备投产条件。

与一些新园区相比,一些建设时间较长,最早投入运营的园区的发展都保持了较好的态势。浙江宁波的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2010年进口废金属101.77万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8.8%,贸易额大幅增长,达12.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4%。镇海园区以废钢为主要进口商品,2010年进口54.38万吨,同比增长67.5%;以回收铜为主的废五金电器的进口量跌幅最大,进口量同比下降96.6%;而与此相对应的高端铜进口量则激增,废铜线、废紫铜、废锌等高端废五金进口量分别增长10.9倍、1.4倍和2.5倍。 有关负责人称,园区监管工作日益完善和国内市场对高端废金属的需求量猛增,是带动园区废金属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1年1月18日,出席天津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顾春瑞表示,2011年,子牙循环经济区将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示范区的工作目标,计划投资17亿元,加快子牙“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循环、生态、智慧、便捷、宜居”的循环经济“子牙模式”,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这17亿元的资金主要用来加快以道路管网、市政设施、标准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小城镇和林下经济带等园区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适时启动蓝领公寓、高档住宅等房产开发等。

按照园区规划,最终把园区建设成为整体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精深加工主导、高新技术支撑的现代化、生态型国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天津以静脉产业为依托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布局分工业区、科研与居住区、林下经济带三大区域。将以打造国际高水平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体现循环、生态、便捷、宜居的鲜明特色。今年,园区规划面积将达到4.87平方公里,年处理各种固体废物500万吨。他们的目标是要把子牙循环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循环产业经济带的龙头,“北方的城市矿山”。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977号文件“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提出了要“ 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而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是这次首批七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作为离中国首都距离最近的园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历程极具代表性。这片“三不管”的地块上曾经是露天焚烧电线电缆的集中区域。这里地处天津的西南,每到有风的季节,露天烧线的黑烟不仅飘到了天津,而且向着首都弥散。2002年,天津市环保局果断地把圈区管理的落脚点放在了这里,牵头建起了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的前身——子牙环保产业园。园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起步。从那时起,作为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一员,我每年都要数次来到这里,或者是调研或者是采访,亲身感受了园区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欢欣。时光回到2003年,那个时候的园区只是一个镇级园区,开发面积1.1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只有10多家,园区管委会借用了几间草房办公,吃没吃的,住没住的。晴天一桌土,雨天满地盆。到这里来的领导或者外宾要找个像样的卫生间都难。然而园区的创业者就是凭着一种啃硬骨头的精神挺过了最艰难的草创阶段。当时许多企业对这个没身份没实力的园区“红旗究竟能打多久”一直心存疑虑。在园区以极低的价格向各个企业进行土地出让的时候,许多朋友找到我,问我能不能买?我凝思了好久,蹦出了一个字“能”!几年之后,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130多家,园区的面积一直在扩张,土地转让金则“翻了几个跟头”。而众多企业挤破了门想入驻而苦于没有多余的地块的时候,回想当初那些朋友的忐忑与犹疑,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其实这前后也只不过几年的光景。几年之中,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园区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阶段,迎来“登堂入室”的发展机遇期。

2007年3月,园区被信息产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2007年11月,园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园区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园区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2010年8月,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08年5月7日,在中日两国首脑的见证下,子牙循环经济区成为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将与子牙园区全面合作。至此,子牙循环经济区进入了一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大发展时期。

这些年来,我作为园区发展的见证人和园区建设者的朋友,始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国已经建设了这么多的园区,如果这些园区长期不能走出“国外进口——拆解加工——低端原料输出”的废物搬家模式,那么我们费了这么多精力,花了这么多时间建设的各种园区,其终极目的又在哪里呢?这也是子牙园区的管理者一直想突破的瓶颈。

