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享受心理咨询

2011-10-10 05:51张玉蓉
BOSS臻品 201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心理

张玉蓉

有病就要看医生,花钱吃药打针理所当然。多年来人们心中的“求医问药”模式可谓根深蒂固。而对于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心理咨询,虽然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不乏误区的存在,还是有必要做个澄清。

有精神病、不光彩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咨询师,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咨询师,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然而心理医生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医生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有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绝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读心术

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医生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医生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医生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心理医生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谁都能当

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咨询并基本具备心理咨询素质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咨询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

不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

调查反馈

希望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但对其不了解的占62%;对其了解,但不知道从何处可以获得这种服务的占38%。

最愿意接受的心理咨询师的形象是:要求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占第一位;个人魅力,占第二位;年龄在30-45岁之间,占第三位。

最愿意接受的心理咨询师类型是:朋友倾诉型,占78.8%;长辈指引型,占21.2%。

最看重心理咨询师的哪个方面:实践经验,占100%;理论学术经验,为0。

心理学家教

你从微博看性格

三言两语发条消息、秀张图片,时下微博成了最火热的互动方式。“说者无心、看者有意”,小小的微博也能看出你的性格特点。

美国马里兰大学人机互动研究室助理教授珍妮弗·尔伯特等对人们一年中的微博使用情况与性格进行了分析。发现外向型的人通常关注度较高拥有较多的“粉丝”,通常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接近。但有趣的是,他们说的话却并非一定特别多,往往保持“有一说一”的态度,而不是拼命地不停发微博。

关注度少的人通常做事严谨,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古板。喜欢给自己取一些又长又怪异的名字,或者特别爱发微博的人通常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容易紧张焦虑,有些神经质。

经常转发别人的微博、但很少发表评论的人通常性格温和,没什么掌控欲,容易迎合别人,自己也容易得到满足。而喜欢发表言语犀利的看法的人则爱憎分明,做事张扬,富有执行力和感染力,但缺点人情味,难以理解他人。

还有一些人会在微博标签里说明自己的爱好、特点,这种人通常做事目标明确、干脆利落,不浪费时间精力。

猜你喜欢
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心理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更大的负担
心理咨询不简单
心理小测试
真爱不是寄生