如果我们站在高空俯视中国东部沿海就会发现,这些沿着海岸线分布的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园区所在地无一不缺乏资源,但同时也是制造业最发达、产业链分工最合理的区域。正是由于数量巨大、门类齐全的进口再生资源,使得这些资源在分工明确、块状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得以充分利用,资源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就是说,园区构建的工业生态链必须与区域的经济生态链高度融合,这也正是东南沿海各个园区长盛不衰的基础所在。而天津虽然是北方工业重镇,中国北方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但作为直辖市,天津的经济总量巨大,地域辽阔,产业分布跨度大,如何让以国外废料进口为依托的资源再生产业真正成为天津高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静脉产业”,真正成为天津经济生态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将园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中国最好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如何在大力开发国外资源的同时,把区域内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结合起来,形成区域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为此,他们奔走在沟通国内外企业的征途上。

这里有个时间表,记录着园区建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历史进程:2009年1月,国内最大的消费类电子集团之一的TCL集团总裁来到天津子牙,决定在园区建设占地28万平方米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拆解项目,此后,由惠州TCL环保资源有限公司、天津博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大型废旧家电拆解企业——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9月,年处理10万吨的大型废旧家电拆解项目开工;2010年5月,报废洗衣机拆解流水线开始安装;2010年7月,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来到这里考察了已经建成的洗衣机拆解生产线和废旧塑料生产线。

2010年4月,中日合资项目——天津同和绿天使顶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废旧家电回收拆解项目奠基。这家由天津市供销合作社与日本同和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建设的项目主要从事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加工和无害化处理。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中心项目总投资1.9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8 000万元,引进日本同和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2010年7月,年拆解2万辆报废汽车的国联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在子牙园区举行奠基仪式,规划建设1.4万平方米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厂房和拆解大、小车辆的两条流水线。

2010年11月,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浙江飞跃集团选择在园区投资成立天津钱塘飞跃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有色金属及塑料等再生资源利用及精深加工。项目拟用地规模57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用于再生资源深加工和拆解项目,计划2011年8月建设,到“十二·五”末形成年再生资源经营规模60万吨的能力。

2011年1月31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天津光谷产业园揭牌。这是天津市“IT三角”(硅谷、智谷、光谷)产业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光谷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激光、光电传感、能量光电子、光通讯、光电仪器五个领域。2015年实现产业产值500亿元,2020年产业产值将达2 000亿元。

而今,园区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的大循环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园区的各个产业之间基本形成了企业清洁生产、拆解利用和精深加工紧密衔接的生态格局,动静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链正在向外延伸,为天津和环渤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后盾,园区静脉产业反哺于滨海新区动脉产业的格局已经初现端倪。作为离首都只有150公里的循环经济园区,其建设内容和发展态势肯定受到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如何将这个园区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成为向所有到中国来的客人展示我们的理念和我们行动的窗口,其任务之艰巨与使命之重大,都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从第一家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获得批准的1999年到今天,12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么这些年园区的主要变化有哪些呢?作为我国废旧金属进口加工拆解的主要基地的建设,您认为这些年来最让你感到变化巨大的有哪些?这些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翟昕: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开始从事再生金属回收利用工作,应当说最早接触也是感到最大变化的一个是我国北方的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另一个就是东南沿海的台州。这些年来的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的重大变化和基本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我第一次来到浙江台州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国道两边一字排开拥挤不堪的各种废旧电机、矽钢片、电线电缆市场,另外就是在公路两边的各个村庄房前屋后星罗棋布的拆解作坊,这些作坊堆积如山的是各种废弃物,所有的田头地边和水体边上都是废弃物。我虽说对这里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兴致极高,可却实在不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儿。那种刺鼻的气味和脏乱差的景象实在令人不知所措。到了晚上,场景就更加令人惊心动魄:远近之间到处是火光熊熊,宛若一个战后的瓦砾场。然而,从2001年开始,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几乎每年总要来上四五趟,但是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台州的天变蓝了,树变绿了。几年来,当地政府先后投资6.2亿元,建起金属再生和拆解加工基地,相继建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拆解垃圾填埋场以及视频监控中心,取缔了1 309家“小冶炼厂”、9 500家拆解散户,规范了定点企业的拆解行为,1 086家整治企业全面完成工业废水达标整治,场外拆解、露天焚烧、偷排漏排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这里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用了十年的时间。然而,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修复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彻底根治需要更长的时间。200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一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调查中发现,台州市废旧金属拆解集中的区域边上的农田土壤中出现了二恶英类和二苯并呋喃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污染影响范围估计达几十平方公里。这是我国科研机构首次在国内检测到土壤二恶英污染。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认为,污染主要缘自近年来当地盛行的废旧电子产品的不当处置和废旧电缆的露天焚烧。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二恶英类物质污染势必将进一步加剧并向周边地区扩散。

为此,当地政府分两期实施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块的建设,一期完成污染土壤控制区块种植结构的调整,停止种植可食用农产品;二期于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完成修复示范区块12500平方米的土壤修复,全部达到农用地标准。预计两年后,原本连居住都不宜的1.65万平方米土地有望重新种植农作物。

几年前,当地政府就下定决心,不仅要把园区外的所有小拆解、小冶炼全部清除掉,而且要把已经圈区管理的再生金属产业整体东迁到海边的三山涂围垦区,新建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毗邻规划建设的台州沿海高速、75省道和台州新机场,并规划建设配套专用码头,交通十分便利。

2006年,我曾经在《中国环境报》上写了一篇通讯,报道了当地政府决心将再生金属产业迁出市区并进行产业提升的动议,题目叫做《台州金属再生园腾笼换鸟产业提升》。后来,“腾笼换鸟”这个词一度成为各地政府挂在嘴边的流行语。等了六年的时光,这个“腾”与“换”才刚刚成为现实。

前不久,浙江省政府公布了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台州路桥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名列其中,成为浙江省第二批21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该区首个省级示范试点产业集群。2010年12月,《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标志着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前不久,台州当地的记者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了台州沿海正在建设中的循环经济聚集区:“745公里长的台州黄金海岸线,正涌动着迈向滨海新时代的热潮。台州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乌鸦变凤凰”的过程,而为他们实现这种裂变提供大舞台的,正是台州逐渐搭建起来的沿海产业带大平台。”这里今后五年的目标是打造滨海百亿产业园。滨海区块只是台州76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的一角。台州路桥区的三山涂围垦区,正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新围垦区中,占地6643亩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这个在海边人工建造的围垦区,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首批入驻企业的负责人对他的新“地盘”十分满意,他说:“我们在路桥峰江街道的地盘只有几十亩,到了这里,一下子扩张到了600多亩。”这里配套设施齐全,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和资源共享,让金属拆解企业可以在花园式的环境中生产。60多家拆解企业将分批搬迁入新基地。“这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矿山’。到‘十二·五’末,每年能拆解500万吨废旧金属,产值达600亿元。”管委会负责人对此十分兴奋。

在“十二·五”的蓝图中,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2个产业功能区块将实现整体联动和差异化发展。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龙头带动下,北边三门湾经济圈与宁波联动,南部乐清湾经济圈与温州联动,两翼鼓动,台州沿海产业带这条巨龙,正腾挪着身躯,期待新的起飞。而实现这个起飞的一个巨大支撑点仍然是在台州有着悠久历史的再生金属产业。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产业这些年的变迁,虽经历了如此多的曲折和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谁都不会怀疑,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它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着自身的“再生”。

本文截稿那天下午,我国为数不多的以再生金属为题材上市的大型企业——台州齐合天地金属集团的总经理丁国培先生从北京机场打来电话约我见面。他将在四月再度去美国参加国际回收局的年会。晚上,在灯火迷离的酒店最高处,我们沉浸在对十多年共同奋斗经历的回忆中。他说,你看到我们台州的再生金属产业园规划没有?我说看了,很兴奋。他对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感慨万端:“整个再生金属产业是环境治理的难点,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亮点;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循环经济建设的节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同时也是各级政府要抓的一个重点……”这位曾经作为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代表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接见的中年人的许多观点可以说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基本诉求和共同情愫。他的话语中既有企业家的爽快又有着学者的深沉。对再生金属产业的回望与前瞻是那个晚上的话题主线,我们谈到了很晚……

猜你喜欢
台州园区金属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致命金属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金属美甲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